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饶的过年习俗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程建平

狗年春节我哪里也没去,专心研究上饶年俗和“六节”节俗。主要研究上饶古往今来怎么过年,我把它作为饶信民俗文化的一个内容,从中领悟精神的价值和文化的味道。

第一,时间上,一进入腊月,上饶人便开始筹划过年,一直到元宵节过年结束。婺源、德兴、鄱、余、万一带要“过腊八”,到了腊月初八,用糯米加入各种豆类、大枣、花生、栗子和糖,熬制成粘稠的“腊八粥”,有点像今天的“八宝粥”,表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婺源篁岭用特色风俗为游客“过腊八节”的消息。腊月二十三为辞灶日,上饶各地也叫“过小年”。这一天人们要在锅灶前贴新灶王爷像,供奉麦芽糖,以求灶王爷吃了粘牙的蜜糖就能“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从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开始“扫尘”,清扫房屋,置办新衣,筹办年货。在农村,吃完除夕团圆饭,人人要守岁。初一到初八,人、畜、五谷均有属日: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寓意人丁兴旺、人寿年丰。初一到十五,天天有内涵,日日有活动,上饶人过年其实也挺忙的。

第二,内容上,至少有八点:一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畏山高路远,千里万里之外,也难阻家的亲情温暖,“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几成上饶人的一个信仰。二是谢天谢地,感恩祖宗。贴春联、挂灯笼、祭祖宗、贴福字、挂年画。敬灶神,祈愿家和万事兴;谢天地,崇尚仁义礼智信。三是父老兄弟,先孝后悌。围炉守年夜,促膝话衷肠。点双烛亮高堂,喻一年好前景;烧高香以祭祖,感恩祖宗庇荫。敬茶又敬酒,恩怨桌上清。四是鞭炮齐鸣,响彻云霄。“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放鞭炮主要是驱除霉运,除夕的最后一刻和初一的最初时刻,更要放鞭炮,鞭炮要大要响。五是吃年夜饭,除旧迎新。桌上至少摆满二十八道菜;边吃边聊,边敬长辈;守岁达旦,欢聚一堂。六是打开大门,接福迎福。正月初一,老少皆起床,家中生炉火,煮面热水饺。桌上亮红烛,摆上糖果盒,泡茶、烧高香,拜揖、请祖宗,鞭炮声中迎接幸福的到来。七是大年三十,年中最重。院门及屋门要贴迎新春联和年画,门扇上的门神多贴秦琼和尉迟敬德画像,而年画中“连年有鱼(余)”、“龙凤呈祥”最受农村喜爱。夜色降临,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年中最为隆重的

“年夜饭”,喝团圆酒,说团圆话,敬老人酒。八是晚辈施孝,莫失良机。给长辈拜年要磕头,平辈之间相互抱拳拱手,说上“恭喜发财”和“过年好”之类的吉利话。年初二,上饶的传统是“回娘家”,出嫁的闺女、女婿及外甥们携带礼物回家,女婿向岳父、岳母拜年,娘家人也设宴热情款待。

