搜索
 

山中土城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林献华

这儿是信江的源头,三清湖的末端。

土城山都是温柔、湿茂的,冬季也是青葱的。山上密布着松树、杉树、油茶林、竹林……低矮的茶叶树和不知名的杂草也是浓绿一片,生机勃勃!不像暑假我在西北兰州看到的山,光秃秃的,几乎没有高大的乔木,山表面浮着一层稀稀拉拉的淡绿,有的干脆就是黄沙,全都无精打采的样子。而这抬眼就是满目青翠。高山必有奇雾!云、雾像白色的精灵,缠绕着山,覆盖着山,且缓缓升腾,袅袅娜娜。近处凝望云雾的变化,我怀疑林中仙子就是幻成了这变化多端的烟云。今儿天气阴郁,远山更是云雾密布,翻波卷浪,辽远无际。一铺万顷的白练,好似千军万马席卷群峰山峦,似海非海,似烟非烟。啊!人间仙境,应是如此!

“古树高低屋,雾绕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高山涵水,山涧流出,汇聚成金沙溪。其水清澈见底,甘甜无比!用这山泉水做成的土城水豆腐,清香白皙,入口即化;用这山泉水酿造的土烧酒,芬芳醇厚!土城的一些人家把长长的毛竹砍下,竹节打空,大小头套接,直接把山泉水引入自家厨房。远山近垄、房前屋后的沟渠汇聚成村外的金沙溪,河水潺潺,鱼虾嬉戏。河滩上一片秀竹婆娑摇曳,挨着浅滩,勤劳的土城人种着一畦畦菜地。

溪流上每隔一段就是一座小桥,沿岸逶迤的是白墙黑瓦、高低错落的村居,更有村妇溪边浣衣,牧童牵牛饮水。站在桥上一眼望去,水墨一样呈现。真是一江春水数孔桥,水黛烟青自风情!纵横交错的溪流哺育着土城人,小桥流水陶冶着土城人。

美丽的金沙溪旁,一座鹅卵石外墙的土屋——油榨坊。这是土城的第三看点。深山里油茶林漫山遍野,油茶树一年四季吞风含露,自然生长,果实榨油极其营养,茶油谓称“东方橄榄油”!每年秋后十月,油茶树上茶籽成熟,土城人全家出动,爬山越岭,采摘茶籽,而后晾晒,最后榨油。油茶坊有四直房子,步入油坊,一副热火朝天的榨油景象扑面而来。右手边一台机器轰响着碾碎着茶籽,一工人一面紧张地用盆子在下口接,一面添加茶籽到上口的漏斗里。另一台机器上挨挤着一片片直径约为四十公分、厚约一寸的铁环,铁环里用稻草包裹着热气腾腾的碎茶籽,拖把棒般粗的铁条架空着这些油饼,待到装满凹槽,工人一开阀门,油饼在机器的挤压下,沥出金黄的茶油。左手边靠墙的几个灶台蒸腾雾气,一工人轮番在几个木桶上蒸下碾碎了的茶籽。另一个工人把蒸好的茶籽迅速倒在两个叠加的铁环里,热气里不停用手压下松散的茶籽渣,待挤满铁环,即刻推入机器进行初步挤压,然后再放入先前的大榨油机。我们小心绕过机器,看到墙边又有一个灶台,只见圆圆的茶籽竟然被工人在锅里翻炒。再进去,一个约四平方米的长方形大灶台上铺满茶籽,哦!这是烘茶籽。原来榨油的程序有七步:风车除尘;炒锅煸香;上槽碾末;稻草蒸煮;包饼压榨;木槌冲压;沉淀沥油。

榨油坊隔壁堂屋,一个巨大的木质磨盘静静摆放在屋子正中,磨盘直径约有两米,架梁粗大。拉上电闸,“轰隆隆”磨盘居然转动起来,铁饼碾子沉重地在凹槽里滚动!哦,这是土法榨油的一道重要程序----碾碎茶籽。原来,磨房建在水边,带动磨盘的应是下面的木轴,而带动木轴的又是河边的流水。磨盘不仅碾茶籽,也碾稻谷、玉米。那时候碾好的稻谷要放在旁边另一个砻糠的农具里分离谷壳。土砻的砻墩是用竹篾围成的圆柱体,再用泥土填实,砻沟很容易被磨平,砻齿是薄薄的木片,形状像石磨。磨盘前厅有些八仙桌,仿若酒肆。隔壁一进就是个酒坊,靠墙一溜大缸上蒙着薄膜,蒸汽凝结在薄膜下面。磨坊里还有一些古老的器具,草鞋机,针线箩,巨木割空的土榨台……这是一个原始的呈现,不禁让人想起遥远而悠悠的慢生活。

窗外落起了蒙蒙小雨,雨雾浸润在瓦片上,汇聚在瓦沟里,顺着流下屋檐。细雨落在磨坊旁的小径上,凹凸不平的鹅卵石外墙上,野藤悄悄攀附着,圆圆的叶片蒙着雨雾,显得越发鲜亮!几株老树在灰色的空气里矗立,静待、默然!

土城人都操闽南话。玉山县地处吴语地界,玉山大部分人说吴方言,只有紫湖人说闽南语。土城人先祖从福建泉州迁移而来,距今三百多年,繁衍人丁已有2.3万人。骨子里流淌着泉州血脉的紫湖土城人,从未数典忘祖,他们建立祠堂,修缮族谱。

土城有座颜氏祠堂,名曰“文藻堂”。祠堂门口有俩石墩,上刻“乾隆丁酉科廷进士颜天相”,可见颜氏家族重视教育,出过人才。祠堂建筑具有闽南风格,厢房、木柱林立,雕梁画栋,木雕、石雕、檐板饰、屏风木雕刻、窗砖雕,琳琅满目,惟妙惟肖!颜氏祠堂大厅前有株一人多高的南天竹,依偎在一棵高大的楠木下,南天竹碧绿的枝叶俊逸地张着,粒粒红珠子一样的果实成串聚在一端,耀眼夺目!微风吹来,枝叶摇曳,仿若一位聪慧玲珑的妙龄少女招呼来宾。南天竹的下方,一口方尊青苔累累,厚重得像个千年老者,蓄满的池水波痕荡漾,哦!好似老者额头岁月的漫漫折痕。

土城还有座响当当的老宅----“四进厅”。那是从外至里有四个厅堂直线相连,两厅堂之间都有个天井间隔,每个厅堂两边都有两条乌漆漆的长板凳。从大门望去,幽远深深,巍然肃穆!新年伊始,本族新女婿都要在这拜见长房先辈,要从第一厅开始回复族中长老的询问,越往里进,辈分越高。土城老屋随处可见,有些家族竟然有五房、六房之称。老屋充盈书卷之气,笔墨纸上,绽放堂前。真是水墨山川,厚德载物!这些老屋栉风沐雨,无言地述说着历史,须知“观史知今当思进取,读书养志可识春秋”。

如今土城人不仅隔着窗棂静听岁月,守护祖辈们的传统,此外还秉承闽南人的聪明睿智,勤勉质朴的血性,积极进取,出外创业。他们在苏州蠡口兴办家具厂,从业人员达几千人,年产值已达上亿!他们“出门包裹雨伞,回乡黄金万两”,许多创业致富、腰缠万贯的土城人又把积攒的资金用于家乡的建设,他们建宾馆,办酒楼,开商场,依托三清山的旅游资源,发展家乡的旅游经济。金沙溪畔的美丽民居就是他们向世人交的完美答卷!

我与新中国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