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县河口镇,现在看来就一个普通城镇,但明清时期的繁茶富庶可是一时翘楚。那时,信水西来,水陆畅通,河口古镇,百货集散,是响当当的“八省码头”,其繁荣富庶堪比苏杭。
第一,有“买不完的汉口,装不完的河口”之说。当时的运输主要是水运,信江又是江南黄金运输水道。其时,上饶的德兴、铅山、弋阳等地盛产铜,是鼎鼎大名的中国铜都,也是金银主产地,连生产钱币的铜都是上饶生产的。有了商品就要销出去,商品大进大出的集散地就在河口镇。因为河口是“信江要津,铅山首场”,水陆交汇,通达四方,是”江西四大名镇”(指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河口镇)之一;也被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誉为“江南五大手工业中心”。那时的铅山,土纸质优、茶叶畅销;各路商贾,纷至沓来;兴百日场,聚千船业,万商云集;那时的铅山,昼里千人拱手,夜来万火流光,山陕之晋帮、皖南之徽帮都逐鹿河口,开号设庄,买卖行商。
第二,人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再加一个河口,繁荣富庶聚天下之半”。河口最大的特色是商贸、手工业发达,为当时中国资本主义最早萌芽地。连四纸、制茶、采铜、开店、经商、转运等产业兴盛,是当时手工业主要行当。当时的河口是家家堆货、户户陈仓,其茶叶兴盛,有诗为证:“狮江妇女趁新茶,鬓影衣香笑语哗。千盘茶绕代香熏,一日青蚨二百文。”“白水团茶”、“小龙凤团茶”是贡品,连西伯利亚人亦青睐铅山“河红茶”,提早订货才能买到。饶、品、郭、庄“四大金刚”茶庄,家家拥资百万;“复源生”行内老大,杭州、天津、黑龙江设分行。那时的河口,商贾云集,三山熙攘,四街繁忙。到明朝中叶,河口镇栈店近两千,码头有十个,船泊近千艘,称誉为江西“商埠之冠、繁华大市”。其时河口镇“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灯火通明。大街小巷有十八座会馆;九弄十三街有店铺二千余,“金利合”是百年老字号。
第三,天下之货集于河口,天下之商气和财气聚于河口。河口的兴起在明中叶前后。明万历《铅书》载:“以其通于江、达于河也,故凡天下之货又集焉。……顾河口水奥商贾,骈毕藏奸之薮,迩有县佐分驻之议。明费元禄在《晁采馆清课》中记述:河口,余家始迁居时仅二三家,今阅世七十余年,而百而千,当成邑成都矣。……技艺杂耍,盖期舟车四出,货镪所兴”。当时的河口,坐拥信江最大码头,人口超十万,航运十分繁忙。古街由东到西,依河而建,以一堡、二堡、棋盘街为序。长街以南,街亭密布,或纵或横,随宜变通,不拘轮廓,井然有序。街宽六米,全长五里,青石麻石交错,车辙条条深深。门店、作坊长街林立,栋栋相连,货栈千厢。青砖空斗筑就“封火山墙”,幽深弄堂一字排开。客艇货船“绕岸皆是”,码埠河道一片繁忙。同时,河口镇“美女如云”,传说乾隆帝下江南时乘船路过铅山,曾在河口卸下一批美女。这些美女在此安家,繁衍后人,故有“铅山女子不用拣”之誉。如此重镇,如此繁华,由信州知府佐官直接统辖,地位重要可见一斑。河口的交通十分发达,由河口顺信江而下可达鄱阳湖,经鄱阳湖出湖口可进入长江;由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至大庾,越大庾岭入北江可抵广州;由河口沿信江溯流而上,至玉山转陆路可达浙江常山,进入钱塘江水系。这条水道联结闽、浙、赣、皖、湘、鄂、苏、粤,是江南诸省的水运中心。河口镇本身的商品经济十分发达,是当时纸、茶、布匹、药材、瓷器等商品的产地和集散地。《铅山乡土志》称:“铅民大商贾贸易纸、茶,次等之商贸易粮食,小本经营极少。……论进口货,铅不产棉,巴河布、省布、棉花等第一大宗,商本极巨,每交销售铅邑四境,不下三十万,在河口分销上游者,不下二百万。杂货为第二大宗,运自上海、南京。粮食为第三大宗,安仁、东乡、弋阳、贵溪与铅为邻,四县皆产米之地,米商运至河口”。
第四,富商之宅设计精巧,富丽堂皇。河口古街北侧,背向信江,荟萃江南人居精华,不仅以规模宏大取胜,而且以布局紧凑、装饰华美见长。门楼气派,石料琢磨,木雕拼镶,磨砖雕镂,宅内月梁、半拱等构件精雕细刻,旧谓“井邑之宅”,多为富商所建,布局自由,四通八达,形象多姿,闹中取静,屈曲含蓄,人文深厚。吊脚楼依地势而建,踏步曲折,门洞临水,“门傍信江水,窗含九狮山”。登吊脚楼远眺,舟楫自横,九狮岩山,绕岸灯辉,市井晨炊,沿江雾布,商埠胜景,尽收眼底。河口古街上的古建筑,虽历尽沧桑,零落衰迈,但古韵尚存。及至抗战时期,三战区驻扎铅山,大批厂矿学校银行商店相继迁入,河口又成战时重镇,商业工业再度繁华。
我多次来河口,常被古人的智慧和灵感、才情与想象所征服。由于上饶的经济政治中心早已迁入上饶,由于信江航运基本消失,河口镇已失去往日荣光。但河口古镇承载的是许多人的记忆,其历史背景与环境是无法复制的。为此建议:
第一,站在发展文化产业的高度来继承并复兴河口古镇的商脉文脉。可规划对古街建筑进行原地修复,挖掘特色文化,打造一个古色古香的旅游景区,重新挖掘几代人的记忆。
第二,高度重视河口这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把它们很好地保护下来。一方面,要保护建筑之类的有形资产,另一方面,要保护好现有的河口古镇文物资料,这是研究河口非常重要的史料,非常稀缺。一定要加大力度保护好。
第三,充分利用河口古街古建筑等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要加强对古民居保护重要意义及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仍居住在古建筑内的群众遵守古民居保护有关政策规定,增强古民居保护意识,把古民居保护变为居民的自觉行动,同时,引导他们讲卫生、讲秩序,树立良好形象。
第四,对河口古镇古街古建等资源进行普查,建立名录,分级保护;明确原则,实行保护与开发并重。
我们希望:河口古镇,与时俱进;我们祝愿:古镇新韵,开放新姿;我们祝福,河口古镇,重铸辉煌;我们期待:河口振兴,还看今朝!
建
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