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华英
蔡晓军
受长江洪水倒灌影响,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已超过警戒水位。在严峻的防汛形势下,鄱阳全县紧急动员,党政军民齐上阵,抗洪抢险保家园,演绎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
村民志愿开挖机上堤抢险——
“我是当地一员,抗洪防汛义不容辞!”
7月8日上午,记者赶往柘港乡潼丰联圩防汛抢险指挥部,了解抗洪情况,圩堤沿线随处可见参与抗洪抢险的武警官兵和当地村民,他们都在搬运沙袋,加固堤防。
途中,遇到当地村民张得志和汪文华,他们各自开着一台挖掘机和一台装载车,赶到堤上。
两人是生意伙伴,合伙承揽建筑工程,现在正在本地做一个水利工程。今天他们听说堤上水情严重,圩堤比较危险,作为本乡本土的村民,想为大家做点事、尽点力,便停了自己工地的活,把工程车辆开到堤上,帮忙抢险。
因为潼丰联圩桥头段有泡泉、渗透等险情,他们的工程车辆被安排在这一段,负责运送沙土,抢险固堤。
停了工程,会不会有损失?面对记者的提问,汪文华表示:“既然来了,就不会考虑会不会有损失。我们希望大家合力抢险,渡过这次难关!”
“挖机和装载车就放在这里用了,直到水退了为止。如果会影响工程的话,我们决定花钱请挖机到工地施工,一小时大概280元!”张得志补充说道。
两人和记者交谈一番后,又驾车拉了一批价值3000元的矿泉水、西瓜等物资,前往圩堤沿线,慰问抢险工作人员。
“我是当地一员,抗洪防汛,义不容辞!”走了很远,张得志的话依然在记者耳边回响。
圩堤穿洞,七村民相继跳入水中抢险——
“说什么也要保住圩堤”
“大家都不要走,赶快装土灌袋,填洞!”面对圩堤穿洞突然扩大,洪水汹涌冲出坝体,油墩街港头村村民李志带头跳入水中,抛投土袋填补漏洞,抢险人员李扬清、刘斐、沈阳、李国山、李凤先、李新生等人也随后相继跳入水中,往穿洞口抛投土袋……这是7月7日下午3时左右,发生在油墩街西河西联圩一处圩堤上的抢险一幕。
8日下午,烈日炙烤的西河西联圩上,当事人李扬清向记者介绍,当天上午开始,由于水位过高、长时间浸泡,西河西联圩大港边往北约500米处就出现穿洞的险情,但当时情况还不算严重。下午3时,穿洞处突然开了个大口,直径有1米多,这种情况很危险,随时有垮坝的可能。
“我当时就在穿洞口边上,突然感觉身边的水都往洞口灌,我差点被吸进去。”当事人沈阳回想起当时情况仍然心有余悸。
李志告诉记者,当时看见险情出现,他马上招呼大家不要撤离,赶紧投土袋抢险。他知道,人走了,堤就完了。他没犹豫,当即跳入水中。其他人看见了,也一起过来帮忙。最终,通过大家一个多小时的努力,险情得以控制。
“我是种田的,堤没了,大家半年也就白忙了。所以说什么也要保住圩堤!”李志说。
14名预征青年未穿军装先上战场——
“作为预备军人,我们同样责无旁贷!”
“有险情,大家赶紧上……”7月7日下午2点,由于连日高水位浸泡,昌洲乡中洲圩突现两个管涌,乡武装部马上组织民兵分队紧急排险。
忙碌的身影中,一群学生模样、戴着“民兵”袖标的突击队员格外显眼,他们都是今年刚报名入伍的预征青年。
“占焕兵,沙石袋供应太慢,你带5个人去加强。”“是!”答话的占焕军今年刚参加完高考,个子不高,但干脆利索。前不久,得知自己考了493分,虽然超二本线40多分,占焕军还是毫不犹豫选择了网上报名参军。这是他在大堤上战斗的第五天。
午后的高温,让整个大堤变成了一个大“蒸笼”,十分闷热。占焕军连续装了几袋沙石后,已是全身汗透。
与占焕军配合的是董胜奇和洪争两个表兄弟。两人去年高考落榜后,一起到温州打工,今年结伴回来应征,见汛情严重,主动要求上了抗洪一线。
两人明显没怎么干过重活,几个来回下来,累得气喘吁吁,手上也磨出了几个血泡,但仍然咬着牙坚持。
40多分钟后,险情终于排除。占焕军和他的伙伴们这才回到临时安置点休整。
今年鄱阳湖水势猛、持续时间长,有的民兵分队已经在大堤上坚守了一个多月,人力体力严重不足。为此,人武部积极动员预征青年,就地就近加入民兵队伍参与抗洪救灾。
未穿军装,先上战场。在全县的各个险堤险段,预征青年民兵突击队成了一支新兴的力量。“为了乡亲们的安危,现役军人早已冲锋在前。作为预备军人,我们同样责无旁贷!”占焕军略显疲惫,但仍然信心百倍。
目前,昌洲全乡有14名预征对象投入此次防洪抢险,成为防洪战斗的生力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