第三,年俗上,独具地域风。一是有禁忌。大年初一,主要是亲友拜年。这一天,不宜劳作,否则一年辛苦;不宜吵架,否则一年无安宁;不能动剪,只能用针线,寓意许成不许破;不扫地、不挑水、不向屋外泼水,寓意财不外流。过年时人们的言行都有些忌讳,如年三十不能到别人家串门,不能向别人家借东西,出嫁的女儿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除夕夜不能大声讲话,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饺子煮破了,要说“挣了”(寓意挣钱的意思);摔碎了盘子碗等家什,要赶紧说“岁岁(碎之谐音)平安”。还有,年初一不能扫地倒垃圾,那样会将财气一起扫地出门。二是对象不同要求不同。如,长者、做生意的人,一般都要拿一叠“利市纸”,择方向拜三拜,或高喊“大吉大利”,或默念“大利东西”。三是要开心静心。将心事掖着,将笑脸摆着,将好话说着,将神祷告着。四是孩童得红包,老人吃寿饼。男儿请长辈,媳妇要敬茶。要给孩子一些红包,让老人吃寿饼或寿面。五是邻里关系,过年加固。一起吃饭,把酒喝高;陪礼道歉,加深感情。六是准备过年,做足功课。如做发糕,打年糕、做冻米糖、芝麻片、做各种小吃;小孩、妇女要穿新衣;男人不一定要穿新衣,但一定要穿新鞋。七是吃完团圆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午夜前不能入睡,谓之“守岁”。过年的饺子多为素馅,寓意来年平安素静。四更或五更时分,全家人要一起吃饺子,俗称“五更饺子”,取其谐音,也称“更岁交子”,在半夜旧岁刚过已交新年子时吃它,象征辞旧迎新。八是各地不同风俗,都为过好年。婺源有年前扫尘的习俗,用长柄扫帚将家中所有板壁上的蜘蛛网、尘垢等清扫一遍,随后将锅盖、水缸盖等木竹制用品及瓷器等搬到河里洗涮干净,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春的到来。德兴有杀年猪的习俗,杀年猪时,屠夫先将一碗猪血泼在门上,然后开膛,并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喝酒助兴品尝“杀猪饭”,只是腊月二十四的前一天不得杀猪。弋阳、万年有做

“炒米片”(即冻米糖)、“糖子(麦牙糖)”等过年的习俗。临近过年,空气中弥漫着炒南瓜籽、葵花籽、花生、黄豆、番薯梗、炒米等馃子的香味。横峰的节日零食是油炸薯条或薯片,一定要炸成金黄,又香又脆。余干县有送灶司老爷的习俗,阴历二十三,家中的男丁就要在灶王爷的神像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对联,摆上“糖籽”、水酒等供品,敬香欢送灶神上天,图个吉利。鄱、余、万一带有把农具请回家过年的习俗,年前要把农具当成家庭的成员收进屋子,不能让农具在外过年,必须收拾好放进家中。

第四,对上饶过年的描述,有代表性的有三:一是对《诗经·唐风·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岁月其除”,婺源人朱熹作出了解释,他说:“聿,遂;莫,暮;除,去也。”说的是,大家终岁劳苦,不敢少休,而当此除岁迎新之际,应该纵情欢乐:“当此之时而不为乐,则日月将舍我而去矣。”这个解释贴切地道出了过春节更多的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二是鄱阳人姜夔的词“欢正好,夜何其。明朝春过小桃枝”,说的是过年要有一颗纯情的心,要陪老人一块守夜守岁,要准备好来年的工作和生活。三是辛弃疾在上饶写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说的是过年了,要放烟花鞭炮,要坐好车出游,要放歌起舞,要好好吃顿团圆饭等。

上饶过年的文化内涵,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过年之法,放松心情。一年忙到头,春节则是全体大放松的一个节日。春天播种,夏天管理,秋天收获,冬天收藏,一直忙活十二个月。通过春节大放松、大休息,为新一年的劳作做准备,养精蓄锐,只为新的奋斗。

其次,过年之道,认祖归宗。“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通过过年,祭奠祖宗,追奉老祖宗的恩德,追奉祖宗的家规、家训、家风,使家风正起来,社会风气正起来。

再次,过年之计,和衷共济。俗话说,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哪个家庭没有磕磕碰碰的事儿啊?邻里之间哪会没有不和睦的事啊?这些事上哪儿说去?过春节,家庭内部先跪拜,年初一,各家各门都敞开,全村人要转一个遍,家家都去磕头拜年,见了面作作揖,给老人磕头,一跪拜一磕头一作揖,矛盾都化解了。通过春节拜年把邻里之间的矛盾、家庭之间的矛盾化解了。亲情友情能化解内在的矛盾,这是春节很特殊的一个文化内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