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旅融合,婺源旅游怎么做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董立新

2019年是婺源文旅融合的第一年,新机构承载新使命,新起点呼唤新作为。婺源文化旅游战线要发扬传统,凝聚合力,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工作要求,定位标杆,强补短板,着力破题,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的婺源样板。

一、要定位标杆,奋勇领跑全国。婺源打造全国乡村旅游及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标杆,市里要求,省里支持,国家部委也认可,今年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就放在婺源召开。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在婺源调研时更是提出了“争当世界乡村旅游佼佼者”的期望。婺源勇创全国一流,需要以品牌为引领,策划出热点,项目作支撑。一是要有一流的品牌。要继续争取一批国家级荣誉和政策,持续擦亮“中国最美乡村”品牌。旅游方面当前重点抓好三项创建:积极创建婺源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加快篁岭创5A工作。二是要有一流的策划。要聘请全国一流乃至世界知名的策划团队,提出婺源旅游发展的金点子,推出一批像篁岭晒秋这样有核心灵魂、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IP。三是要有一流的项目。在招引和开发项目时,还要努力在“第一”或者“唯一”上下功夫,引进在全国旅游细分领域有地位、有影响的好项目,成为自带流量的核心龙头景点。要加强对特色文化的挖掘、提炼和表达,提升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有利于百花齐放、填补空白,减少县内同质竞争。

二、要抢补短板,狠抓创新升级。婺源旅游人次已经连续12年位居江西省第一,但是人均游客消费为928元,低于全省平均的1180元。这说明婺源旅游还要挖消费潜力,强产业弱项,提发展质量。一是补业态短板。按照县委部署,当前重点要提升生态文化游、休闲度假游、康体养生游、教育研学游这“四游”产品。二是补消费短板。要提高人均游客消费,就要破除门票经济,促进二次消费,让游客在赏美景的同时,品美食,住美宿,看美俗,享美购。三是补协同短板。要加快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把旅游各景点、各要素、各功能用一部手机、一张网络协同管理起来,实现无缝对接。

三、要着力破题,提供婺源经验。想继续在全国扛起乡村旅游的大旗,就要敢为人先,不断创新,努力提供婺源模式,贡献婺源经验。一是在民宿产权上破题。产权已经成为制约婺源民宿产业做大做强的瓶颈,可以从“点状供地”“三权分置”两个方向探索解决。二是在开发体制上破题。当前婺源景区开发主要面临两个方面问题。一个是旅游股份公司旗下的优质景区资源投入不足,面貌多年变化不大,经营收入下降。另一个是部分社会投资旅游项目,因为投资回报期长,面临资金风险,运营陷入困难。旅游作为关系婺源县计民生的第一产业、核心产业,政府这只无形的手应当对旅游开发行业加以引导,促进有序竞争、做大做强、健康发展。三是在共建共享上破题。当前,全国小镇开发存在“千镇一面”现象,部分古镇缺乏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俗习惯,像少了一些灵魂。乡村振兴撇不开原住民,而旅游是换位生活,婺源的多数乡村景区,群众生活区和游览区没有实现分离,正是游客想体验的原汁原味乡愁味道,是游客想感受的原真原住乡村生活,需要重点探索的也正是政府、景区、村民、游客能和谐共处、共建共享的“原乡模式”。这种模式管理好了,形成了长效机制,就是全国的样板。

四、要全面融合,量变走向质变。机构改革后,文广新旅局合署办公,婺源的文化人和旅游人走在了一起。下一步,要重点从人合向心合、事合、力合转变,实现量变到质变。一是心合,在理念融合上鼓劲。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不分家。先进文化、优秀文化注入旅游,可以使旅游发展的品位更高,格调更雅,亮点更多,商机更旺;大众旅游、优质旅游承载文化,可以使文化的载体更多,市场更大,传播更广,影响更深。二是事合,在功能融合上扩面。下一步新单位的三定方案实施后,要打破文化和旅游行业的边界,从婺源实际出发,积极推进资源、平台、工程、项目、活动等方方面面的融合。如婺源十大文博馆群资源,要大力实施博物馆+旅游、展馆+旅游战略,充分利用县内庞大的旅游资源,率先建成全省文旅融合的示范和标杆。三是力合,在产业融合上出新。文旅融合后,婺源也要推出新产品、新热点,研学旅游就是当前的一个最大公约数和最佳连接点。要深入挖掘婺源的绿色文化、古色文化、红色文化,整理好遗址、遗迹、遗存、遗物、遗风,开发好农业研学、科技研学、文化研学、拓展研学等不同主题的参观线路,高标准建设一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同时,利用婺源的名人文化,开展好朱子、詹天佑、金庸诞辰纪念活动,推出寻根溯源游,扩大国际国内影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