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秋佳节要注意食之有道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下周就是中秋节了。中秋节是我国一大传统节日,再加上三天的小长假,正是阖家团圆亲友聚会的好日子。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就免不了大吃大喝,市民朋友在中秋的饮食上要多多注意了。专家建议,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昼夜温差加大,因此,中秋时节调补一下身体很有必要,但盲目地进食补品,有时会适得其反。想要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中秋节,要注意食之有道。

饮食注意忌苦少辛

中秋小长假期间,亲朋好友聚会不断。面对餐桌上的丰盛美食,应该怎么吃才更健康呢?据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叶家瑞介绍,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食物种类很多,因此要坚持适量多样的均衡饮食原则。

叶家瑞医师建议,秋季早晨最适宜喝粥,尤其是初秋时节,饶城仍然是湿热交蒸,这样的气候易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粥,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一些加入中药材的粥在秋季也较为推崇,如玉竹粥、沙参粥、黄精粥等。“秋季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防止肺气太盛。”叶家瑞告诉记者,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在秋天可多吃一些酸的食物,以增加肝脏的功能。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例如苹果、葡萄、石榴、柠檬、柚子、山楂、枇杷等。

中医认为,苦性燥,苦燥的食物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正盛,肺部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因此,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苦燥。因此,秋季饮食应当以甘淡滋润为宜。可多吃些具有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果蔬则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等以及豆类及豆制品,还有食用菌类、海带、紫菜等。

及时补水多饮茶喝汤

叶家瑞称,人体在秋季不如夏季容易感觉渴,所以经常忘了喝水。秋季千万别等到口渴甚至嗓子冒烟了才想起喝水。专家建议,最好的饮水时机是,清晨起床后饮水一杯,改善一夜机体相对缺水的状态,使血液浓度稀释。这种方法尤其对那些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便秘者更为有益。

同时也要注意到饮水间隔时间的均匀。人一天至少需要2000毫升水,可分4至7次摄入。喝汤可选萝卜汤、百合红枣汤、豆腐青菜汤。秋末初冬,天气寒冷时,牛、羊肉配萝卜,白菜豆腐加排骨,都非常不错。

“饮茶需要先判断个人体质,不同体质的人喝的茶也是不一样的。”据叶家瑞介绍,比如绿茶,体虚的人喝绿茶就容易造成腹泻。秋季气温走低,昼夜温差加大,女性可以选择一些炒制的茶叶温补,例如红茶和花茶。而儿童、虚寒体质的人群可以选择山楂与麦芽,秋季活动量会减少,体内容易湿积,而山楂与麦芽有健脾的功效,对儿童和虚寒体质的人很有好处。对于高血脂、高血压的人,可以选择苦荞麦茶,有净化血液、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

食用月饼不宜过量

月饼是中秋节必吃的一种美食,但是月饼的“高糖、高脂、高热量”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如何吃月饼才能更健康呢?

叶家瑞告诉记者,月饼中的糖、油脂含量较高,会增加血液稠度,给身体带来不适。尤其是对于老人和儿童来说,更要严格控制月饼食用量。老人消化吸收能力差,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健全,过量食用高糖、高脂肪月饼会导致胃肠负担加重,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胃肠疾病。

有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不宜多吃月饼,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更是千万不要多吃月饼。因为月饼中的糖、油脂等可增加血液稠度,加重心脏缺血程度,甚至可诱发心肌梗塞。另外,糖尿病患者也不能食用。因月饼含糖量高,吃得过多,可使血糖急剧升高,使病情加重。

最后,叶家瑞提醒,秋季草木凋零,人们容易产生“悲秋”情绪,因此,乘着三天小长假,秋高气爽的时候,不妨多外出走走。慢跑赏景、登高望远都是不错的选择,既可锻炼身体,也可放松身心。(本报记者

韩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