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间三月芳菲始,在逐渐回暖的春天里,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又将如期而至。值此节日之际,本报特报道我市各行各业优秀女性代表的先进事迹,并向每一位女同胞送上温馨的节日祝福。
为生命喝彩
余艳丽,女,1982年12月出生,信州区朝阳镇王村村人,从事家政工作。余艳丽坚持每年献血,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通过红十字会可以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了解这一情况后,余艳丽当即签下协议书,抽取了20毫升血液进行鉴定,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员。经过近三年的等待,终于接到省红会的通知,余艳丽和一名七岁的重度地中海贫血患儿配型成功。得知消息后她十分激动,“多年的心愿终于能够实现了”。当天在和家人、公司老板商量时,却遭到了一致反对,理由是捐献造血干细胞可能会损害身体健康、影响工作。余艳丽理解大家的做法,但是她更关心千里之外那个小男孩的生命是否还能支撑下去。在家人和同事不停的劝解中,余艳丽态度坚决,甚至不惜以辞职为代价,最终大家拗不过她,同意了她的选择,她义无反顾进行了采集捐献。茫茫人海,“你我”素不相识。拳拳爱心,只为点亮生命之光!
虽然学历不高,但从事家政服务五年以来,余艳丽坚持不懈地给自己充电,提升了各方面的素质,在工作中,余艳丽坚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对客户富有爱心,而且非常富有责任感,她通过实践学到了怎样与婆婆相处,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创建和谐家庭、怎样与人沟通、怎样进行自我保健等等,甚至客户家庭有矛盾了她会帮助去协调,家里有困难了她会帮助去解决,从而赢得了众多客户的赞誉和同事的钦佩,连续多年都被所在家政公司评为“家政明星”。(记者
陈建
整理)
“好军嫂”的无悔担当
今年38岁的余娅萍,是德兴市海口卫生院的一名普通药师,也是一名军嫂。她的丈夫董顺发入伍23年,曾先后获评公安部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公安边防部队首届“带兵模范”、公安边防部队“优秀士官”、“模范带兵特优班长”等称号,并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获得如此多的殊荣,与余娅萍多年来的默默无闻支持和奉献是密不可分的。
丈夫董顺发经常出海执行任务,每次都让余娅萍牵挂不已,但她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丈夫正在执勤,维护着国家主权,自己能做的就是照顾好家庭,消除丈夫的后顾之忧。2007年,余娅萍分娩产子。看到同产房的产妇都有丈夫陪同,心里难免有些伤感,但她想到丈夫是因为执行任务而不能来陪护,心里顿时宽慰许多。2008年4月正值备战奥运会,董顺发承担了沉重的安保任务。而就在这时,董顺发突然接到儿子因病住院的消息,巨额的医疗费用、不能常伴妻儿的辛酸重重地压在他的心头。余娅萍给了他最大的鼓励:“你安心干好工作,孩子我会照顾好的!”有了余娅萍的支持,董顺发顺利完成了安保工作。
余娅萍每天忙里忙外,即要照顾患病的儿子与身体一直抱恙的婆婆,又要上班,但她无怨无悔。正是有了她的这种奉献精神,才能够让董顺发安心工作。为此,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海警一支队授予她“贤内助”称号。(记者
陈建
黄珠慧子
整理)
无怨无悔洒热血
到过上饶市广丰区壶峤镇华家源的人都知道,华家源风景宜人,干净整洁,让人流连忘返。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在这旖旎风光的背后,是“华家源美丽嫂子巾帼志愿者小分队”的默默付出。
这支志愿者小分队的队长叫朱凤枝,今年68岁。在别人的眼中,朱凤枝是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度的人,2018年她被广丰区妇联评选出的
“好婆婆”,她不仅热心公益,甘于奉献,在广丰区“清洁家庭”创建活动中,她成为巾帼志愿者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秀美乡村华家源建设动工之时,由于没有多余的经费,环境卫生问题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正当村干部们犯难的时候,朱凤枝主动提出愿意无偿帮忙打扫卫生。经过一番努力,朱凤枝组成了近50人的“巾帼志愿者”分队,队里都是女性,有老有少,年龄最大甚至将近80岁,大家积极参与将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如今,
