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新年伊始,春意涌动,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向着“决胜全面小康、打造大美上饶”目标阔步前行之际,我市两会胜利召开。与会代表和委员们满怀激情齐聚饶城,共话发展大计。在过去的一年,上饶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创新旅游体制机制,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旅游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新时代如何描绘更出彩的旅游画卷,让上饶旅游品牌更响亮,今年两会上,与会代表和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为完善全域旅游格局,推动大旅游产业升级,将上饶打造成为中国东部地区的旅游目的地、中转地、集散地贡献智慧力量。
上饶高铁站
虹鸿
摄
水乡
袅袅
摄
徽剧表演
虹鸿
摄
华家源
袅袅
摄
做好红古绿三色文章
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嘉宾:谢柏清(市人大代表、弋阳县委书记)
采访人:本报记者
邹萍艳
打造全国乡村旅游及乡村振兴
的示范和标杆
嘉宾:
吴曙(市人大代表、婺源县委书记)
采访人:本报记者
龚俊慧
上饶自2006年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今天旅游业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各项指标稳居全省前列,A级景区数量之多,在全国地级市中也不多见。
展望未来,我认为发展旅游特色小镇是一种能推动全域旅游大发展的模式。“旅游特色小镇”包含了众多元素,如田园生态、森林、休闲、运动、健康等,从绿色生态、生产、美好生活三个方面的建设,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促进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我市的旅游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比较成熟的有婺源篁岭、铜钹山景区、七里街景区等。正在设计建设中的有城东旅游综合体项目、大型水上乐园“乐翻天”、上饶高铁漫城、德兴温泉小镇、怀玉山旅游小镇、葛仙山旅游小镇、灵山小镇、槠溪老街等。
建设旅游特色小镇,首先要突破瓶颈。鼓励多元化投资方式,既可以由旅游投资集团直接投向小镇,也可以积极探索PPP融资模式,鼓励各类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小镇的建设。其次,定位要准确。特色旅游小镇各有各的特色,要让各个小镇差异化发展,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一方面,规划要接地气,要根据各地资源特色,因地制宜,打造艺术类、养生类、宗教类、体育类、教育类、产业类等各类主题旅游小镇;另一方面,业态要找准,商业业态是旅游小镇的血脉,关乎小镇的经济效益,业态设计要结合旅游小镇的功能定位、文化定位和市场定位来展开。最后,产业要整合。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打造综合型旅游小镇,转变旅游形式,丰富景区内容,使观光游变成度假游,增加过夜游,带动旅游消费,未来以持续经营为目标的旅游小镇将成为市场的重点。要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其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多产业的良性互动来推动旅游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全域化发展。
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打造‘生命健康城’;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中国东部旅游目的地、中转地、集散地’”,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产业升级”。在新的一年,弋阳将继续做好红古绿三色文章,努力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加快大健康、大旅游产业升级的步伐。
弋阳自然生态优美,红古绿三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主要是以方志敏纪念馆、方志敏故居、革命旧址等为代表,古色主要是以中国高腔鼻祖“弋阳腔”和江南占地面积最广、规模最大且保存完好的古代书院叠山书院为代表,绿色主要是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龟峰为代表。2018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以“山、人、村、剧、院”为特色的旅游升级战略,推动全域旅游实现新突破,逐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健康旅游目的地。
山,就是要打响以龟峰为主的绿色旅游,让游客在欣赏如画美景中陶冶情操,充分领略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推动龟峰低空航空旅游常态化运行以及加快生态停车场、风情购物街等功能性设施建成使用;按照国家4A景区标准,支持、推动东方波尔多酒庄等项目建设,丰富旅游业态,切实以特色化、差异化增强龟峰吸引力,使游客可停留、可体验、可回味。在做大资产包、提升“造血”功能的同时,用好龟峰5A牌子,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主导的转变,有效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入,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
人,就是要打响以方志敏为代表的红色品牌。弋阳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闽浙赣省苏维埃主席方志敏的故乡,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前期党、政、军活动的中心。要充分借助本县、上饶市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开展红色旅游主题实践,真正把红色旅游做大做强,让弋阳的红色品牌得以彰显。
村,就是要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大力扶持开发农村生态游和田园风光游,着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推出一批以自然气候为吸引的避暑度假型、以生态景观为载体的城郊休闲型、以特色农作物采摘为主导的乡村体验型等乡村旅游产品,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剧,就是传承好弋阳腔,建设展演中心。通过景点的联点联线,真正形成山上山下联动发展、城里城外相向发展、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
院,就是围绕具有悠久历史的叠山书院,依托“一江两岸”棚户区改造,规划建设叠山广场、明清风貌国学街区以及恢复浮桥,着力将该片区打造成为弋阳历史文化的传承区,让百年书院成为靓丽的旅游名片。
以“旅游特色小镇”模式
推动全域旅游大发展
嘉宾:尹琳(市政协委员、市旅发委监察支队长)
采访人:本报记者
戚虹鸿
保护开发古村落
让人看见乡愁留住记忆
嘉宾:雷丹(市政协委员、铅山县政协副主席)
采访人:本报记者
戚虹鸿
整合旅游资源
做强旅游品牌
嘉宾:姚少栋
(市政协委员、江西日景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采访者:吴德强
本报记者
戚虹鸿
