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在天上,水星有一座山以她的名字命名,这是全世界诗人的荣耀;在地上,这个天才度过了她风流洒脱又波澜起伏的一生。她传世的近90首诗词,充满甜蜜和真情,充满美好与悲伤。当然,你再细品一下,在了解一些诗词的写作背景之后,就会发现,李清照特别喜欢怼人,可谓名副其实的“毒舌”一枚。
李清照生于官宦人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她的母亲是状元王拱宸(此人与欧阳修同榜,欧阳修是当年的第4名)的孙女。这样的诗书之家,没有把她培养成大家闺秀,反而让她成长为率性洒脱的率真才女。在李清照“书画琴棋诗酒花”的生活日常中,酒占了很大比例。据统计,在《漱玉词》中,“醉”字出现了11次,“酒”字出现了19次。由此可见,李清照不仅爱喝酒,还要喝得尽兴。
李清照怼人的历史时间长,所怼的人范围很广。相信许多人都会背诵李清照的这几句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在怼“卷帘人”,谁是这个“卷帘人”呢?就是她的丫鬟啊。有人考证,当时的李清照待字闺中,还是一位妙龄少女呢!
其实李清照怼过的人,除了丫鬟这类普通百姓,还有一众文艺大神、帝王将相。
宋朝是词的“黄金时代”,诞生了许多伟大的词人。李清照曾写过一篇《词论》,寥寥不足千字,却怼了柳永、张先、宋祁、晏殊、欧阳修、苏轼等16人,其数量之巨、咖位之高,几乎涵盖了整个北宋词坛巨星。
李清照批评柳永之词庸俗不堪、格调低下。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都是备受后世推崇的名句,但在李清照看来,却只是些“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意思就是,晏殊、欧阳修、苏轼这些人写的那些根本就不能算是词,毫无韵律之美,唱出来太难听。比起之前的柳永、苏轼等,李清照更加看不起王安石和曾巩的词,直言道:“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在李清照看来,柳永之词虽然流于低俗,苏轼之词虽然不协音律,但至少有可取之处,而王安石和曾巩的词,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下面再说说李清照怼帝王将相的故事。公元1128年,还在为母亲守丧期间的赵明诚被“夺情”起用为江宁知府。李清照随夫到江宁后的这个冬天,每到大雪之日,必一个人沿着城墙漫步,一面欣赏壮观的雪景,一面酝酿诗句。有一天,她兴冲冲地跑回家对赵明诚说:“我想到一联:
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你来接两句或者和两句?”“北狩”是北宋徽宗、钦宗二帝的专用遮羞词,其实他俩是当了俘虏被金兵押送去北方,但字面看起来却好像是主动跑去北方狩猎。这两句的意思是,你我在江南尚且如此寒冷,二圣蒙尘“北狩”该怎么活?赵明诚心想,你这是在讽刺当今圣上一意偏安江南,无心光复中原迎还二圣么?连连摇头说:“我接不出来。”过了几日,李清照又问赵明诚:“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这两句如何?”这是拿东晋来对比,讥刺宋廷在江南没有像王导那样能安抚人心的贤臣,在中原没有像刘琨那样能坚守堡垒的名作。赵明诚心想,你前几天刚讥刺了圣上,现在又来讥刺将相,到底还想不想让我在朝廷里混了,皱皱眉头说:“还是接不出来。”其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也是一首“怼人”的名著,除了讽刺南宋朝廷甘心偏安江南一隅之外,还把丈夫赵明诚揶揄了一番。据说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时,城中曾发生叛乱,他居然临阵脱逃,这令李清照感到耻辱又失望,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当然,“怼人”只是李清照生活的一个侧面,她在文学史和学术史上的成就,千百年来后人难望其项背,易安居士,虽未“易安”一生,但敢爱敢恨,洒脱不羁,活出了真实的自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