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应勇: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2022年03月10日 10阅读 来源:经济日报 2021年12月21日

1220日,经济日报推出长篇调研《宜昌蝶变》,浓墨重彩呈现了宜昌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在湖北引发积极反响。立足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湖北将如何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记者就相关话题专访了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应勇。

记者:在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方面,湖北有何经验和体会?

应勇: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金钥匙”。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谋定后动、谋定快动,创造性推进工作,用改革的办法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勇担总书记赋予湖北的重要使命。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充分发挥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优势,锚定“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加快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建设美丽湖北、实现绿色崛起。

二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克服疫情带来的冲击,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构建先进制造业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搭建科技强省“四梁八柱”,推进县域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取得实质性突破,制定实施省域治理现代化政策体系,持续打造“政治生态好、用人导向正、干部作风实、发展环境优”的省份。

三是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湖北处于我国经济菱形结构的几何中心。我们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为契机,以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为引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加速资源要素集聚,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前三季度,湖北省GDP增长18.7%,经济运行呈现全面恢复、快速增长、质效提升、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记者:从我们在宜昌调研的情况看,湖北遵照总书记的嘱托,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加快生态修复和绿色转型,效果显著。这方面有哪些经验?

应勇:湖北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三峡库坝区所在地,肩负着确保“一库清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生态大省的政治责任,让美丽湖北、绿色崛起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

坚定不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三江同治、河湖共治、流域齐治,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构建全方位保护、全流域修复、全社会参与的长江生态共同体。把治水当作湖北天大的事来抓,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推进实施长江大保护“6+4”攻坚提升行动,累计“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417家。

坚定不移加快全面绿色转型。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打造多式联运的集疏运体系,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全力推进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能耗“双控”要求,加强“两高”项目精细化管理。“十三五”时期,湖北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8%

坚定不移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新旧产业迭代、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变量,变生态要素为生产要素、生态财富为经济财富、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建立协同、安全、韧性的现代产业体系。用好全国碳市场交易注册登记结算系统,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实现金山银山“价值”。

记者:作为科教大省,湖北如何发挥科技资源比较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应勇:去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创建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突出重点、夯基垒台、厚植优势,持续筑牢“四梁八柱”。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加强武汉城市圈和“两翼”城市群创新协同协作,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一廊融通、两翼联动、多点支撑”的区域协同创新态势。强化创新平台支撑。加快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与国家部委共建7个湖北实验室,不断增强创新策源功能。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制,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融通发展,引导科研主体面向重要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展开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围绕“51020”现代产业集群部署创新链,以科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新稳链、补链、强链。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打造热带雨林式科技创新生态,促进各类创新主体蓬勃生长、创新人才“铺天盖地”、创新要素加速流动。

记者:在基层调研中我们感到,湖北省委对发展县域经济高度重视。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应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湖北最大的实际,县域经济不强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和全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把加快县域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突破性发展,作为夯实全域协同发展的基石,筑牢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的底座。

县域强则全域强,县域兴则湖北兴。我们把富民强县作为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重要举措,推动县域与武汉城市圈和“两翼”城市群融合发展,深度融入城市群的产业链、供应链、资本链、人才链、创新链,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我们着力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县域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提升县城功能品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实施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三百工程”,7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深化扩权赋能强县改革,在干部任用、资金奖补、发展考核等方面打出一套激励组合拳,营造县域经济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加快推动湖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跨越。我们树立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理念,推进新兴产业“无中生有”、传统产业“有中生优”、优势产业“优中做强”,打造“一县一品”“一业一品”,把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实施农业产业化“十百千万”工程,全省重点建设10条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建立健全广大农户深度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抬高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底板。

记者:去年以来,经历了严重疫情等重大考验,湖北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补齐治理短板,兜牢民生底线?

应勇:近年来,我们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不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应对严重疫情、汛情带来的“加试题”考验,圆满完成剩余5.8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确保底线不破、后墙不倒,做到质量更高、成色更好。做好返贫监测,加强帮扶政策统筹、机制统筹、资源统筹、力量统筹,确保“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全力兜牢民生“保障网”。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75%左右。特别是去年疫情发生后,我们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大力压减公用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基本民生,兜牢了民生底线。全力补齐基层治理短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出台了“1+1+11”政策体系,着力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湖北样板”。加强党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防范化解疫后综合征。持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湖北、平安湖北。

记者:今年4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给湖北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湖北将如何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绿色崛起?

应勇: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意见》特别强调“中部地区特别是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需要作出更大努力”。湖北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历史使命,抢抓历史机遇,抓好《意见》贯彻落实,力争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绿色崛起,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概括来讲,就是发挥“六大优势”、增强“六大功能”、实现“六大目标”。一是发挥科教大省优势,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二是发挥产业基础雄厚优势,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打造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三是发挥中心城市支撑引领优势,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打造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四是发挥生态大省优势,增强生态承载功能,打造中部绿色崛起先行区。五是发挥区位交通和市场空间优势,增强交通枢纽和市场枢纽功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六是发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优势,增强公共服务供给功能,打造中部省域治理样板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