村庄建设完善,周遭还做起了3D壁画。朱凤枝忙完日常的清扫,还会每天义务地帮忙看管华家源里的夏布堂博物馆和村史馆。
人们常说,世上的关系最难相处的就是婆媳关系,但朱凤枝却是出了名的“好婆婆”。朱凤枝与三个儿媳妇关系都非常好,问她有何窍门,她说:“人和人之间哪会没有一点矛盾呢?但是,和睦相处主要靠彼此宽容,平时我也尽量不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年轻人。”平时相处,她严格要求儿子,宽容对待儿媳,这也许就是朱凤枝一家幸福美满的诀窍。(记者
贺巍
阮晔
整理)
让大家都有一技之长
胡宝枝1998年创办了宝慧电脑学校,于2007年被评为上饶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于2009年被评为江西省再就业培训基地,至今宝慧电脑学校越办越好。
“我要努力做一个称职的好老师,让所有人都能有一技之长。”这是胡宝枝的理想抱负。她不断学习新思想、新方法,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胡宝枝还经常帮助学员,比如帮助学员冯某创办鸿力广告,带动10多人就业;免除或者优惠困难学生学费,帮助每年20多人来校求学;经常鼓励学员不断进取,认真学习一技之长;每年还定向培训100多名优秀学员向广告公司、工业园区企业推荐,让他们走上设计师、办公室文员等岗位。胡宝枝还热心公益事业,每年定期走访慰问残疾人、贫困户。学校每年有1500多名学员毕业走向社会各个电脑行业,培养出电脑设计师、办公室文员、室内设计师、动漫设计师等各类人才。
成绩也好,荣誉也罢,只能代表过去。胡宝枝将永远以一团激情之火,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为了自己一生无悔的教育事业,我愿是春蚕,吐尽最后的丝;愿是蜡烛,流干自己的泪。”这就是胡宝枝的心声。(记者
贺巍
阮晔
整理)
最美乡村医生
胡丽萍是婺源县赋春镇严田村的一名村医,1998年从婺源卫校毕业后,就留在村里当医生。二十年来,胡丽萍在乡亲们一句句真诚的感谢,一张张真诚的笑脸中找到人生的价值,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她说,自己决定为乡亲们的健康守护一辈子,再多的苦和累都要坚持。
胡丽萍的手机从来不关机,电话铃声就是命令,不论白天还是晚上,接到紧急电话,都第一时间赶到病人家中,有好几次骑车跌倒,疼得眼泪直流,都会忍痛赶到病人家中,还要平静的问诊发药,不能让病人发现,以免让病人不好意思。
村里留守在家的老人多,有时候患者不舒服吃饭成问题。胡丽萍就会到小店买面包、泡面、矿泉水送上门。除了出诊,胡丽萍还为村里190个乡亲定期免费体检,上门测血压、量血糖,向他们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反复做健康宣传,锻炼身体,注意饮食等。
胡丽萍的医德和人品,得到了村民的广泛信任和上级相关部门的肯定和表彰。2005年被婺源县卫生局评选为“优秀乡村医生”,2012到2014年当选为赋春镇人大代表,2015年被赋春镇评为“常做好事、兴办公益的热心人”,2016年当选为婺源县人大代表。未来的日子,胡丽萍在守护村民健康的道路上越走越踏实。
(记者
陈建
黄珠慧子
整理)
一程山水
一路风景
程风原本是鄱阳县游城乡北塘小学校长,如今被调往莲湖乡四望湖小学任校长。在北塘小学的几年,她像一个“魔术师”,把一个生源流失严重的教学点,办成了活力四射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让乡村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赢得了村民发自内心的点赞。程风走马上任四望湖小学后,就让学校的面貌发生了改变,学校新建了舞蹈功能房,配备了计算机教室、留守儿童之家、科学实验室、美术室等。她信心满满的说:“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好的教育是我们一直不懈的追求。”
2011年,她毕业后,回到家乡鄱阳县游城乡的土塘小学当了一名特岗教师。任教期间工作能力较强,得到了领导和家长们的高度赞扬。2015年8月,程风被任命为北塘教学点任负责人。北塘小学是游城乡一个偏僻的教学点,当年学生流失严重,程风来这里上任的时候,全校只有17名学生,教学质量在全乡垫底。程风以身作则,她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引领教师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在她的带领下,全体老师攻坚克难,教学质量节节攀升,跃居全乡前茅。2017年开学时学生增至120人,村里的学生基本没有外流。
