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19时20分,鄱阳县滨田水库泄洪道河堤因昌江洪峰通过,水位急剧上升,向阳圩出现宽64.7米的溃口,直接危及堤内56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上饶军分区闻令而动,快速启动应急预案,抽调4支共156人的民兵舟艇分队,携带20艘冲锋舟紧急驰援灾区。
火速驰援灾区
灾情发生后,远在150余公里之外的江西省军区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调集上饶、鹰潭、九江等就近民兵舟艇分队驰援灾区,为灾区人民点燃希望。
21日00时20分,江西省军区方建华副司令员率机关前指人员抵达鄱阳,即刻前往向阳圩堤溃口现场,勘察受灾一线情况,研究部署救灾行动。凌晨4时许,鄱阳县防汛指挥部灯火通明,方建华正在这里参加军地救灾行动任务部署会,强调要把灾区人民群众生命放在第一位,加强军地协调,搞好任务对接,尽可能把受灾损失降到最低。
20日22时45分,上饶军分区机关救灾部队在政委李云龙和参谋长莫康冬的带领下,陆续赶到鄱阳,迅速与县防指对接情况、请领任务、部署行动。凌晨3时,李云龙来到受灾地段勘察“泡泉”隐患,现场研究堵塞方案。4时30分,在古县渡中心学校临时指挥部,莫康冬召集信州、德兴、余干、万年等4支舟艇分队指挥员进行任务分工,明确救灾要求。
看着一支支队伍陆续赶到,鄱阳县一名领导感慨地说:“解放军来了,终于可以让心落地了,老百姓也不用害怕了!”
其实,在溃口发生的45分钟后,一支扛着“民兵应急分队”红旗的队伍就已经来到现场,他们是古县渡镇民兵应急排。在接到手机短信平台发出的“救援任务”指令后,全排30人仅用14分钟就携装集结完毕,并急速赶到事发地展开警戒和收集情况,为此后开展的整个救灾行动提供了准确的灾情研判资料。
星夜苦战“泡泉”
20日23时45分,鄱阳县常驻民兵应急排排长程顺禄正在灾情地段附近巡堤。突然,他在巡至距溃口30米处,发现一道高20余公分的水流。“不好,有泡泉!”经验丰富的老程马上通过民兵短信平台向县、乡人武部报告,并组建起一支以民兵应急排为主体的党员突击队。
程顺禄是一名有着堵塞“泡泉”经验的老党员。在这次任务中,他始终冲锋在前,铲土、挑担、打桩样样都不落后,为其他同志做出了榜样。突击队员一面仔细观察水流来向,分析“泡泉”成因;一面在水利专家的指导下,使用封堵法抢堵“泡泉”。突击队员们迅速填土装沙,飞奔着搬运沙袋,个个光着背浸在水中将沙包往“泡泉”口填。
队员韩飞在这次灾害中,家里房子被淹,鱼塘被冲垮,但他没有因为家庭受灾而“撂挑子”,而是一心一意在一线,为攻克“泡泉”的决胜发挥了重要作用。谈起这次任务,他说:“既然是党员突击队,就是党员中的党员,更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经过深夜近5个小时的艰苦奋战,这些突击队员们共动用沙袋1600多个、沙石460立方,成功堵住9处“泡泉”,该段险情得到有效控制。第二天,上饶军分区军动办主任杨东又组织民兵20余人对危险地段进行了排险加固,直到所有隐患全部清除才撤回。
紧急转移群众
发生溃口,水位瞬间上移,威胁最大的就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保证在最短时间最大量地把群众转移到安全地,上饶军分区共出动了20艘冲锋舟和40名操舟手展开多点、多线接力营救。
信州区人武部副部长路明生在救灾行动中既当指挥员,又当操舟员。21日上午,他带领该部舟艇分队连续来回40余趟、驾舟行程170余公里,安全转移受困群众700余人,得到了军地领导的高度评价。而就在溃口发生时,路明生还在鹰潭184医院陪护住院的妻子。当得知鄱阳发生大堤溃口后,他心急如火。发生这么大的溃口一定急需冲锋舟转移群众,而自己作为军分区部队操舟机骨干,一定不能“缺席”。此后,他一边耐心做家属工作,一边迫切向军分区请战,主动要求执行任务。正是有了像路明生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信州区人武部舟艇分队20名参战官兵个个都士气高昂,英勇顽强。
在詹家岭救灾点转移群众时,冲锋舟几次强行都难以抵靠,军分区机关干部谢世良索性跳入水中,搬来木梯,将被困群众一个个接下来;回到岸,又赤着脚将群众一个个背上岸。
鄱阳县古县渡镇武装部长朱裕文,是这次受灾点——建阳村的挂村干部,也是一名老武装干部。灾情发生后,他立刻意识到必须尽快转移群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下转第四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