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在中医理论中,心对应夏季,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严忠邦主任提醒,立夏要注意养护心脏,饮食要吃清热生津的食物,睡眠要充足,早睡早起,顺应自然。立夏之际,天干物燥,风多雨少,人体的水分比较容易通过呼吸、出汗等流失。那么,我们如何在立夏节气做好养生呢?
吃出好身体
立夏之际需养心
适当食用苦味食物: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如:苦瓜、苦菜以及茶叶、咖啡等可酌情选用。
适当喝些冷饮:由于天气逐渐变热的影响,适当吃些冷饮,不仅能消暑解渴,还可帮助消化,使人体的营养保持平衡,有益于健康,但不可过食,过食易损伤脾胃或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注意补充盐分和维生素:立夏之后,气温升高,人体排汗增多,氯化钠随之损失比较多,故应在补充水分的同时,注意补充盐分。严主任还建议:立夏过后,最好每人每天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各2毫克,钙1克,这样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人体健康。故在立夏过后,应多吃一些富含上述营养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脏、虾皮等,亦可饮用一些水果汁。
饮食要注意卫生:天气逐渐变热,饮食卫生特别重要,不要买变质的食品原料;膳食最好现做现吃;生吃瓜果要清洗消毒;在做凉菜时,应加蒜泥和醋,既可调味,又能杀菌,还有增进食欲的作用。
立夏之际需养心
立夏特点:心火旺,多湿热!正常心脏呈现的是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光泽;而心脏发生病变,则会出现血流不畅,脉管空虚而见面色无华,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的情况,如出现请尽快就诊。
立夏后湿热加重,易湿热内积,心火重,小肠积热还引起口舌生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脾虚湿困或湿热下注,女性易患白带增多或色、质、气味发生异常,并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的妇科病,男性易出现精子活动受阻,所以在这个时候不容易受孕。
严主任指出,立夏后,人们应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夜卧早起,及时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避免疲劳,充足睡眠,加强对心脏的保养。严主任建议“戒躁戒怒”,保持精神安静、心志安闲,心情愉悦,笑口常开。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心态平和、心情舒畅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午睡一小时。夏令时昼长夜短,晚间睡眠不足,人体经过一个上午的劳动和工作,体力和精力消耗较大,午睡对保障身体的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起着关键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午睡可预防冠心病,对预防心肌梗塞也有积极的作用。一般来说,午睡为一个小时为宜。为了保证午睡的质量,午餐时不宜饮酒、喝咖啡、浓茶,以免兴奋而难于入睡,并且不易餐后倒头就睡,应活动10分钟后再就寝。午睡应采用平卧姿势,才能有益于身体健康。
保持心情舒畅
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可能会诱发某些疾病,特别是中老年人,每到立夏之际因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引发猝死的情况并不少见,故立夏时节可多做些安静的事情,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心情调节,应该注重“使志无怒”,戒躁戒怒,顺从内心,心随外物,怡神顺气,则百病无生。立夏之后,天气炎热,心情烦躁时可以听些养心、清心的音乐,如《紫竹调》、《山景》、《见或不见》等。这些音乐曲调婉转悠扬,语音空灵,适宜在安静时淡淡聆听。
面带微笑。立夏过后,如果你能每天都面带微笑,你将会安然度过炎热的夏季。俗话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能促进血液循环、运动全身的肌肉,并产生深呼吸的效果,使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加。同时,笑可锻炼心肺功能,使消化液分泌增多,消化功能增强,并能刺激各种激素的分泌,促进新陈代谢。此外,笑还能振奋精神,消除烦恼,使人放松。(本报记者
蒋学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