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红土地上走过的金融岁月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青山未了,暮色朦胧,钟声回荡,烟霞几重……横峰,因一座山而得名,从此,山在城中,城在山中。横亘横峰的岑山,更是在悠悠岁月中挺起了一座城市的脊梁,繁衍了一座城市的灵气和夙愿,见证了横峰的红色历史,见证了方志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岁月,见证了当地农民通过秀美乡村建设获得的幸福生活,见证了岑山大地上每一次活跃跃的创造。

时间的刻度回拨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背负着基建项目财政拨款、监督建设资金合理使用的光荣使命,建设银行横峰支行在岑山大地上应运而生,老一辈建设银行横峰支行人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开始浸入尚还贫瘠的土地。行至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建设银行横峰支行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建设银行横峰支行在原有职能的基础上又开启了存、贷款业务,逐渐由专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轨。仔细品读建设银行横峰支行发展历史的每一页,虽然一路风雨坎坷,却从未停止那强劲的生命之歌。从茅屋两间,到现代化的办公场所;从定点办公,到一站式服务;从风格各异,到整齐划一;四十年砥砺奋进,四十年春风化雨,华丽的蜕变留下了建设银行横峰支行铭刻于历史的时代印记,但从未改变的是……继承使命,薪火相传,依旧未变;心系家乡,扶贫攻坚,依旧未变;用心守护,用情温暖,依旧未变。每一个建设银行横峰支行人始终心系岑山百姓,在担当中奋起,在负重中前行,以汗水、奉献和忠诚为实现百姓的教育梦、医疗梦、住房梦、创业梦、财富梦等千千万万个美好梦想贡献着力量。

岁月如长河流淌,它是有形的,记载着一路的风景,不管是急促的,还是舒缓的。建设银行横峰支行亦如这流淌的河,风过处,或许是巨浪滔天,或许是涟漪微微,柔了梦,润了心,留下深深浅浅的痕。

忆往昔

步履铿锵踏歌行

岁月无声,终是有痕,回首来时路,我们会发现曾经感觉久远的一切在此刻变得如此清晰。入眼的风景、入心的温情,那是老一辈建设银行横峰支行人历尽艰辛的峥嵘岁月,更是建设银行横峰支行不断改革的发展进程。

这半个世纪,我们无法忘掉铺前煤矿的存在,更无法抹去铺前煤矿三工区铁路的历史印记。从矿区的第一条境内铁轨中,我们倾听历史前行的声音。铺前,是横峰县岑阳镇下属的一个村级集镇,距离县城约7公里,前身为铺前镇,煤炭矿产资源相当丰富,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铺前煤矿,是一座已经有着60年开采历史的地方国有老矿,曾被称为上饶市煤炭行业的“航空母舰”。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由于窑深路远,煤炭运输几乎全靠人挑、马驮,如“蚂蚁搬家”般运输效率低下,往往造成原煤大量积压。巨大的运输成本不得不让横峰规划修建运煤轻便铁路,无奈囊中羞涩,项目长期停滞不前。此时,自成立起就被注入“建设”基因的建设银行横峰支行肩扛重任积极地履行起了支持地方重点工程建设的职责,及时供应资金支援矿区建设,承担起了铺前煤矿外运铁路建设的主力。这条专线于1980年7月动工兴建,由横峰至铺前煤矿三工区,全长4.7公里,是铺前煤矿对外运输原煤的专用线,对加速横峰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如今,随着铺前煤矿的盛况不再,这条饱经沧桑的矿区铁路也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然而那杂草中锈迹斑斑的铁轨,却记录着横峰工业发展的那段历史,见证着建设银行横峰支行建设家乡的那段岁月。