2017年4月中旬是程风第36周的孕期,由于疲劳过度,她身上长出许多疱疹,本不该再上班的她硬是咬紧牙关坚持到分娩前一天。孩子出生后不久,她又放弃产假回到了三尺讲台,开始了高强度的教学工作。2017年,程风高票当选上饶市“最美教师”。(记者
陈建
黄珠慧子
整理)
果蔬种植闯出致富路
史丽华,余干县亿亩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高中毕业后,史丽华没有和村里同龄人一样外出打工,而是拿起锄头跟随母亲走进了田野。虽然在农村长大,但她之前对农活一窍不通,什么时候下什么种、田间管理怎么安排,一切都从零开始。除了向母亲学习,下定决心要在土地里刨出“金锞子”的史丽华开始自己钻研、学习、实践。经过多年的努力,她成为了周边十里八乡有名的果蔬种植“田秀才”和西红柿育种“土专家”。
有了技术,史丽华创办了亿亩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社员们起早摸黑、勤勤恳恳的劳作。为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她与省农科院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专家定期来基地开展技术指导。为提高社员综合素质,她还办起了“社员网络课堂”,组织村民一起上课学技术。在她的带领下,如今亿亩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60余户,种植大棚蔬菜500多亩,产品远销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为了带动群众致富,史丽华采取无偿技术指导、无偿提供资金、无偿供给原种、帮助联系销售“全托式”帮扶方式,带动300户农户发展高效果蔬种植走上了致富路。她还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的号召,通过编印《蔬菜种植栽培新技术手册》、举办培训讲座等形式,义务为余干县大棚蔬菜科学种植技术普及作贡献,解决蔬菜种植户在生产技术上的各种难题,助上千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记者
贺巍
整理)
敬业奉献的好校长
黄智萍现任龙门中学校长,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就一直扎根于农村学校,一干就是23个春秋。作为一名年轻的校长,她满腔热血、严谨治学、科学管理,给龙门中学带来跨越式发展。
她多方奔走,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社会各界资助,成立了教育关爱协会,鼓励知名企业人士为教育慷慨解囊。2018年在县委、县政府关爱下,她力排万难,征到并拆除两栋困扰龙中20余年的民宅,彻底结束了龙门中学校外居民在校内居住生活的历史,有效地拓宽了校园空间。她还积极与外界社会爱心人士对接,争取资助贫困生达九万余元。同时,她把家校合作摆在教育学生重要位置,成立家长志愿者服务队,其中爱心家长朱竹艳等人坚持为特困生、孤儿包爱心饺子。
通过她几年的努力,学校学风有效改善,九年级中考成绩连续三年稳步提升,高中录取率全县农村学校第一,由于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学生回流明显,龙门中学学生数由四年前的452人增加到现在的1015人。
根据龙门当地一直有习武的文化传统,她多次召开行政会,挖掘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学校还开发了武术校本教材。现在学校武术队有国家二级运动员14人,学校在武术特色上获得各级各类奖牌奖杯近1000余枚。学校多次荣获江西省武术比赛团体前六名。
黄智萍以她的奉献和实干,赢得了广大师生、家长的尊敬和赞扬。在她的执着和坚守下,龙门中学这所乡村中学正在实现华丽的转身。
(记者
贺巍
阮晔
整理)
装点城市的“美容师”
江西凯腾生态园林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雪玲,在园林行业默默耕耘十几年,日复一日与花卉、植物打交道的日子里摸索出培育花卉苗木的技巧,创造着自己的花样人生。2000年,她从上泸电站改制下岗后,走上了自主创业的坎坷道路,曾开过早餐店、经营过宾馆、卖过花卉植物。如今,她成立了自己的园林公司,年产值在600万元以上,她还成立了上饶县久久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130余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在事业不断壮大的同时,她不忘回报社会。2009年9月个人荣获市科协、市城管局举办的科学养花大赛优秀组织奖;2011年2月县政协组织的爱心助学捐款12000元;2012年2月县政协组织的爱心助残捐款10000元;2014年9月上饶县慈善总会颁发“慈善贡献奖”;2015年8月江西凯腾生态园林开发有限公司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16年3月个人被市妇联、市日报社评为“上饶市优秀女企业家”;2016年3月个人被上饶市妇女联合会评为
