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鹰
碑,已经融入中国人们的生活,中国人喜欢碑,爱刻碑。
人死之后要立个墓碑;修建寺庙要立个庙碑;替活人歌功颂德要立个功德碑;为记住著名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要立个纪念碑;记述大事、要事、古事、文人雅事要立个记事碑;有的人还嫌石碑太小,干脆直接在山岩或崖壁上动手,于是便有了宏伟壮观的刻石、摩崖、石经、石阙和各种各样的造像记;而像界碑、经幢、井栏、地名碑、题诗碑、医文刻石之类的碑刻,就更遍地皆然数不胜数了。
我也算是见过不少碑不少刻的人了,虽然对碑刻上的内容大多不懂,但多年来,我已经学会并习惯将我所见的碑刻进行分类,可是,在离我出生地不远的铅山县有一块石碑却让我很是头疼,因为穷我所见尽我所知也不知道应该将此碑归入哪一品类。
这块碑叫做“白菜碑”。
这是一块很有意思的碑。
这块碑高四尺五寸,宽二尺八寸,取材铅山青石。碑上刻有一株最最平常不过的白菜,碑的上部约一尺左右的空白处刻有两句话: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落款是:万历己未仲冬谷旦,句曲笪继良勒石。
一株白菜,两句话,简单,太简单了。
可是,正是这简简单单朴素不过的一块青石碑,却渗透着镌刻者高尚的人品官德和深深的爱民情怀。
笪继良,这个四百年前的铅山知县,确实让人称道。
话说公元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作为新任知县,江苏句容人笪继良风尘仆仆地来到铅山,他运气不太好,这一年是铅山县连年灾荒闹得最厉害的一年,虽说这灾荒已经闹了几年,可是朝廷不但没有拨给一粒救济粮,反而增加了不少税赋。粮食和蔬菜都已经吃光,铅山人只好吃草根啃树皮,有些人家甚至卖儿卖女,这位笪大知县还未走进县衙便见满脸菜色头重脚轻的县民东倒于路边西歪于田间。到任第二天,他来到鹅湖山下一户农家,但见这家人个个骨瘦如柴满脸菜青之色,男主人更是全身浮肿一副濒死之状,笪知县被告知:粮早就断了,糠也吃完了,盐就别想了,树皮剥光了,野菜也挖不到了,一儿一女卖给大户人家换来的几斗杂粮也精光了,现在全家都病了,只有等死了……他还被告知:年猪月菜两季稻,吃肉不敢想了,种稻也来不及了,只有白菜长得最快,不出一月便能充饥,但是没有土地啊,怎么种?笪大知县听后心中有数了,他急急回到县衙当即作了这么几个决定:向大户征粮借粮散发给灾民;集中所有郎中为县民治病;严禁买卖儿女,已卖之儿女全部回家;全县所有田地广种大白菜和各种杂粮以自救。结果,大白菜成了铅山人的救命菜,铅山人因为白菜度过了灾荒。此后,笪知县又在铅山推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他改革弊政,体恤民情,治理水患,鼓励农耕,力推德治,教化县民,在明末社会矛盾日益恶化,政权日趋腐朽,内外交困面临分崩离析的年代,他硬是凭着自己的清廉勤政让铅山人民好好地过上了几年温饱、安定、平和的生活。
1619年开春,笪大知县让人从鹅湖山中采来一块青石板,他亲自在石板上描绘了一株栩栩如生的白菜,并且题写了两句自勉之词,刻成了碑,并把此碑立于县衙大门前。
这就是白菜碑。
六年后,笪断良离开了铅山县,他因勤政廉洁政绩卓著而被提升。铅山人感其功德念其恩惠,集资在永平镇北彭溪桥兴建了“笪公”生祠以祭祀,供奉他的塑像,并将白菜碑移立祠内。后笪公祠遭兵毁,铅山士民不忘笪公恩泽,又将笪公白菜碑移嵌在新建的笪公庙内。清末一场洪水冲塌了笪公庙,广大士民及时抢救,打捞起已经残断了的白菜碑,将其拼接完整迁至报本坊内镶嵌,存留至今。
早在还是意气风发的学生时代,我便闻知笪继良和白菜碑的故事,多年来,我一直被笪继良的爱民情怀所感动、鼓舞和激励,后来走上社会,也一不小心踏上了从政之道,更是以笪公为榜样,以白菜碑为座右铭。但多年来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笪继良镌刻白菜碑的灵感源于什么?仅仅是白菜救灾吗?仅仅是爱民如子吗?仅仅是儒家济世吗?……他为什么不刻诗碑事碑纪念碑呢?他怎么会刻上一块哪类都不算的白菜碑呢?
直到某日夜读,读到一则故事,说明朝嘉靖四年(1525年),江西贵溪县人徐九思被朝廷派往江苏句容县任知县,说来也巧,这贵溪县与铅山县接壤,铅山和贵溪在分立成县之前,同属葛阳县即现在的弋阳县管辖,这位徐知县是个为官清廉、办事公正、不徇私情、爱民如子的好官,他于县衙前竖立了一座石碑,碑上刻了一颗大白菜,在菜的两侧题刻了一幅楹联: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徐知县在句容任职九年,深受百姓爱戴,遗憾的是,这块“白菜碑”并没有保存下来。
我忽然激动起来。
贵溪人徐九思到句容任知县爱民如子竖立白菜碑,一百年后,句容人笪继良到铅山(贵溪)任知县爱民如子竖立白菜碑。这当真只是历史的巧合吗?
不!肯定不是!至少不完全是!
笪继良是句容人,他是儒家弟子,是读书人,他不可能不知道一百年前家乡的知县徐九思和他的白菜碑故事,作为一名有良知的真正的读书人,他不但知道,还肯定以徐九思为楷模以白菜碑为座佑铭,也当真是天缘巧合,他偏偏被派到自己的偶像徐九思的家乡为官,我揣度,笪继良必定是怀着一份感恩之心前来赴任的,他必定是暗暗下了决心,要像徐九思爱护句容百姓一样呵护铅山百姓,要像徐九思在句容留下好名声一样在铅山留下好名声,因此,在上任初年解除铅山百姓的灾荒之后,他便仿效偶像徐九思的做法,向偶像也向自己更向铅山百姓献上了这么一块耐人寻味的“白菜碑”。
还你一株白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