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令东
改善患者就医环境,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更让数据替患者跑腿。近年来,鄱阳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医疗服务改善行动,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措并举,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就医环境大提升
走进鄱阳县人民医院的大门,稍一低下头便能见到一个灯光投影出的“路牌”,这个路标上画着箭头,指示着来往的人“挂号”“交费”“门诊”该往哪儿走。“以前,我们使用的是广泛采用的粘贴式地标指引,但在长时间的使用之后这些地标会被踩踏得模糊不清。灯光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它一直都是清晰的。”鄱阳县人民医院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穿过门诊大厅,该院急诊科门前停放着一辆随时待命的救护车,这里也经历过一番优化,门前的楼梯被替换为坡道,道路被清理得更加平整,大厅的过道也被拓宽,方便急救车辆和人员往来。骑电动车来医院就医、看望的患者和家属很多,鄱阳县人民医院还在医院大院内设置了专门的电动车充电处,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免费的充电服务。
这样一个个小细节的改变,却在无形中给患者带来了便利,这也体现出了医院管理者对患者及家属需求细致入微的考察。县级龙头医院环境有了改善,基层卫生院也积极开展乡镇卫生院就医服务环境整治。
在高家岭乡中心卫生院,原先卫生院周边被附近村民用来种菜的泥地全部进行了整修,取而代之的是绿化苗木和健身设施。卫生院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两年多来的环境改造,目前高家岭卫生院的绿化面积占到全院占地面积的30%,部分院房也进行了重新装修,环境大幅改善。
让数据为患者跑腿
医院里总是能看到患者拿着化验单、CT片等检查结果四处奔走,但在鄱阳,或许拿上手机就可以把检查结果随身携带。鄱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的门前,一张醒目的海报提示着广大患者可以在手机上实时查看影像报告。患者在鄱阳县人民医院挂号诊疗时可以在医院的微信公众平台上注册,检查结束后,便可以从微信号中的“患者服务—影像及报告”中查看自己的报告和胶片,医院同有关的科技企业合作,为患者搭建了云平台,云平台影像胶片为个人影像数据管理库,可以保存长达十年之久。这是鄱阳县人民医院数字化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该院还同多家乡镇卫生院建立了远程心电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心电图可以实时在鄱阳县人民医院看到,由县级医院的医生为乡镇卫生院的患者提供诊疗支持。
患者在乡镇不仅能享受县域内的专家提供的诊疗服务。在鄱阳县人民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墙上两台显示器上可以看到中心里所有人的一举一动。在远程会诊的过程中,来自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三级医院的专家们还可以在“显示屏后面”通过视频和语音研究患者病情。“患者的所有检查结果,像CT片、化验报告单等等都可以实时远程分享给上级医院的专家。”鄱阳县人民医院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远程医疗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足不出户就可以为异地患者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患者节约了看病时间和费用。在数据跑腿的同时,远程会诊、远程医疗的运用,也为患者带来了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传统的看病流程,患者在挂号、收费、取药等排队的过程中花费很长时间,病人的来回奔波压缩了医生的诊疗时间。患者及其家属办理出院或保险手续也往往要走好几个地方,先找院长签字,再到医务科盖章,最后才能到医保窗口办理报销手续。”鄱阳县人民医院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患者在来回奔波中就医获得感降低,为了减少患者等待时间,鄱阳县人民医院成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
中心成立后,内设医保、大病统筹、院长总值班、出院报销手续办理等多个窗口,甚至病人投诉受理、保卫科、电话回访等都有相关的职责窗口。病人自入院至出院,除临床医疗服务外,一切与医疗相关的行政手续,在便民服务中心均可办理。
为了方便患者挂号、缴费,鄱阳县人民医院还在医院的门诊大楼和住院大楼投入使用了多台自助挂号机。作为一个县级医院,服务的对象不少都是老年人,因为知识水平有限,其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不会使用这样的自助设备,为了避免这样的便利设施成为摆设,该院组织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们帮助患者和家属使用有关的设施,这样的贴心举措也拉近了医院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