“上饶市三八红旗手”;2017年9月参加县妇联组织的春蕾计划长期支助6位贫困学生就学。她还优先招收当地贫困农户前来做工,每年每人增收近5000元。她经常自信地说:“从事园林花卉行业,做好城市靓丽风景‘美容师’是我毕生的追求!”(记者
陈建
黄珠慧子
整理)
美丽人生
从“头”开始
邱冬英,江西省“杰出创业女性”,上饶市“优秀创业女性”,她所创办的江西炜烨工艺实业有限公司,2012年被评为“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45岁的邱冬英出生在玉山县横街镇斧市村的一个小山村,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打工潮,外出务工。5年后回乡,她自己开办来料加工厂,从编小辫子开始,一步步将假发事业做大、做强,也带动了当地妇女积极投身来料加工业。
创办来料加工企业之初,邱冬英作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只要愿意学习假发加工技艺的,每月补助180元。在她的带动下,来料加工业已遍及全县16个乡镇,从事来料加工户达1000多户,毗邻县城的几个乡镇,还涌现出一批来料加工专业村。
2006年,邱冬英投资500多万元,在县工业园区建立江西炜烨工艺实业有限公司,加工品种发展到节日假发、非洲黑人发、模特假发等十多个品种,加工的三股小辫子,二股小辫子,以及各种发型和发圈,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韩国、日本、尼日尼亚、南非等20多个国家。在事业上不断辛苦奔波的同时,邱冬英一直默默关注留守妇女儿童状况,帮助她们解决实际问题,带动了1100多名妇女从事来料加工业,其中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35户,来料加工点已遍布玉山县各个乡村。(记者
陈建
黄珠慧子
整理)
警营里的“铿锵玫瑰”
2010年12月,余皓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在弋阳基层派出所担任内勤民警时,她全力做好外勤民警的后勤保障工作,大到单位财务账目管理,小到值班备勤生活用品的采购,一点一滴她都做到最细致。2011年8月余皓从内勤岗位调到窗口做户籍民警,在从事户籍窗口工作的8个多月中,她接待办事群众1万人次,办理各项户籍业务6万余条。为了缩短群众等待时长,提升办事效率,她吸取别部门的优秀经验,订制户籍业务等号叫号牌,改革户籍窗口工作模式,分类别分窗口为群众办理户籍业务。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她还采取送证上门、发放宣传单、入户讲解等便民措施。
工作中,她是不折不扣的“女汉子”,工作之外,她充分发挥自己的文体特长,先后获得中国红歌会警营唱区优秀红歌手称号,江西省公安机关主持人选拔赛优秀主持人称号,上饶市公安机关主持人选拔赛一等奖,上饶市公安机关两个最美演讲比赛优秀奖,上饶市第四届国标舞大赛三等奖等。从警以来,她多次组织弋阳县公安局先进典型人物进社区、进校园,为辖区百姓和在校学生宣讲公安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2018年底,余皓受命组建弋阳县公安局“女子处警队”,并荣任队长。从此,训练场上,大街小巷中,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记者
邹萍艳
整理)
弘扬传统文化的美丽使者
近年,在铅山有一支吸引群众目光的队伍——铅山县旗袍协会,这支队伍活跃在景区,优雅在古镇,娴步在舞台,让“铅山女子不用拣”这句俗语,色彩缤纷地展示出来。该协会将走秀与铅山的河红茶、连四纸相结合,让铅山文化香飘四海,传播万里。占丽琴是铅山县林业局妇女主任、局机关工会主席,也是该协会会长。
协会成立初期,占丽琴找训练场地,联系指导老师、编排走秀节目,借用走秀场地,带领旗袍协会亮出了风采,亮出了自信与美丽。怎样使协会服务于社会、服务于铅山经济的发展?为此,旗袍协会作出走秀与铅山旅游相结合的举措,她们到鹅湖书院,到明清古街,到秀美乡村点水美村、紫竹林等地走秀,为铅山风光增色,为铅山旅游增力。
为让协会承载更丰富的内涵,展示更靓丽的风情,占丽琴请专家、学者到协会指导,确定以铅山特有的文化载体河红茶、连四纸为主要内容融入走秀节目,创作《茶香纸韵》、《一盏红霞》等节目,在铅山红茶节、两岸朱子文化节、乡村旅游推介现场会、迎新年晚会上进行表演,让观众在欣赏靓丽的走秀节目的同时了解铅山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为铅山文化插上靓丽的翅膀飞翔。
(记者
陈建
黄珠慧子整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