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五一”小长假,悄然落下帷幕,今年假期又适逢上饶“文博会时间”。在“创新融合、共享发展”的主题下,一大批来自世界的好物相聚在文博会上。“一带一路”国家展品、本地传统文化产品、来自全国的文化创意产品纷纷登台亮相,惊艳了人们的眼。假期里,文博会热闹登场的同时,上饶好风景也献上了一份“视觉大餐”。传统文化与山水美景邂逅,这个“五一”人们在上饶乐享“诗和远方”。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日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829.3万人次,同比增长20.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7亿元,同比增长25.6%;门票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18.3%,各项旅游指标名列全省前茅。
文博会
世界好物齐登场
4月27日,第二届上饶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如期举行。与去年相比,今年文博会的参展商、展品、人气、成交量均创新高。
“创新融合、共享发展”是今年文博会的主题。在文博会的主展馆广丰木雕城会展中心,2万多平方米的展区内设有“一带一路”国家展区、特色文化展示区、文化综合展示区、文化创意展示区、动漫游戏展示区、广丰红木展区和赏石文化艺术展示区等10余个主题展区,吸引了境内外50余个城市报名参展,涉及亚欧非三大洲14个国家以及国内北京、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13个省市,参展品种达10000余种,参展企业达1000余家。
聚四海宾朋,集八方文化。今年的文博会上最大的亮点是——“国际范”。本届文博会的“一带一路”展区,邀请了来自缅甸、俄罗斯、肯尼亚、意大利、法国、南非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机构和企业参展,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文化“走出去、请进来”。
“这个俄罗斯的钛金壶很漂亮,有异域风情,放在家里肯定很好看。”在俄罗斯展馆内,来自信州区的市民陈蓉欣喜地购入了俄罗斯钛金壶,“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壶,于是果断买下。”
在南非馆的牛角制品展区,参展商James和Babynaa在忙碌地和观展者介绍,他们懂一点点普通话,一般对话可以进行。James说,他和Babynaa是第一次参加上饶文博会,感觉很不错,喜欢这里的氛围。
在文博会现场,无论是埃及树皮画、巴基斯坦木雕、伊朗油画的生动有趣,还是俄罗斯套娃、缅甸玉石、波斯地毯的精美绝伦;无论是铅山连四纸、婺源甲路伞、景德镇瓷器的匠心独具,还是戏曲《牡丹亭》、弋阳腔、木偶戏、傩舞的历史传承……每一份展品,每一场活动,都让参展企业和观展者收获满满。
今年文博会的交易量较去年也有所提升。“一带一路”馆、广丰红木馆、景德镇馆等特色展馆的展品均备受追捧。有的参展商在不到三天的时间里就把展品销售一空,还接到了全国各地的订单。据悉,仅广丰红木馆,四天的现场交易额就达360多万元,意向签约订单达3500多万元。
(夏广凯
记者戚虹鸿)
灵山
杜鹃花开山色娇
“五一”小长假里,晴雨不定的天气为上饶的风景带来了变幻的姿态。在灵山景区,晴时则风光旖旎、奇石斑斓;雨时,则云烟袅袅、如梦似幻,为游客们献上了风姿各异的视觉盛宴。
4月30日,记者来到灵山,感受“奇石海洋”的假日风情。
此时正是山花盛开的好时节,灵山上的杜鹃花笑意盈盈。一树一树的杜鹃花,开得直抒胸臆,她们热情地吐芳露菲,把灵山装扮得更加妩媚婀娜。从石缝间,从绿意丛中,一簇簇横溢斜出,仿佛仙子用奇幻的魔法为灵山增添更多的色彩。灵山杜鹃属高山杜鹃,品种多样,有猴头杜鹃、云锦杜鹃、映山红、马银花等,红像火、粉如霞、白似雪,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越发娇艳欲滴,轻风过处,花影绰绰,如裙摆飘飘,美艳撩人。奇石与杜鹃相互映衬,奇石显得更灵动,杜鹃显得更婀娜。游人在山间漫步,不时用相机捕捉下灵山最灵动的景色。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灵山杜鹃每年四月底开始开放,5月是盛花期。在栈道上放眼望去,山崖上、岩壁下、松林间、游道旁,到处是杜鹃摇曳的身姿。如果温度适宜,这些杜鹃将一直开到6月中旬。