在这片广袤的岑山大地上,无论实体经济的哪个领域,建设银行横峰支行都是当之无愧的“建设者”,留下了铿锵有力的足音。创建于1951年的横峰县纺织器材有限公司是江西纺织行业里声名显赫的大企业,一度被人称为大庆式的国有大型企业,员工两千之多,国有资产近亿元,因管理和效益都很好,历来受到县、市、省乃至部和国务院的表彰和嘉奖。20世纪初,横纺公司作为国有大型企业里的纺织业骨干重点企业,与全国很多纺织企业一样,面临着生存困境。为了早日走出困境,他们申报了“开发生产无梭织机和自动络筒塑料件”技改项目,以争取国家技改项目贷款资金。2000年,横纺公司申报的技改项目被国家批准了。2001年,横纺公司向建设银行横峰分理处申请2000万元的技改资金贷款获批,织布方式因此得到了技术上的革新,助力企业早日走出困境。老一辈建设银行横峰支行人鼎力服务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决心和力度都是空前的。1995年,同样是当时标杆性企业的上饶地区旋窑水泥厂在横峰落户,各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亟待跟进,建设银行横峰支行也是单独授信给予了3600万的基建贷款,堪称当时支持地方重点项目建设的又一大手笔,切切实实地解决了旋窑水泥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此外,为横峰县供电有限公司累计发放贷款905万元,为江西龙祥铝业有限公司发放贷款6500万元,为横峰县人民医院、阳光医院分别提供1500万元、3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改善地方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水平,为横峰一小、二中分别融资20万元、58万元,用于校内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新操场建设……一串串鲜活的数字,彰显了睿智、胆识和魄力,是建设银行横峰支行全体员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心血凝聚的结晶。

在传承中闪耀,在时光里留痕。无数的历史瞬间在回忆的珠链上重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曾经的成就和辉煌、辛劳和甜蜜都烙刻在每个建设银行横峰支行人的心中,带给每一个建设银行横峰支行人恒久的感动。

看今朝

砥砺奋进正青春

历史的长河伴随无数光辉而不断流逝,沉淀着岁月的精华。

看今朝,更有一群建设银行横峰支行青年人,和着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旋律,用智慧和勇气扬起着理想的风帆,用拼搏和汗水演绎着春华的硕果。

光伏发电是环保型新能源,不会对大气、水体及土壤造成污染,是节约化石能源,促进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2015年2月3日,江西省目前最大光伏发电站——横峰晶科电力50MW光伏发电站通过江西省供电公司专家审核,正式并网发电。位于横峰县莲荷乡杨家村的横峰晶科电力有限公司是由全球光伏行业领导者、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旗下子公司晶科电力投资的电力项目,预期年发电量将达1.1亿度,年收入1.32亿元。横峰晶科电力将建成国内首个“农业光伏、水面光伏、地面光伏”三位一体的光伏发电站,不仅有利于优化横峰当地的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更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2017年底,横峰晶科电力在光伏新能源的电力资产开发、电站建设、电站运维上遇到了资金难题,自建设银行横峰支行为其融得2亿元流动贷款后,资金瓶颈问题迎刃而解。建设银行横峰支行做出的每一项决策,给予的每一份贷款,都在诠释着作为金融行业标杆的责任,承载着绿色金融的愿景和使命。

江西最美石桥梯田、莲荷十里风光、平港驿站、水岸人家、好客王家、火车小镇……乡村颜值美出了新高度,横峰迎来了幸福时刻。旅游是一项“幸福产业”,不仅能够给人们在旅途中带来快乐的时刻,更能够以乡村旅游为基石撬动产业转型的杠杆,让旅游给人们创造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现今,随着“旅游+”模式的推行,自驾旅游、养生旅游、文化主题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带动了“吃、住、行、娱、游、购”方方面面,对增加地方就业,带动当地创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横峰县乡村旅游逐渐升温,掀起了中小微企业的创业热潮。不少返乡百姓在乡间田野里看中商机,开启了创业之路,这条路充满了激情和热血,也充满了困难和挫折。因此,创业之初手头上资金不足,遭遇资金难题在所难免,又由于“缺信用”、“缺信息”,往往难以敲开传统金融机构的大门。建设银行横峰支行以赤子初心一以贯之,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的使命与责任,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信息和技术优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洪流中做好小微金融服务,让企业享受到更多金融便利。截至9月底,建设银行横峰支行已为48户中小微企业累计发放了3688万元的信贷支持,涵盖农业养殖、种植、个体商户、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等各行各业,实实在在地支持了一大批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建行蓝”辉映“岑山绿”,成为了横峰腹地一道最温暖的风景。

