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欢
“家里病历一大堆,如果哪天忘带了,又得补买一本,要是在看门、急诊时能有电子病历就好了。”近日,市民徐女士致电本报称,因家有老小,这几年她去过不少医院,她又是个粗心的人,有时去医院会忘了带,只好再买一本新的病历本。为此,家中堆积了很多病历本。前段时间,她在网上看到有的地方针对门、急诊已经开始实行电子病历,觉得这样既便利了患者,也方便医生能更集中全面了解患者以往的就诊、用药等情况。
随后,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市民家中有不少病历。尤其是老年人,看病多,手里的病历更多。为此,不少市民像徐女士一样,希望能在全市推广电子病历,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患者、医生,还可以节约纸张。
现象:家中病历一大堆
徐女士告诉记者,两年前,她的女儿出生了。自从有了女儿以后,她就开始三天两头跑医院,家里的病历本确实存了不少。“我女儿总是发烧,每次一烧起来,我们就赶紧送她到去医院,但常常忘了带病历,然后就要再买一本新的。”徐女士说,在看病时,医生也会问起她女儿之前吃的什么药,对此她也是一脸茫然。“如果有了电子病历,医生一看就一目了然,病情及治疗就很清楚了,方便很多,而且我们也不用到处去找上一次用过的病历本。”
在采访中,市民周先生向记者介绍道,他们一家三口,光病历就有十多本。周先生说,他家住在市区水南街,由于离市人民医院较近,所以有个头疼脑热的家里人都会去那里。“每次看完病,都习惯把病历随手丢一边,等到需要再看病的时候,又要重新买一本。”周先生说,他眼睛不好,在市立医院、市眼科医院都看过,也就有了上述医院的病历,“要是能实现电子病历,一张卡就能解决问题了,携带也方便。”
“我爸到医院看病,有些常规检查在上一家医院都做过了,还要在这家医院再做一次,如果采用了电子病历,医生就能全面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也不用再重复做检查了,多好!”市民钟女士告诉记者,不仅如此,一些医院可能一年去一两次就不去了,有时忘了带病历还要重新买,虽说一本病历一般就5角钱,但这样也造成资源浪费。“病历本容易丢失,每本就用两三页,不仅浪费,也不方便存放。”
市民:早日推广电子病历
市民任女士告诉记者,她曾在外地看过门诊,使用的就是电子病历。相比于传统的纸质病历,电子病历在病人就诊的时候,挂号凭着一张卡,就能诊断、取药同步进行。并且病人复诊的时候,医生只要打开电脑,之前的就医信息就清楚了,病人不必多次复述。“说实话,以前我几乎没看懂过医生写的处方、病历。希望咱们也能早日推广使用。”任女士说。
“我觉得电子病历不仅仅是节约纸张的问题,还可以把咱们市民的电子健康档案、病历、医保卡等各个功能整合起来,从医院的角度讲,减少各医疗机构重复建档的情况,同时,也能节省医患双方就医诊治时间。”市民曹先生对记者说,电子病历加快了信息传递,可以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有效利用医疗资源,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并可通过资源共享实现远程医疗和人才培养等,盼望能推广使用。
部门:暂时还无法实现
11月16日,记者走访了市人民医院、市立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等地。在市立医院,记者在该院挂号收费处挂号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患者在看门、急诊时他们使用的是江西省医疗机构门(急)诊通用病历。记者看到,该病历封面含有就医者姓名、性别、婚姻状况、出生年月、住址、药物过敏史等内容。据工作人员介绍,该病历可以在全省范围内的各医疗机构使用,也就是说,患者携带该病历到另一家医院就医时,无需再购买病历。
随后,记者拿着在市立医院购买的通用病历,来到了市人民医院。在该院的挂号收费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携带了通用病历,则无需再购买病历。同样,在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人员也告知记者,无需再买病历。既然纸质病历已实现了“一本通”,那么,我市有没有可能实行电子病历“一卡通”呢?记者就此咨询了市卫计委医政医改科的一位工作人员。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暂时可能无法实现,但是随着信息化的逐渐推进,未来也许能实现。对此,该工作人员还建议,今后患者要养成保存好病历、在看病时带上病历本再去看病的习惯,这不仅能让医生对患者以往病症、做过的检查及结果等有一个系统了解,还可以避免因未带原检查资料导致的重复检查和额外支出。
市民家中有不少病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