作为距离上饶市中心城区最近的景区,这个假期灵山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其中以江、浙、沪游客为主,也不乏皖、闽、粤等地游客。
“这个假期过得很充实,昨天我们去广丰参加了文博会,今天来灵山爬山看美景。这个季节的灵山很宜人,不冷不热,山上的杜鹃也开了,特别美。”来自信州区的游客沈露带着来自外地的朋友到灵山看上饶美景。
“一直说要来灵山,这回终于来了,山上的空气特别清新,夜晚的星星也很多。”市民雷女士和朋友选择提前一天来到灵山,在半山腰的民宿过夜,“这样可以看到灵山的夜与清晨”。
下午2点多,一场乌云笼罩了过来,不一会儿,大雨倾盆而至。然而游人的热情并没有被浇灭,很多人继续雨中游。
“我们是跟团来玩的,今天才到上饶,第一站便来了灵山。这是我第一次来,天公不作美,遇上了大雨,但雨中的灵山也别有一番风情。”上海游客73岁的胡爷爷这个假期和家人一起来上饶旅游,“下次还要来灵山,看看天气晴朗时灵山的样子。”
雨在山间恣意挥洒,任性地下了好一阵才停歇。天又放晴了,阳光轻柔地抚摸着这里的山峦。每一块石头都被洗刷一新,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愈发亮丽,云雾时隐时现,更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奇幻的色彩,诗情画意的山色就这样深深地映入游人心中。
(记者
邹萍艳
戚虹鸿
文/图)
婺源
人气火爆创新高
“五一”小长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来到“中国最美乡村”婺源,赏美景品民俗,各景区迎来客流高峰。据统计,“五一”小长假三天,婺源共接待游客44.2万人次,增长3.8%;门票收入1263.5万元,增长4.5%;旅游综合收入3.3亿元,增长23.8%。
江湾篁岭景区,多色彩组合的梯田风光让游客们心旷神怡。在缆车上远眺,粉墙黛瓦掩映花间,古树、翠竹、梯田、村庄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卷。这几日,川流不息的游客徜徉在古村里。典型的徽派建筑以及厚重的徽州历史文化,让游客们惊喜不已,纷纷驻足拍照,定格美景。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婺源熹园推出了蒙童开笔礼、歙砚制作等集知识性、参与性、体验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充满了趣味,成为假期的新卖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婺源熹园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该企业把朱子文化作为景区的灵魂,不断尝试“旅游+文化”、“旅游+教育”等发展模式,大力弘扬朱子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到古代“蒙童开笔礼”的整个过程。学生们身着汉服,在老师的带领下依次完成敬拜圣人、正衣冠、朱砂开智、击鼓明智、启蒙描红、齐诵《朱子家训》等礼仪,于旅游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在园内的非遗手工制作车间,可以目睹砚雕大师们现场展示古老歙砚的制作流程。歙砚的制作总共有选料、制坯、磨坯、设计、雕刻、打磨等十六道工序,参观的游客们可以现场拍照,可以近距离触摸、也可以用手拿起刻刀,亲身体验一把在石头上刻字的艰辛和不易。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大国非遗工匠宣传大使熹园景区董事长江亮根表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要不断讲好歙砚故事,为传承和传播非遗文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铁路是当前游客来婺源旅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保证旅客平安出行,婺源火车站及时了解客流情况,根据客流采取措施。在进站口、电梯口等关键位置,增加工作人员,维护秩序,加大站车消防检查力度,通过发放资料、口头提醒、微信微博等形式,积极开展旅行安全常识宣传教育,全力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单长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