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江西制造的汽车,在无需人力操控的情况下,车内感应器自动分析周围境况,轻巧地避开横穿马路的步行者、迎面而来的拖拉机,在倾斜的路面上下坡、连续转弯涉水过大坑、穿越团雾弥漫的复杂路段,最后通过集市抵达终点……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上,来自中国“江西制造”的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十分引人注目。无人驾驶技术一直备受世人关注,整车厂纷纷在无人驾驶领域重点发力。但目前无人驾驶大多数还处于辅助驾驶的初期阶段,而“江西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却可以让人直观感受L4级无人驾驶的独特魅力。
抗干扰等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汽车能自我判断障碍物绕道而行
今年的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在场景的设计上更贴近实际生活中的出行场景,赛事规则的设计更加考验车辆的智能水平。特别是新增的IEC极限赛,测试了参赛车辆在路径规划等方面的判断能力。我省参赛的无人驾驶车辆,科技水平显著提升。2019年5月23日,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昆明基地项目总装车间首车下线车辆,是江铃本次参加智能驾驶挑战的易至EV3车型。江铃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邱天高表示,昆明基地是江铃集团新能源在西南地区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生产制造的车型将重点覆盖西南地区市场,并将同步出口东南亚地区市场。
据了解,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昆明基地项目总投资24.46亿元,分两期建设规划总产能10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制造项目,一期规划产能5万台新能源汽车,含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及零部件配套等设施,将生产E200、EV3、E400等系列车型,预计年产值约50亿元。江铃集团昆明基地项目根据市场发展适时启动二期建设,通过投入新车型、增加新生产线最终达到规划年产能10万辆新能源汽车。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00亿元。
在第三届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上,在躲避随机车辆干扰、规划可行路径方面,中国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表现了超高的判断力。伦理判断能力是无人驾驶技术智能化的关键标准。其中,在伦理困境比赛环节,无人驾驶车辆需要在行人和不可逾越墙体的两条路径中做出选择,无人智能汽车可以轻松过关。专家表示,我国在无人驾驶的技术层面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无人驾驶汽车通过摄像头捕捉感受测量周围的数据再传输到主控芯片上,运算并发出指令。驾驶者只需坐在驾驶室内输入目的地,车辆就可以在高精准导航系统的指引下自动驶达。
汽车行业驶入智能化时代带来巨大市场潜力。无论传统汽车生产商、汽车新型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都已加速布局无人驾驶。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家透露,进入2019年,我国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发展很快,亮点很多,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无人驾驶观光车、全自动网联驾驶通勤车、无人配送机器人、智能网联巡逻车等多类型无人驾驶车辆;高速公路无人驾驶车辆动态展示,可进行自动跟车及车道保持、交通拥堵引导、主动换道超车、上下匝道、路网切换等多功能展示,实现区域内一键叫车自在出行。
汽车网联让无人驾驶渐行渐近,无人驾驶相关配套政策法规期待跟进
“智能改变世界,创新驱动为未来”是第三届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的主题。今年的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旨在通过汽车智能化功能测评、汽车自动驾驶测评、汽车智能网联测评和汽车信息安全测评等一系列立体化、实践性、全方位的测评,为产品技术提升、社会消费认知提供权威、公正、第三方的服务。
专家表示,汽车网联可以看成是使车与路、车与车、车与人、车与环境之间实时联网,是对车、人、物、路、环境等进行有效智能监控、调度、管理的网络系统。无人驾驶是车载端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对于汽车行业甚至是交通运输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很显然,汽车网联是未来无人驾驶关键和核心支撑技术。今年2月,工信部启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指出,发展下一代汽车联网,可以促进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可以促进智慧交通管理能力提升,实现百姓安全便捷高效出行,可以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节能减排。
省内业界专家表示,近年来我省汽车行业紧跟科技发展步伐,推进产品在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汽车新技术领域的规划。除了易至、江西五十铃、北汽昌河、汉腾、陆风、爱驰等,今年上海车展上,江铃汽车的车联网商用车也悄然进入第一阵营,率先把混合云平台、大数据、OTA刷写、远程诊断、车载智能终端T-BOX2.0应用到量产项目中,且实现了特定区域内的自动驾驶。在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高速公路赛中,一辆辆无人驾驶车以60-80KM/h的速度完成通过收费站、避让高速路事故区、服务站充电等5项挑战,高速行驶中完成挑战任务更加考验无人驾驶技术的反应速度。城市街区场景赛中,无人驾驶车辆以20-50
KM/h的速度完成了跟驰、环岛、绕行、避让人群、调头、通过交叉路口、校区减速、路侧临时停车、事故区绕行等20项挑战,更加接近实际用车的真实场景。
专家透露,截至去年底,已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地方先后发布了地方性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管理规范或征求意见稿。自动驾驶功能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验证工作。2018年4月,首个国家级自动驾驶路测文件《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出台,北京、上海、重庆、长沙、深圳等多个城市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并发布了地方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助力无人驾驶技术研究开发。专家建议,应加快完善无人驾驶技术规划,推动技术规范,制定无人驾驶汽车路测的政策指导文件,引导无人驾驶市场秩序的构建。
随着国内外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究的不断推进,智能驾驶逐渐从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走向应用领域,汽车企业投入无人驾驶等汽车智能科技领域的比例大幅提升。本届智能驾驶大赛除了来自我省的江铃集团新能源易至、北汽新能源等整车企业,布谷鸟、云控科技等初创企业,以及Tire
IV等国外知名企业,均报名参赛。专家预计,203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的销量将达1200万辆,到205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40万亿元。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主要集中在无人驾驶、模式识别(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及智能机器人三大部分,无人驾驶产业占人工智能全部产业规模的30%左右,其增长速度与人工智能全部产业增速保持一致。互联网企业加速与汽车制造厂商的融合。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技术正加速从研发走向应用,应用场景也从普通乘用车领域迅速拓展至工农业生产领域。
(本报记者
吕宙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