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
本报记者
陈绍鹏
沿着盘山公路一路行驶,环绕的公路仿若从云端飘下的一条玉带,蜿蜒盘旋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中……这样自带流量的画面,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让这条海拔1000米之上的“天路”成为一条火爆的“网红公路”。
站在高处,俯瞰群山,逶迤千里一览无遗。“天路”位于玉山县怀玉山玉峰村,是清贫故事发生地,曾经因交通不便,一度成为“空心村”。2015年,怀玉山公路建成,把美好生活的希望带进了玉峰村:2017年,怀玉山公路被评为交通运输部最美扶贫旅游公路;2018年初,玉山县怀玉山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随着秀美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景区的提升改造,玉峰村这颗璀璨明珠散发出熠熠光辉。仅今年“五一”假期,该村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近90%,旅游总收入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这条兼具旅游、交通功能的通往高海拔山巅的“天路”,正是我市美丽公路建设的缩影。
一条条美丽公路穿梭于上饶的绿水青山间,自然融汇于这幅山水大图景之中;一个个诉说着地域特色文化的公路驿站,与路旁葱郁的树木繁华呼应着周围的醉人山色……徜徉于上饶境内,一条条环山绕水美丽公路交相呼应,让人感叹路与自然、路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美妙。
近年来,市公路管理局以美丽公路建设为载体,通过健全公路养护机制、优化公路管养模式、延伸公路文化内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公路建设的“上饶经验”,助推上饶交通发展蝶变,让美丽公路在“通行”的基础上,犹如生命的脉络,迸发出无穷的能量。
因地制宜
——打造路景融合示范线
宽阔平坦的路面、粉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的小院、枫叶泛红的庄园……初秋时节,行走于婺源县G237济宁线“畅安舒美”示范路,犹如走进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中。作为“人文、和谐、绿色、生态”示范公路的代表,济宁线段展示了怡人的色彩、跃动的美丽,让往来如梭的车辆时刻感受着心旷神怡的乐章。
眼下的弋阳,李太线示范公路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据了解,这是我市今年拟建的88余公里的省级“畅安舒美”示范路工程之一。“李太线沿线处处是秀美乡村景点,各个乡村也各具特色,所以我们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主动与当地产业或特色相结合,打造具有当地乡村特色的景观线。”市公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将当地的历史古建、传统工艺和地域风情融入进去,按照“一段一景、一路一景”的要求,采取“先造景,后造路”的模式,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公路美化效果。
宽阔的沥青路、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小品,驱车行驶在最美乡村婺源乡村旅游公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绿色长带,道路两侧郁郁葱葱的植被被繁花点缀,一路美景相伴,令人心旷神怡。通过这一条条绿道串珠成线,结合当地休闲旅游业发展,婺源县打造出多条精品观光示范带,连接道路景观带、全县旅游景点和休闲产业带,铺就出一条“绿色经济”大道。
把全市公路网作为一个景区来规划,把一条路作为一个景点来设计,并结合地域、农业、生态、旅游等特色,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公路文化景观。市公路部门立足实际,积极探索,逐渐形成“规划”引领、“标准”指导、“实践”探索的三位一体美丽公路建设模式。
市公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完善的路网是建设美丽公路的基础。我市聚焦全市发展战略,把公路交通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城乡、区域公路交通,全力构建“环山觅水大通道”,积极打造安全可靠、智慧高效、生态文明的公路路网体系。近两年来,全市完成新、改建二级以上公路265公里,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达到2455公里,6条“三纵三横”国道路网和29条“十纵、三横、十六联”省道路网全面形成。承接高速、连通县乡,一条条国省干线公路,犹如一串连心结,把上饶各县、市(区)紧紧相牵,使城市、乡村握手相拥。
精工细作
——“工匠精神”锻造品质路
建设“畅安舒美”公路只是开始,对公路部门而言,要真正实现“畅安舒美”公路历久弥新,持续发挥其运输服务与路域景观的长效价值,就离不开科学高效的管养机制。
——以“路基无沉降、路面无坑槽、路肩无杂草、边沟无淤堵、防护无缺失、标线无缺损、边坡无失稳、桥隧无隐患”“八个无”作为养护工作目标;
——实施“精细化、季节性、预防性、生态化”四类养护模式;
——通过增设大型桥梁监控、边坡自动监测装置等科技手段,对重要桥梁和重点路段进行远程监控,有效提升了公路养护和应急处置水平,2018年我市国省干线优良路率达到了87.5%。
上饶公路人用“匠心”精神,绘就了这份满意的答卷……(下转第四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