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把婺源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及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标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篁岭创建5A级景区。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婺源的肯定,也是鞭策,我们倍感振奋人心,又倍觉责任重大。
婺源,作为“中国最美乡村”,全域2967平方公里是一个国家3A级景区,全县拥有1个5A级、12个4A级景区,4A级以上景区数量位居全国县级之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对于一直坚持最美乡村定位的婺源来说,迎来了战略机遇期。
在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婺源将坚持做好治山理水文章,让山更青、水更秀、地更净、村更美、城更靓,把婺源建设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梦里老家。同时,加快推动婺源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落地,全力支持篁岭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不断提升老景区,打造免费“景区”,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设施服务,建设中国徽派民宿体验目的地,打造中国乡村民宿“婺源样板”,不断提升乡村旅游质量,满足全国游客对婺源的美好愿景。
紧盯富民强县产业,重点发展旅游企业及相配套的旅游产业链,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扶持生态工业发展,打造工业旅游点,促进工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振兴婺源绿茶品牌,做大红鱼、冷水鱼、皇菊、油菜、蜂蜜等特色产品,扩大有机农产品的规模和种类,使“有机”成为婺源的又一张响亮名片;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文化向产业化转变,扶持发展“三雕”、歙砚、甲路伞等文化旅游商品产业,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
对婺源来说,乡村旅游就是乡村振兴的“初心”,乡村振兴就是乡村旅游的“使命”,两者是一个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整体,只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才能打造“全国乡村旅游及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标杆”,才能续写婺源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
我市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历史上人才辈出,经济发达,全市各地分布有大量的古村落。然而,伴随着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在保护开发古村落方面,我市与其他众多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面临着共同的现实困境:古村落消逝速度不断加快,许多古村的原生个性正在逐渐失去,连片上规模的古村落群和自然生态风貌依旧的古村落越来越少;许多古建筑和设施都出现了物质性老化和功能性衰退,古村落在传统与现实中寻找发展突破口的难度增大。
如何保护好古村落,并让古村落得到合理的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
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认识,强化意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保护开发古村落、推进特色文化村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古村落的历史价值和相关保护政策措施,营造保护开发古村落、建设特色文化村的良好氛围。其次,要深入调查,规划引领。深入开展以古村落为重点的特色文化村调查;科学确定特色文化村名录;编制特色文化村建设规划。
同时,要加大投入,强化保障。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各级要安排古村落保护开发、特色文化村建设的专项经费,除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外,可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中增加相应的项目经费,用于特色文化村的培育建设。二是进一步拓宽保护资金渠道。在发挥政府资金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动员、鼓励企业家、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如可建立“古村落保护基金会”,向社会、企业募集资金用于特色文化村保护;也可试点采取股份制的形式,通过村民将其所有的古建筑租赁或入股,并吸收社会资金入股,共同参与特色文化村的保护、经营和收益。三是重视人才培养。各级应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开展对古民居和其他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逐步集聚一批从事业余研究的乡土人才。
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上饶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加快旅游产业升级。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玉山县将大有可为。
玉山县近年来依托创森、创文等活动,城乡一起做,如今已成为一个处处是公园的旅游强县。除了公园,玉山县可游可看的很多,北有紧靠三清山的怀玉山,东有三清湖和少华山、下镇硅化木群;南有华中唯一火山喷发地和仙岩溶洞群;县城周边有太甲山、武安山、考棚、明代古城墙等等,这些景区景点都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因分散无法形成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要做强旅游品牌,就要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强有力的发展整体。
日前,我们怀玉山景区成功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对玉山旅游发展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怀玉山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高山盆地,非常适合高山养老休闲。近年来已经有不少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中老年游客选择到怀玉山来避暑养老。怀玉山还有一个特产,就是三叶青(一种名贵中药材),怀玉山三叶青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助于我们将玉山健康旅游品牌做强。
未来,玉山县可以依托红色、古色、绿色资源,进一步深化高山休闲健康游概念,丰富中医药健康旅游内容,让怀玉山与三清山成为互为补充的“旅游双子星”。
美食也应是健康旅游中的应有之义。玉山是一个美食之城,临湖豆腐、七一水库鱼、红烧黑猪肉等都声名在外,这些美食好好开发一下,必将会增强玉山健康旅游的吸引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