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辉生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1993年,我高考落榜,思考再三决定参军入伍,于是匆匆忙忙地到乡里报了名。说实话,刚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就连村干部和乡亲们也都不看好我,因为我个子较小,平时也缺少锻炼,所以他们都担心我体检过不了关,但没想到后来我却一路绿灯,顺利地通过了体检和政审关。
大约过了半个月的时间,接兵部队的人员专程来我家走访,当时两名接兵干部都穿着笔挺的军大衣,看上去是那般的英俊潇洒、威武雄壮,令人好生羡慕。记得一位接兵领导问我妈:“把儿子送到部队去当兵,您舍得吗?当兵很辛苦的呀!”“哪有啥舍不得的,儿子是我的,可他也是国家的呀,只要你们看中了,就带他去吧,年轻人吃点苦怕啥。”妈妈说这话时,还特意大声笑了一下,她的笑声透着几分自豪,可眼角边分明挂着一滴不易觉察的泪珠。听我妈这么一说,接兵干部没有再多说什么,只说了句:“这小伙子看上去个头小了点,但蛮机灵的,文化底子也不错,我们要定了。”
就这样,没过多长时间我终于等来了一张盼望已久的“入伍通知书”。去乡里报到那天,我们一家人半夜里就都起了床,父亲帮忙收拾我需要带走的行李,妈妈忙着准备饭菜,哥哥和妹妹陪我一起招呼着前来送行的亲朋好友。天亮了,鞭炮声从我走出家门后就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充斥了整个村落。乡亲们有的站在路的两边,有的站在村口,欢送声不绝于耳,那场景堪比欢迎凯旋的部队。我戴着大红花,在大家的簇拥下缓步走出那个非常熟悉的村庄。
到了乡里和其他村的新兵集合后,乡里用一辆中巴车把我们送往县武装部。考虑到车辆比较小,无法坐下所有的新兵和家属,乡里的领导要求每家只允许安排一名家人陪同前往县武装部。这等大事,当然得是我父亲陪同前往。临上车前,母亲拉着我的手强作笑颜对我说:“儿呀,到部队别光惦记着家里,要好好干,干出点样子来,我们盼着你的立功喜报呢!”我看见母亲两眼饱含着泪水,强忍着没往下淌,说完就急转身推开人群,头也不回地走了。望着母亲慢慢走远的背影,我的心中涌起无限的酸楚。后来妹妹写信对我说,我走后,母亲在家哭了好几天。
到达县城后我们才知道,全县的新兵是统一到县民兵训练基地集合,有好几百人,刚下车就有人安排去领取军装,虽然当时穿上去大多都不合身,但看见大家穿着青一色的绿军装,坐在一起看上去真是非常的帅气,新兵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喜气、期盼和青春的色彩,整个院落都弥漫着朝气蓬勃的气息。吃完晚饭后,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响起了哨声,大家意识到可能是要集合了,于是都慌忙地奔跑着去集合站队。还记得,当时部队领导在队伍面前非常严厉地训话:“你们从穿上这身军装起就是一名军人了,要绝对听从命令和指挥,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规矩和纪律,集合站队一定要迅速……”刚一开始队伍中还嘻嘻哈哈的,听部队领导一训话,队伍中立刻就安静了下来。从那时起,我们就清醒地明白,部队是有铁的纪律的,一是一,二是二,来不得半点马虎。
那天夜里大约凌晨三点钟左右,我们睡得正香,一阵紧急集合的哨音再次划破夜空,我们赶紧慌慌张张地起床打背包,整理行装,跑步来到操场上集合。这时,站在队伍面前的部队领导发出了即刻启程的号令。就这样,我们匆匆忙忙地登上了事先准备好的运兵车。透过车窗,我四处寻找父亲的身影,当我发现父亲时,只见他站在人群中艰难地挥舞着双手,用亲切欣悦的目光凝视着我,饱含着祝福和期待。随着车辆缓缓启动,父亲的身影在夜色中也渐行渐远……
我们在车上落座收拾妥当后,车上的广播响起了抒情的歌声《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已出发,你不要悄悄的流泪,你不要把儿牵挂……”
一路播放的歌声,掀起一段莫名的愁绪。那舒缓流淌着难舍情意的旋律,简直就是当时那种场面的真实写照,我们听得愁肠百结,泪水盈眶,仿佛看见眼含热泪的母亲就站在我们跟前。
一路辗转,我们最后来到了武警徐州支队的教导队。当晚,我们睡了一个好觉。从那天起,我也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