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好医生张宏国:爱洒山乡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今年58岁的张宏国,1982年进入京山孙桥镇卫生院工作,至今已38年。38年来,在工作中,他一直兢兢业业。孙桥镇的老百姓一说起张宏国无不称赞:“张医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服务热情,找他看病省钱放心……”在孙桥镇,张医生留下了好口碑。

张宏国常说:“患者只要有一分希望,我们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与死神赛跑,让生命复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做拯救患者生命的人

孙桥镇花苑台村27岁的徐某某,因家庭琐事一气之下服了剧毒农药甲胺磷,送来医院时已昏迷不醒。张宏国接诊后,采取洗胃、给氧、输液解毒等一系列措施进行抢救,病人仍神志不清,病情危重。病人家属愁眉不展,因小孩才3岁,家里原本欠债,此次住院又借款医治,担心抢救不过来,落得人财两空。张宏国一面调整治疗方案,一面安慰家属。经过九天九夜的全力抢救治疗,徐某某终于睁开了双眼。住院期间,张医生还不停地给徐某某做思想工作,打开了她的心结,不久,徐某某恢复了健康。张宏国不仅从死神手里夺回了病人的生命,也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

京山石龙镇仙女村刘某某因误服了农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症状,继而不省人事,当即送县医院抢救,后转至武汉某大医院,医生诊断后认为,刘某某服剧毒农药,有一定剂量,目前尚无解毒药,生命存活期不超过10天,让家属带他去准备后事。回家后家属为刘某某准备后事时,刘某某的女儿与家人商量,将刘某某送到孙桥医院治疗试试。当班医生张宏国接收了这位危重病人,当时病人生命体征微弱。张医生一面进行紧急抢救给氧、补液解毒、制酸护胃护肝,防止并发症,一面查阅医学资料和在网上查找解毒药物,对症治疗。10天后,武汉某大医院曾为患者诊断的教授来电询问病人状况,当得知病人还活着时,那位教授感慨地说:“这真是个奇迹!”经过一个多月的解毒治疗,患者奇迹般起死回生,病人的妻子感动得泪流满面地说:“是张医生救了我丈夫的一条命。”

做患者需要的人

经张宏国收治的李某,是个高血压中风瘫痪病人,入院第二天他妻子不辞而别,从此张宏国当起了李某的护工,李某的吃喝拉撒全靠他照料,直至出院,李某感激地说:“张医生服务周到,我住院期间他还帮我剪指甲,为我忙前忙后,我十分感谢他!”

有一年农历除夕之夜,室外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都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守岁到凌晨1点,张宏国正准备入睡,突然手机响了,接通后里面传来微弱却急切的声音:“张医生,我的心脏病发了……”电话是孙桥中学80多岁的退休教师邓汉卿打来的。邓老师无儿无女,与老伴相依为命,而且两人都患有慢性病。张宏国接完电话,连忙骑上摩托车,冒着刺骨的寒风将邓老师接到医院。经治疗待邓老师病情缓解后,张宏国又将他的老伴接来陪护。像这样接邓老师住院已不是第一次。

不管白天晚上,也不管上班还是下班,只要病人需要,张宏国都有求必应。一天清晨,梭罗河村农妇廖某某哮喘病复发,呼吸困难,急诊入院,她的丈夫去找张宏国(当时张宏国在门诊代班)。张宏国闻声赶到病房,给病人开药、输氧、输液,等住院部医生上班时病人已转危为安。病人的丈夫感激地说:“张医生是我妻子的救命恩人!”

张宏国在医院工作几十年,有三分之二的春节都是在医院过的。即使在家中过年,也很少同家人吃一顿完整的团年饭,有时饭菜已上桌,正准备用餐,医院一个电话:“张医生,来了急诊病人!”他立马放下碗筷,赶去为病人诊治,写好医嘱、看完病回家,家人已吃完团年饭。爱人心疼他,为他专门热饭菜,像这样的情况,张宏国已习以为常。从医38年来,他一直把医生这个职业当作一种信仰,不忘初心,用真心真情服务患者,深受患者和家属好评。

做患者信赖的人

张宏国从医38年,临床经验丰富,找他看病的人多。

梭罗河村胡某某,每次住院都找他。有时张宏国休息或外出学习,一些病人宁可等上几天,也要等他回来找他看病。京山市内不少患者也慕名来孙桥找张宏国看病,看完病后,再乘车返回城里。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去年9月的一天,张宏国下晚班后返家的途中,听到路边有人呻吟,他立即下车去探视,只见一人躺在地上。凭着多年从医经验,他诊断患者可能骨折,无法站立,他拦了一辆的士,将伤者扶上车,送往京山市医院急救,并为其办了入院手续,预交了住院费,并打电话告知其家人,直到伤者的家人来到医院,他才离开。

出生于农家的张宏国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农民挣点辛苦钱来之不易,对贫困患者,他精心诊断,开小处方,既能治好病,又节省费用。孙桥社区一组农民李某某在外打工受伤瘫痪,已卧床十余年,时常小便不通,常常一个电话,张宏国就上门为他导尿。知道李某某家境困难,上门为他导尿几十次,张宏国从没收过一分钱。

张宏国用一名医者的敬业精神和朴实的民生情怀,为数以万计的患者带来健康,他把自己的拳拳爱心融入为患者服务的每一件小事中,将温暖洒满了山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