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巡查康山堤怀古“忠臣庙”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2017年度全市经济社会和党建情况巡查,来到康山大堤,但见鄱阳湖中有一湖心岛。余干县委胡书记告诉我们,那就是正在修复中的明朝忠臣庙。

十多年前,我曾去过忠臣庙,记得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庙宇。江王殿、观音殿、忠臣殿前后三进,怀忠楼、昭武祠、僧舍二左一右,一对石狮对天怒吼威武欲腾,诸多将军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顾名思义,忠臣庙供奉的不是神仙也不是菩萨,而是忠臣。谁为忠臣建庙?忠臣又是谁呢?

原来,元至正二十三年的那场鄱阳湖大战前后历经56日,终以陈友谅败、朱元璋胜而谢幕。忠臣庙,是鄱阳湖大战的产物。

陈友谅何许人也?陈友谅乃大元后期大汉政权建立者。其生命长度为1320~1363,只活了四十三年。年轻时曾为县吏,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参加徐寿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初为簿书掾,后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七年(1357)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陈友谅趁机袭杀倪文俊,并其部众,自称宣慰使,随后改称平章,掌握天完实权。此后两年继续进行反元战争,攻取安庆、池州、龙兴(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邵武、吉安、抚州、赣州、信州(今江西上饶)、襄阳等地。至正十九年(1359)九月,陈友谅杀害了在反元战争中功劳卓著的天完将领赵普胜。同年十二月,杀徐寿辉左右侍臣,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于采石,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汉政权建立后,一面继续进行反大元战争,一面把军事重心放在对邻境朱元璋部的战争上。陈朱之间的战争前后进行了三年多,历经龙湾、江州、鄱阳湖几次重大战役。大汉将士多数是天完旧属,对陈友谅的篡权夺位深为不满,在战争中相继倒戈降朱,使陈友谅接连败北。至正二十三年(1363)七至八月陈又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史称“鄱阳湖之战”。朱元璋采纳郭兴的建议,用火攻击败陈军。陈友谅突围时又起大战,陈从船舱中探头出来,竟中流矢而死。

朱元璋大家较熟悉,他与上饶有着三大渊源:一是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鄱阳、余干一带是他的主战场。二是朱元璋特别欣赏上饶人朱熹,这不是因为朱熹与他同姓,而是因为朱熹的儒家思想吻合他的政治主张;三是相传元末朱元璋未当皇帝时在鄱阳余干一带遇难获救,为了报答当年鄱余人的恩情,曾许诺若得天下,鄱余人如遇事可以“老表”名义直接找他。也就是说,朱元璋给了鄱阳湖一带老百姓一个亲切的、特别的“老表”称谓。

朱元璋还真是穷人出身。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九月十八(1328年10月21日)丁未时,朱元璋出生于今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家庭。原名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德裕,最后再改名为元璋,字国瑞。明洪武元年(1368),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推翻了蒙元的暴政,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认为“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说完两个历史人物,我们再回到鄱阳湖大战中来。《明史太祖本纪》载:“廿三年秋丁亥陈友谅号兵六十万。陈与太祖遇于康郎山,太祖分军十一队御之”。此乃一场惊天动地之血战,两军势力,悬殊之至。陈军船舰,又高又大,联舟布阵,将士达六十多万人;朱军号称二十万人,实际是一色小船,装备劣后,攻势难成。大战之中,朱元璋生命危在旦夕,千钧一发之际,部将韩成与他更换衣袍,才使朱元璋死里逃生。朱重整旗鼓,丁普郎等三十六名壮士充当“黄盖”,鄱湖上演“赤壁大战”。战况惨烈,丁普郎身披十余剑,首脱犹执兵若战状,直立不仆。残阳如血,湖水鲜红,敌军大败,明朝基业一战奠定。对丁普郎,网上是这样说的:“丁普郎,元末黄陂(今属湖北)人。初为陈友谅部将,后降朱元璋,授行枢密院同知,数有功。至正二十三年(1363),从元璋援鄱余作战,与陈友谅战于康郎山,力战死”。

《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夏四月丙申,(朱元璋)命建忠臣祠于鄱阳湖康郎山,祀丁普郎、韩成、张志雄、王清……罗世荣等三十六人”。战后数月忠臣庙建成。诗云:“康郎山色对湖开,碧血犹溅救生槐。襄汉鲸鱼翻巨浪,濠梁龙虎集群才。官亭倾满英雄泪,画角吹残草森哀。三十六公遗像在,须眉不减汉云台。”

康山忠臣庙饱经风雨沧桑,曾经火灾二十次、水灾两百次、毁后重建十五次。是什么力量让庙宇不倒?又是因为什么数百年香火不断?天地有正气,忠臣英灵激浊扬清。人们祭奠忠臣,人们不要战争需要和平。跨越历史门槛,追思水上之战,依稀可见,忠勇将士金戈铁马,浴血疆场;依稀可闻,古战场之战鼓声声,杀声激越。忠臣犹在,虎炳千秋,正气长存,名垂青史。巡查康山大堤,见到忠臣庙想到“忠贞”二字,不禁浮想联翩。翻开饶信文化篇章,忠贞之士可谓灿若星辰:陈康伯、张叔夜、辛弃疾、谢叠山、赵汝愚、叶挺、方志敏、黄道等,他们以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首首气壮山河的不朽诗篇。今天,我们正意气风发行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时代在变,但“对党忠诚、为民忠贞”依然是党员干部永远不变的灵魂,我们理当将其注入血脉、融入言行。为弘扬饶信文化忠贞篇章,我们建议:

第一,加强忠诚忠贞的教育。“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是一个人的主观认知,需要不断修炼和加固。当前的重点是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忠心爱党、真心向党、铁心跟党,不仅做在平时、落到岗位,更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忠诚之德永不停修。

第二,牢记入党誓词。“忠臣庙”里排在显著位置的一位将军塑像是韩成。当年在鄱阳湖大战中,韩成所在的指挥船突然搁浅,对方舰船立刻包抄而来。万分危急之时,韩成一把将正在指挥作战的朱元璋拉进舱内,自己换上主帅红色战袍,站立船头吸引敌军,在身中数箭后主动投湖,以死迷惑敌方,为后来朱元璋大军转败为胜、起死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入党誓词说:“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最后两句表明:关键时刻,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就是要敢于自己死、他人生,个人死、组织生,从而将忠诚于党的誓言化作血性壮举,在为党为民的光荣献身中实现精神永生。

第三,谨记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黄埔军校门前的这副对联,也应是一个党员干部的箴言和信条。毋庸讳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人违背了箴言,背离了信条,走向反面甚至不归路。其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贪”字作怪,贪权贪财贪色贪无止境,本该用来干事的手什么都敢拿,到头来忠心变贪心。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也是忠诚可靠的重要前提。站在忠臣庙前,每名上饶人、每名党员干部都应做到自静其心,自修其德,能够不贪于财、不役于物、不迷于乐,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地为官从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