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漳河:桃花水母生生不息的乐园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2020年立秋后,绿水青山的湖北漳河水域碧波荡漾,水中漂游的桃花水母十分活跃。今年夏季,雨水充足,为漳河桃花水母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出现了大面积桃花水母分布活动的景象,使漳河国家重要湿地成为了桃花水母生生不息的乐园。

据悉,2019年夏秋,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组织专家深入漳河水库,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桃花水母科学考察观测,并将采集的100多个桃花水母活体标本,通过生物遗传基因DNA比对实验、生物生理形态等科学分析研究,已准确鉴定漳河栖息繁衍的桃花水母,属于索氏桃花水母。

据生物专家介绍,索氏桃花水母是一种濒临绝迹、古老而珍稀的腔肠动物,是“生物活化石”,属于世界广布种,它对水环境要求极高,适应其生存的水域必须无毒无害、洁净且多呈弱酸性。索氏桃花水母在地球上生生不息5亿多年,是寒武纪时期古生物遗存的一种珍贵自然资源,如今濒临灭绝,在我国被誉为“水中大熊猫”。

漳河为国家重要湿地,自古是荆楚大地注入万里长江中游的一条支流河,1966年,地处鄂中荆门山区的漳河筑坝建设成为全国八大水库之一,其库容量为21亿立方米,是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水源地。本世纪初,漳河水库经过艰苦的水环境治理,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近10年来,在荆门与宜昌当阳交界的漳河水库上游不断有渔民报告发现有桃花水母。荆门爱鸟会调查人员也在当地向导的帮助下拍摄到漳河桃花水母的一些珍贵图片。

根据桃花水母调查人员观测发现,漳河索氏桃花水母主要分布在环绕库区近百座岛屿之间悬崖峭壁下的深水区,每到夏季水温达到30摄氏度左右时,水面上会自然浮游出一群群小如分币、通体透明、晶莹剔透、柔软如绸,身体周边长满了触角,中间长着五个呈桃花形分布的触角状物体,姿态状若漂浮在水面的桃花花瓣一样的水母,古代称之为“桃花鱼”。而且漳河现身的桃花水母活动很有规律,顺水流漂游。一般不注意观测,很难发现。一群群桃花水母在水中云聚时,会借助阳光在水面上形成一片白色反光波浪。漳河水库连续多年出现大面积的桃花水母,已引起国内外水环境和水生物专家的关注。

漳河水域繁衍生息的索氏桃花水母,属小型个体,直径为17至20毫米。外形像一把撑开的伞,或一个倒扣的碗,伞部呈半球型,称为伞体,伞边缘有256至288个细线状的触手,这是它的捕食器官。伞状高约为直径之半,伞底具有四角形的消化腔,下与口柄相连。口柄末端具口腕四个,口与伞的周边在同一平面上。四个放射管与伞缘的环状管相连。生殖腺四个,呈扁平的囊状。口朝向伞下方,位于一条管子的末端,具4片唇。食物由此吞入,消化不了的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所以桃花水母有口无肛门。伞缘有一水平缘膜,此为水螅水母的共同特征。喜生活于水深2米左右的湖水,在柔和的阳光下,常浮游至水面;阳光强烈或阴天时,它多在水底运动。运动时,靠着伞部的收缩进行。主要以甲壳类的水蚤及其他微小生物为食。其生殖方式为有性及无性两种。其生命周期短,寿命一般只有一两个月。

漳河索氏桃花水母也是水源地水质良好的见证物,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哪里水质环境好,它就在哪里栖息安家。据生物专家介绍,索氏桃花水母对水质变化非常敏感,常栖息于水深2米左右干净清澈的湖水层中。其生存水温在18摄氏度至32摄氏度,最高不超过35摄氏度;PH在6.5-7.5,一般不超过8.0。喜弱光,有一定的趋光性,早晚分布在水的上层或表层,中午光照强、水温高或阴雨天时则多分布于水的中下层。

漳河是湖北省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屏障。漳河繁衍生息的桃花水母,是极其珍贵“国宝级”自然资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标志。据科学观测,漳河上游环库岛屿的悬崖绝壁,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是桃花水母主要活动的核心区域。库区河谷内气候温和、水质清澈及水中微生物丰富等自然条件都适宜桃花水母生长,尤其是岛屿之间许多石壁适合索氏桃花水母产卵繁殖,生生不息,自然形成一道独特的生态风景线。

(董玉清

文/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