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逐梦大健康开启新未来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第一采访组

记者祝长月

蔡晓军

王调翁

学习贯彻省委、市委全会精神

12月19日,冬雨霏霏。记者走进位于德兴市花桥镇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德兴)试验培训基地,但见一栋栋青灰砖墙、木制结构的建筑置身眼前,院内花木疏落有致,中庭区域报告厅缘水而筑,营造出清雅的意境。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直接关怀下,2018年11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德兴市人民政府携手共建,集中医药养生、科普教学、观光旅游、生态农业等功能的高层次、综合性、开放式产、学、研、

游相结合的大型产业综合项目动工,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这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在北京以外最重要的合作基地,也是德兴“建设健康德兴,打造中医药振兴发展‘江西样板’领头羊”的生动实践。

一脉群山,深藏中草药瑰宝

德兴,位于上饶市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总面积2101公里,森林覆盖率76.2%以上,是全国最早的百强林业县(市)。它的西部是丘陵区多狭长谷地,东北部天然林保存完好,尤其是东南部的怀玉山脉,沿边境一边向东南发展,一边向西北发展,其一分支又向东北发展。绵延的怀玉山脉在境内形成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3座。这些山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植被茂盛,森林广布。高山峻岭不仅塑造了珍贵的生态环境,也蕴藏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宝藏,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德兴的药用植物有1460余种(药食同源医药植物38种),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强,其中,铁皮石斛、覆盆子、七叶一枝花、三叶青、两面针等20余种濒危珍稀野生中药材都有着一定数量的种群繁衍。依托于此,德兴市先后成功申报了德兴掌叶覆盆子、德兴铁皮石斛、德兴红花油茶、德兴葛4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成功创建了中国红花油茶之乡、中国掌叶覆盆子之乡。

丰富的中药资源,积淀了德兴深厚的中医药文化。东晋医药学家、炼丹家、道教学者葛洪,辞官云游德兴,在妙元观结茅炼丹,而后又在三清山玉京峰下三清宫旁结庐安身,筑炉掘井,一面炼丹,一面著书立说。自元代起,德兴境内医风渐盛,仁医妙方层出不穷。元代僧人普映曾为御用太医,领五省采药使;明代张宗煊、邹士锜擅长号脉方药;清代余逢源著有《脉诀全书》。百姓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习惯也是代代相传。

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指示中国中医科学院派出一支北京医疗队到这里开展了历时8年的中医药研究工作,共有8批100余人次中医药专家来到这里,开展中草药调查、研究、中医培训等一系列工作,并成功研发出牡荆油胶丸、蓍草总酸胶囊等中药制品。

一个决策,牵起一条产业链

翻开德兴近年来经济版图的扩张历程,无疑,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冉冉升起的一颗璀璨之星。

2016年,国家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建设健康中国绘制了宏伟蓝图。德兴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意识到,大健康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潜力巨大,必将成为新常态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增长极。

审时度势,德兴将发展大健康产业确定为与有色金属、先进机械制造并行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德兴市中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高规格配置的“德兴市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中心”,统筹协调全市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市场运作”的中医药发展机制,高位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记者深入部分中医药种植基地、中医药研究单位、中医药生产企业、中医医疗服务机构,探访到:

——中药材种植规模在扩大。2017年中药材种植面积为5.1万多亩,2018年达到7.2万亩,2019年发展到9.48万亩,计划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与此同时,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步伐在加快。全市有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家,林下经济基地6.9余万亩,带动农户7970人,其中贫困人口2302人、建档贫困人口753人;有省级中药材示范基地2家,初步形成了天海集团掌叶覆盆子种苗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圣诚实业铁皮石斛种植产业基地、宋氏葛业文化产业园区、祖氏百草园中药种植基地、源森红花茶种植基地、香屯丰源苗木合作社枳壳种植基地、黄柏鑫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黄栀子种植基地、大茅山中药三叶青种植基地、花桥镇昭林村木槿花种植基地等龙头企业。

——中药材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加大项目招引和建设力度,成功签约双成药业等一批中药材加工项目。江西天酬药业、福圣元生物科技、天海药业股份越做越大。正在规划建设德兴市中草药现代化加工产业示范基地。

——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德兴市人民政府、中国中医科学院携手,建设面积约7平方公里、总投资约30亿元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德兴)试验培训基地,(下转第二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