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消费,后付款。”起初,他们或许只是想要一部最新款的手机,采取分期还款的方式。后来想要的越来越多,负债越滚越大,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在享受超前消费的短暂快感后,有人背负压力备受煎熬,有人掉进了借贷陷阱。随着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商的兴起,支付方式的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也逐渐转变。超前消费,已成为饶城市民当前流行的消费方式之一,并渗透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报记者
蒋学华
见习记者
钟芷涵
文/图
超前消费渐成习惯
记者从上饶市多家银行了解到,近年来,饶城市民买房贷款、买车贷款,甚至是买个手机、买台电脑也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个人消费信贷规模开始迅速扩大,而消费信贷的主要群体以80、90后为主力军。
在一企业上班的史先生结婚时贷款40万元买房。在没有买房之前,他每月发了工资除了日常开销以外,还要人情往来等,4000多元的工资不到月中就花完了。结婚后,贷款的40万元,每月还款3600元,让史先生夫妻俩近8000元的月工资每个月花完后,就从网络借贷平台上借钱提前消费,一次两次渐成为习惯,有时候还觉得挺方便的,比向别人借钱省心省力。和史先生一样的还有一位教师李先生,每月的工资不够当月的花费,便花信用卡里的钱,超市、饭店等处消费均刷信用卡。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目前大学生超前消费意识正在逐渐增强,使用“花呗”“借呗”等借贷平台成为大学生超前消费的主要手段,一些年消费高达2万多元。在上饶师院就读的大一学生小钟,为了在同学中有面子,他省吃俭用、做兼职,就是为了买新款手机、笔记本电脑、高档衣服等,钱不够便在校园贷平台借钱。
月月还款直叫苦
网购、网贷,让一些消费者少了点数钞票的“痛感”。但是俗话说,借了要还,打了要赔,故提前消费花呗里的钱和信用卡里的钱,或是借网贷平台的钱消费,到了还款的日子比较烦。
“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愿”成了现在大多数饶城市民消费情况的真实写照。“以前的人是‘月光族’,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我们现在是‘月欠族’,月月还款直叫苦,每个月工资一到账,还没焐热,就拿去还马云爸爸了。”一位刚迈出大学校园的90后宋某点开支付宝的蚂蚁花呗,“滴,立即还款”。
据了解,目前超前消费的主要来源为支付宝的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和信用卡等。50%的年轻人超前消费都是由于购物需要,主要用于购买衣服、化妆品、电子产品等,多属于欲望引起的生活额外消费。“购物一时爽,还款泪成河”,月欠成多数年轻人的生活常态,欲望越膨胀,雪球越滚越大,“负翁”现象就是超前消费特有的产物。
树立正确消费理念
“60后正在享受衣食无忧的退休生活,70后正在努力赚钱存钱干事业,80后和90后正在忙着花呗和信用卡透支负债,而80后、90后的父母忙着替孩子还贷。”这不仅是一种戏谑,更道出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不健康的消费观。
俗话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超前消费让人们可以提前享受到满足自己的服务,小小的负债成了一种动力和压力,激励人们更努力去工作以解决负债和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但同时“超前消费”是一把“双刃剑”,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超前消费令人们的消费理性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平时消费不觉得,一到信用卡、花呗的还款日就看着还款信息里的金额目瞪口呆,感觉自己也没怎么花钱,怎么就欠了那么多,七算八算才意识到自己的花销早就超过了收入。”因此,提前消费要量力而行,要限制一个度,而不是听信各个网贷平台的宣传之词将自己陷入债台高筑的境地中。作为一名消费者,在“剁手”消费之前,应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真正需求以及是否与之有相当的消费承受能力,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消费观念。
应警惕信用危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超前消费的同时,也有市民提出了困扰:“我准备买房申请房贷,听说有网贷记录会影响贷款,导致房贷申请不下来?”
上饶银行城西支行的工作人员王花妃表示,目前部分网络借贷项目接入银行征信系统,展示在个人信用报告中,比如支付宝的“蚂蚁花呗”“蚂蚁借呗”等。“随着征信机构的增加和发展,可查询的信用信息也会增加。不过市民申请贷款时,个人征信只是作为个人信用的一个参考,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个人贷款的申请,还是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每家银行对于风险的容忍程度都不同。”中国农业银行广信区支行的工作人员林小雨说,今后个人信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肯定是越来越重要,建议市民网络借款或是信用卡消费后按时足额还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信用报告只是一个参考,相比较来说银行更加关注的是客户的负债能力、负债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对此,上饶市正太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禹国表示,网络贷款一旦逾期不还会影响征信。网络贷款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只要网络贷款约定的利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都是有法律依据的,所以网络贷款、信用卡消费等超前消费需谨慎,不要图一时爽,带来千日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