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戚虹鸿
随着“二孩”政策的逐渐放开,身边的二孩家庭越来越多。然而,养育二孩绝不是“多加一双筷子”那么简单,在为大孩增加玩伴、减少孤独感的同时,二孩的到来打破了独生子女家庭的原有秩序,不少家庭却滋生了新的问题:一些老大不肯接受弟妹,态度激烈,让家长们无所适从……
二孩时代,如何平衡对孩子们的爱,让两个孩子共同健康成长是不少父母需要思考的课题。
二孩时代:幸福中滋生烦恼
“最近家里的大宝好像有点变了,以前乖巧懂事,现在却变得非常敏感,经常哭,有时候还会说出比较激进的话。”2017年6月,市民陈悦家欢喜地又添了一枚千金,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中,大女儿思思也非常喜欢自己的妹妹,常常抱着妹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乖巧的思思发生了变化。
“最近孩子的爷爷奶奶来家里帮忙照顾,可能是长辈们疏忽了对姐姐的关心,大女儿变得不爱说话,也不爱笑了。”原本幸福的陈悦最近因为孩子的变化变得十分焦虑。
而准备要二孩的李楠,因为儿子的态度也陷入了矛盾和犹豫中。“我是80后,我们是独生子女的一代,成长中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总觉得有些遗憾,两个孩子相互陪伴一起成长,在我看来是非常美好的。可是每次提起再要一个弟弟或妹妹,儿子就变得很激动,很反对。因为孩子的态度我们也陷入了纠结中。”
和陈悦、李楠一样的家庭还有很多。我国从8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家庭大多以421家庭为主(4位老人、2位家长、1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成为家庭的重心,家长都围绕孩子转,在这样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更加自我,较难接受弟弟妹妹。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这成为了越来越多家长面临的一大问题。
心理教育:学校给予孩子心理关注
记者走进了上饶市第五小学,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因为弟弟妹妹而向老师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不在少数。
“我们学校有一个心理咨询室,每周三下午3点半到5点半,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去年随着‘二孩时代’的来临,很多孩子都迎来了弟弟妹妹,因为这个困扰来咨询的孩子特别多,很多孩子觉得父母变得不爱自己了,对自己的关心和关注变少了。”上饶市第五小学德育主任、心理咨询室负责人吴霞向记者介绍道。
面对孩子的咨询,心理咨询室的老师首先会通过摆沙盘的方式,进行专业测评并且了解孩子。接着,做孩子的倾听人,耐心地倾听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值得一提的是,老师们会给孩子一个娃娃,让他们扮演父母的角色,进行角色互换,让他们真正体验做父母,进而理解自己的父母。每一个前来咨询的孩子都会建档,之后老师定期和父母、班主任进行随访。如果还是没有改善的,会进行第二次干预。
“其实大部分的孩子对弟弟妹妹并不排斥,主要的问题还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不够,让孩子产生了误会。只要及时疏导,孩子们大部分都会理解的。”在长期的儿童心理辅导中,吴霞对孩子们的接受能力有足够的信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关心、学校的关爱都不可缺少。除了专业的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室,上饶市第五小学还针对不同年级的孩子有相应的心理教育课程。如教育一年级的孩子如何适应新环境;二、三年级的孩子学习团结协作;四年级的孩子学习感恩;五六年级的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
专家支招:如何应对二孩时代的烦恼
刚刚迎接二孩的家庭,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大孩情绪波动,让两个孩子共同健康成长呢?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记者了解到,许多大孩都会在弟弟妹妹出生后出现明显的情绪方面的问题,如变得烦躁焦虑、爱哭闹、闷闷不乐,有些儿童还会出现一些躯体化的症状,如头痛、呕吐等,部分存在行为问题,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听父母和老师的指令等。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之为“同胞竞争障碍”。
“同胞竞争障碍”是指在挨肩的弟弟或妹妹出生的6个月内,很高比例乃至大多数儿童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情绪紊乱。多数情况下,这种情绪紊乱比较轻,但此时发生的竞争或嫉妒可能会持续很久,常有某种程度的退化如丧失以前已学到的技能并有行为幼稚化倾向。
心理科医生郑毓玲给出建议:父母可以在二孩出生前,做一些有效的铺垫和预防。如妈妈孕期时要开始不断尝试让大孩和腹中的二孩说话、互动、“交朋友”,激发大孩的好奇心与保护欲,帮助大孩尽早适应弟弟或妹妹的存在。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认真、耐心地倾听大孩对即将到来的小宝的看法和态度,消除大宝的疑虑和担忧,让他感受到父母同样爱大孩,他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二孩出生后,尤其在6个月内,父母要给予大孩、二孩同等的关注和待遇。大孩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玩具、看过的书籍等都需事先征得大孩的同意后再给二孩使用,避免大孩对二孩产生排斥或厌恶的感觉。正视大孩的“返婴行为”,这是一种信号,提醒父母亲“大宝也需要你的爱”!遇到这种情况,请多理解大孩,并保证有单独的时间和他谈话、玩耍,让他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与安慰。尊重孩子,不要把两个孩子作横向比较,这不利于两个孩子的和睦相处。同时,父母也要经常关心大孩的感受或情绪,让他感觉到切实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