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老奶奶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方林

爱人病了。不得已,放下手头的工作,我陪爱人住进了一家市立医院。

我们是深夜3点到医院的,那时,天空正下着小雨。我们先在发热门诊做完检查,然后被带到一间独立的留观病房,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待一切弄妥,天已经大亮。第二天上午,检测结果出来,还好,两人都是阴性。

我们在内科一间六人病房住了下来。去时,房间里已有四个病人,加上一个陪护,一时人满为患。人多、嘈杂。过了一天,一个病友转院走了。又过了一天,另一个病友也出院了。

房间里只剩下了两个病友,一个是胖大姐,一个是老奶奶。两人都没有陪护,房间里顿时清静不少。

长时间相处一室,病友之间开始交流起来。起先与我们搭话的,是邻床的胖大姐。她是一个国企的退休职工,六十多岁,人很直爽。她是外地人,下过乡。招工时,赶上支援三线建设,她便来到荆门,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做工人,直到退休。胖大姐的老公是个工程师。退休后,胖大姐一直炒股。十多年下来,在风雨飘摇的股市里,她居然淘出了一套房子,送给了女儿。看得出,她很知足。晚上,故事一讲完,她的鼾声便瞬间响起,而且还比较大。我和爱人不胜其扰,而我们对面床上的老奶奶,更是彻夜难眠。等到胖大姐次日凌晨五点醒来翻看手机时,屋子里的其他几人总算能得空休息两三个小时。胖大姐可能也知道自己的毛病,病情稍好,她便自觉地回家去住,只是上午过来输液。

也许是快过节的原因,医院里的病人日渐少了。病房里,只剩下我们和老奶奶。老奶奶先我们一天来到医院,今年七十八岁,高高瘦瘦的。她是农村人,住在郊区,离这里也就半个小时的车程,有公交车直达。这些天来,老奶奶从没迈出病房一步。吃饭,她是在食堂订了让人送上来的。没人陪伴她,甚至也没人来看过她。我和爱人不免疑惑起来,这个老奶奶难道是个孤老?心里同情起来。

爱人的病情稍有好转,我们便经常出去,到公园里转转,吃饭也在外面。一次在餐馆吃饭,店主给我们一人送了个粽子。这让我们想起,马上就是端午节了。吃罢晚饭,回医院时,爱人特意到一家品牌店里,买了一些粽子,说是带给同病房的奶奶,然后,又买了一点水果,买了几朵栀子花。回到病房,我们将礼物送给了老奶奶。老奶奶站起身,拉着我爱人的手,连声说谢谢。

就这样一来二往,老奶奶与我们亲近起来。我们称呼她奶奶,她则依孩子叫我们大哥大姐。只要天气尚可,我和爱人照例会到公园里走一走。老奶奶依然一个人静静地待在病房里。

只要回到病房,我们就聊天。出于好奇,我们问老奶奶:“这么大年纪了,住院怎么没来个人照顾您呢?”老奶奶笑着说:“我生就一个贱命,再说,我只是个心脏病,一时半会儿死不了的。孩子们都争着过来照顾我,是我不许他们来的。我自己能办好。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我不想麻烦他们。”原来,老奶奶的老伴儿今年八十岁,行走不便,跟大儿子一起生活,尚需别人照顾。老奶奶生有两儿两女,都有自己的工作。长子开着一家不错的建筑安装公司,小儿子在公司里做主管,疫情过后,百事待举。他们整天忙得不得了。两个女儿都在外地:一个在武汉当老师,一个在深圳一家银行做财务主管,也都是忙人。我们恭维老奶奶教子有方,老奶奶只是谦虚地一笑说道:“我哪里谈得上是教子有方的?我只是教了他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实在,做事靠自己。不管什么时候,做人都得堂堂正正,决不能成为社会公害。”

老奶奶给我们讲了她的一些经历。老奶奶出生在一个山里人家,上有哥哥姐姐。在家,她是老幺。她爱人原是一家国有建筑公司的工人。恋爱时,她爱人自愿上门做女婿。成家后,她在家务农,爱人长年在外工作,长期两地分居。分家时,她父母一定要跟着她。后来,她先后生了两儿两女。大儿子和小女儿跟她姓,大女儿和小儿子跟丈夫姓。我们笑老奶奶挺前卫的,连孩子怎么姓,也是AA制。

老奶奶说,人要讲良心。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生的,为什么都得跟你姓?又说,孩子多了,造孽呢!最难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七口人,却只有她一个硬劳力。在生产队,她家年年超支。没办法,她只得像男人一样拼死命干活。白天,她像男人一样出工,栽秧割谷、犁地耙田。晚上,她熬夜扎扫把,一晚上扎一百把,赶早挑到镇上卖了,然后回去赶早工。除此之外,她家每年还养四头猪,杀一头过年,卖三头还超支。后来分田到户,她一个女人家,却把一个家大口阔的门户硬生生地扛在了肩上。

我爱人听了,十分感动。问老奶奶:“您这样做,不觉得苦吗?”老奶奶笑着说:“要说苦,只是苦了我的那些孩子。不怕您笑话,我的一个个孩子从小到大,没买过一件衣服,都是我熬夜给他们赶做的。”

端午节这天,她的子女们从四面八方寄来了许多的礼物,还有一个接着一个问候的电话。老奶奶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她从水果、副食中精挑细选出一些来,送给了我们。我爱人也特地到餐馆,为老人煲了一个土鸡汤。

老奶奶告诉我们,过了六十岁,孩子们死活不让她再种地。趁老伴儿也退了休,两人便到城里,租下一间门面,又做了十多年的生意。直到老伴中风,大儿子把他接过去照顾,生意才没再做。她不愿闲着,就独自回到了老家,喂几头猪,照看屋后的竹园。她说,自己能动,为什么要成为别人的累赘呢?

老奶奶说,她七十五岁时,独自在家做了一件傻事,把孩子们一个个吓坏了。她说,闲着无事,她自己掏钱,在老家宅基地上,新盖了一栋近两百平方米的大房子,后面三大间,两旁各两间厢房,前面是大厅。说是平房,中间却盖了板,不漏雨,冬暖夏凉。又征了一百多平方米的地,围起了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有花、有果树和菜圃,还有莲花池子,养鱼、种藕。到过年时,孩子们回家团聚,还以为是别人在那盖的新房。

我们听了,问老奶奶:“您那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在老家建新房子呢?”老奶奶说:“我是怕孩子们忘本。走的路远了,就忘了来时的路,忘了自己的根呢。”

我和爱人听罢,对看一眼,心不觉一沉: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啊。勤劳、善良、朴实、坚强,一切为着后人、为着别人。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而现在却日渐稀缺的一种伟大的品格。

十多天过去了,爱人已经痊愈。我们便先于老奶奶出院了。

临别时,老奶奶拉着爱人的手,显得依依不舍。我郑重地对老奶奶说:“奶奶,请保重。待您康复回家时,我们一定到您老家去看望您。”

老奶奶听了,孩子般地笑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