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班就觉得自己浑身没劲。觉得自己的身体来公司上班了,而灵魂还躺在家里的床上。”在八天长假后工作日的第一天,刚毕业一年的杨成跟记者打趣道。又是一年黄金周,当假期结束,回归正常作息时,很多人都对假期“恋恋不舍”,更有甚者出现浑身乏力、嗜睡、失眠、精力不集中、厌食、恐惧、孤独、烦躁的情况。回归工作却感觉像生病?或许你得了“假期综合征”。
节后调理食谱
想要在假期之后更快地调整状态,不妨试一试下面这份由上饶市中医院名誉院长、老中医叶家瑞推荐的调理食谱。
中医认为脾胃互为表里,假期里暴饮暴食,如果胃肠道负荷过重,可以适当吃一些健脾的食物。芡实、淮山药、党参都是大众比较容易接受的健脾药材,可以在日常饮食中适当添加一些。
淮山芡实粥
用料:淮山药、芡实各50克,粳米100克,精盐适量。
做法:1、将粳米洗净,用少许盐腌拌,放入沸水中熬煮。2、把淮山药、芡实用水稍浸,去杂质洗净。3、将淮山药、芡实放入锅内与粳米同煮,待粥成时,加精盐调味即可。
中医认为熬夜会损伤阴液,国庆假期如果因为熬夜和秋燥等原因出现便秘、口干舌燥等症状,可以吃一些滋阴润燥的糖水。
莲子百合银耳糖水
用料:莲子20克,百合、薏米、芡实各30克,银耳1朵,冰糖适量。
做法:1、将银耳用清水泡发,去蒂撕块,放入锅内。2、将莲子、百合、芡实、薏米洗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沸。3、转文火煲一个小时,下冰糖煮至融化便可。(陈令东)
什么是“假期综合征”?
“假期综合征”在长假后出现最多,主要表现为感到浑身乏力、嗜睡、精力不集中、厌食、恐惧、孤独和出现头晕、口干舌燥、烦躁、腹痛腹泻等症状。长假期间,人们处于很松散的状态,有的彻夜看电视、上网,晚睡晚起,生物钟被打乱。节后上班,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导致身心疲惫。
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心理治疗师柯强表示,导致假期综合征的根本原因是平时工作学习中太压抑,而放假的时候又太过放松,导致身体和心理失衡。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人的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一套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以使人们能够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模式。如果人们一下子从上述状态中停下来无事可做的话,原来那种适应紧张节奏的心理模式便会突然打破,加上生理和心理的惯性作用,会使人们面对宽松的环境反而感到不适应。
假期综合征属于一种短暂适应障碍现象,长假期间人们有时会无暇顾及生活规律,作息习惯可能被打乱,饮食和睡觉都难以保证,因此导致了睡眠紊乱,抑郁、焦虑等情绪发生。不过,别担心,假期综合征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疾病,只需要自身调节就可以了,一般3到7天就能调节过来,但是一旦调节不好,就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累坏身体又影响工作。
自我调节走出倦怠
柯强提醒,要走出假期综合征,可以从饮食、作息、心理三个方面入手,抓紧时间自我调节,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作出相应的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慢慢摆脱节后不适,进入正常生活状态。
饮食方面,应尽快停止各种应酬,同时合理改善饮食结构。节后饮食可以适当减少肉类的摄入,多吃谷类食物和绿色蔬菜,尤其是富含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深颜色蔬菜,洋葱、西兰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不少瘦身人士因为假日“放松警惕”吃多了一些,节后便开始节食,吃得很少或是只吃蔬菜水果。其实,节后饮食调整应遵循多样性原则,单一食物的营养肯定是不全面的。如果吃得过于清淡,也会造成微量营养素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
很多人节假日熬夜是常态,再加上旅行途中四处奔波,生物钟完全被打乱。所以,节后要及时调整作息,晚上最好提前2小时躺在床上,不在床上玩手机,定好闹钟,早睡早起。
如果睡不着,不妨在睡前洗一个热水澡、喝一杯热牛奶,用热水泡泡脚、听听音乐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睡眠。如果上班时提不起精神,可以喝点咖啡或者茶来提提神,有条件的话,中午可以休息一会儿,下午精力更充沛。节后可适度运动,如进行一些有氧运动,跑步、打球等,让自己出出汗,能帮助快速恢复状态、打开胃口。
在工作上,应当制定计划,循序渐进。一些上班族节后会出现焦虑、郁闷、烦躁等情绪,甚至对上班产生恐惧心理,工作起来也没有效率。在节后短时间内不宜开展强度过大的学习和工作,而应当循序渐进,先把最重要、最急迫的事情做完。最好是将工作量化安排,明确每天的任务,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抛开对工作的厌倦情绪。如果身边有消极怠工的人,尽量不要长时间待在一起,或是过多地相互交谈,避免“感染”倦怠情绪。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失眠、乏力、焦虑等情况在假期结束较长时间后仍未缓解,或是生理症状如腹泻等仍未好转,则需要引起重视,到医院寻求帮助。
(陈令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