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寻踪烂柯山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铃兰

晴好的日子总是召唤着内心踏青的期盼,近郊的景致总是最好的选择!衢州的烂柯山,我与友人此行的目的地。

烂柯山,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称空石山,传说炎黄时期,当时炎帝的雨师赤松子与其小女儿少姜即在室石中修炼。春秋时期被称为室石山、空石山。后据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云:晋朝时有一叫王质的樵夫到石室山砍柴,见二童子下围棋,便坐于一旁观看。童子食枣,分而食之。一局未终,童子对他说,你的斧柄烂了,还不回家!王质大惊,回到村子,才知道时间已经过了数十年。因此,后人便把石室山称为烂柯山,并把烂柯作为围棋的别称!

春天的烂柯山,青葱翠绿。山口的池塘,水波亦是浅绿,泛着鱼鳞般的细纹荡漾开来。塘边垂钓者沉思微醉,怡然自得。路边的小黄花开得星星点点,摇曳爱怜,于春光灿烂里悄然静绽,属于它的时光是短暂的,明天亦或风雨中它们悄然落英……我忍不住摘下一丛,微嗅淡香,触一丝恬蕊,轻抚生命的琴弦,籍以自慰内心深处的感伤。

过了山门,树木遮天蔽日,小径分叉路口显示左边是烂柯小山,右边通往宝岩寺。我们决定一登览胜。穿行在绿阴里,眼前冒出一处四眼井,想必此处即是金井玉田。探首井内,水缓幽深,落叶浮于水面,一切安然。拾阶而上,葱茏的枝叶在头顶覆盖着,阳光抛洒下来,落在树叶上,仰视中,光影使叶片碧绿透亮,犹如翡翠华盖。路边的岩石上,苔藓密密地匍匐成一片,贪婪地吸收着叶缝漏下的阳光。万物皆是蓬勃地生长。透过疏疏的树干,山下宝岩寺的黄墙飞檐明亮地跃入眼帘,午间诵经的梵语嘤洇漫入耳膜,神秘、肃穆的庙堂之气逼入丛林中。烂柯山并不高,海拔仅164米,充其量只是个小山丘,闲步中就到了山顶。

山巅一石梁悬空而架,仿佛是一座大石桥,飞跃的红色岩体犹如彩虹,气势雄伟。石梁下隔空自然而成一个大洞,高约六十余米,宽约百米,南北深约二十米。洞内地面上刻有巨大的围棋棋盘,黑白巨子摆放在经纬之上。这即是王质遇仙观棋之处。我心里不由暗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石洞东边石壁上刻有“天生石梁”四个鲜红大字,与此对应的西边石壁上镌刻“烂柯山洞”,此外还有“天造地设”、“青霞第八洞天”、“碧汉长虹”等十余处摩崖石刻。石梁上有一缝隙,从洞底仰望,眼见青天如线,美名“一线天”。石洞南面有一亭,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取元代杨明“洞天春远日行迟”诗意,名为“日迟亭”。

因为不是周末,游人甚少。山顶更觉空灵一些,鸟鸣悠远,恍若隔世天地。宁静中,思绪翻飞——余生,若可,应寻此处,筑一间茅舍安然。柴扉虚掩,看蔷薇织墙;苔藓上阶,听丝竹流韵。朝则荷锄,晨露着衫,意舒境远;午间小憩,醉吟花间,香茗咏怀;暮则卧椅,闭目沉思,秋千摇荡!远离芜杂烦忧,于心灵之桃源静品人生!

下山转折,几步即到宝岩寺。宝岩寺又称石桥寺,始建于南北朝梁大同七年(公元541年),距今1400多年。宋景德二年,真宗赵恒赐额曰:宝严教寺。历来寺庙皆为祈福圣地,宝岩寺每逢初一、十五,四月初八等重大节日,庙内香客云集,香火鼎盛。今天不是节日,庙门前冷清寂寥,先前的佛号宣声皆是碟片所为。跨入山门,无一例外是佛家殿堂,虽然寺庙历史悠远,可是观音殿、大雄宝殿、地藏殿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建重修,寺内古木参天,名人名家曾纷纷到此参谒朝拜,留下书画墨宝。

焚一柱清香,跪拜于佛像之前,世人皆许心中所愿。祈愿安康是我最大的心愿。我愿意相信:心中有爱,春暖花开!

烂柯山,山不算太高,景不为太奇,可是秀美端丽,黛峰翠嶂,所以引历代名人留下足迹和许多烂柯山诗文。唐孟郊《烂柯山石桥》诗有“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唯余石桥在,犹自凌丹红”。今游烂柯,心中亦有所感怀:

围棋博弈论输赢,仙踪留迹待可寻。

烂柯石桥倚万年,苍茫岁月总关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