一方石,架桥铺路,承载起纷至沓来的脚步;一层瓦,覆顶遮檐,担当起避风挡雨的任务。“哪里有建设的热土,哪里就有建设银行”,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建设银行横峰支行人用自己的行动来坚守的承诺。凝聚前行正能量,砥砺奋进正青春。一路栉风沐雨,不断成长壮大的建设银行横峰支行正迈着坚实的步伐,阔步前行。

展未来

齐心共筑脱贫梦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脱贫攻坚战役在岑山大地上如火如荼。在这条路上,建设银行横峰支行人用汗水播撒希望,用脚步写下故事。当太阳初升,微风轻拂,他们踏在精准扶贫的路上;当烈日当空,知了聒噪,他们还在精准扶贫的路上;当大雨滂沱,电闪雷鸣,他们依旧在路上。一路走来,有泪水,有欢笑,有真爱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待到阳春三月,兰子畈地,油菜花开。漫步在花海里、温泉水边,说不定你能遇到正在忙活的畲族姑娘。说起畲族村,全中国可能不下百个。一千多年来,这个游耕民族不畏艰险,四散迁徙,有一部分就散居在江西,横峰姚家兰子畲族就来源于福建沿海一带,以兰姓为主,有自己的语言、服饰、民歌、工艺。这个有着浓浓畲族风情和四季花海的村庄,正是建设银行横峰支行长期以来的定点帮扶村。肩负着结对的27户贫困户的脱贫重任,建设银行横峰支行现有员工20名,除12名一线临柜人员外,剩下机关8名员工全部深入帮扶一线。每逢节日,他们都会对贫困户主动开展上户慰问,给贫困户们送去节日的温暖,仅2017年春节和2018年春节,走访慰问金即达1.62万元,慰问物资0.81万元。此外,在2017年12月为姚家兰子村捐赠了棉被100床、电饭煲100个、雨伞200把等扶贫物资,捐赠金额5万元;对定点帮扶以外的葛源石桥、龙门钱家村、司铺刘家村和姚家建作村也相继开展了扶贫物资捐赠活动,捐赠总额12万元;为了践行建行的企业文化理念,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和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9月19日,联合商家来到姚家乡建作小学,向该校贫困小学生和老师共捐赠了30套棉被、书包、衣服和月饼等爱心物资,价值约1.5万元;为兰子村实施环境整治和道路硬化工程,捐赠了环境整治机械费用2万元;为积极创新产业帮扶模式,2017年12月,捐赠帮扶产业资金7.5万元,在兰子村建立起一座绿色银行“建行香榧产业基地”,真正让产业扶贫精准到户,让贫困户稳定脱贫、永久脱贫……没有先进人物的光环,没有时代楷模的荣耀,有的只是建设银行横峰支行的扶贫干部对群众的爱和责任,他们默默坚守与付出,他们牢记着党和人民的嘱托,忠诚坚守扶贫岗位,用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曲情系群众、攻坚克难的凯歌。

党建有活力,脱贫有动力。“党建+扶贫”,不啻于以组织发展之力激活起脱贫攻坚的一池春水。“撸起袖子加油干”、“绣花功夫”、“工匠精神”指引着共产党员为贫困群众干实事的方向和热忱。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为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建设银行横峰支行坚持“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抓好党建是天职”的政治导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多措并举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横峰是著名的红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葛源就是闽浙赣皖革命根据地的省会所在地,同时,这里也是方志敏精神的发源地。当时,全县十万人口,有姓名的革命烈士达六千多人,横峰人骨子里的红色基因,在代代传承。建设银行横峰支行的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横峰葛源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前,面对庄严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参观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红军操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等旧址,接受心灵的洗涤,感悟红色故事中承载的初心和使命,让革命传统在传承中永放光茫。

“国家兴、金融兴,无论何时,建设银行横峰支行都竭尽全力,成为支撑起区域发展的‘脊梁’。”说起支持地方发展和建设,建设银行横峰支行行长汤红波心中满是责任和担当。岁月,给树木留下年轮,带给树木成长,随着岁月的流逝,原本细小的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开出满树缤纷的花朵,枝头挂满累累硕果。岁月之于建设银行横峰支行,是对梦想与荣耀的孜孜以求,是对奋斗与前行的忠实记录,是对未来与成功的不断探索。(吴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