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保单质押贷款迎新规贷款不得违规使用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阅读提示:作为保险公司提供的一项附加服务,保单质押贷款业务曾为不少投保人提供了短期资金支持。不过,在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政策规定较为分散、缺乏统一明确的操作标准等因素,保单质押贷款业务问题频出。而为了规范保单质押贷款业务,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近日,银保监会对保单质押业务进行了规范。

近年来,保单质押贷款业务随着人身险业务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近日,银保监会将起草的《人身保险公司保单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所谓保单质押贷款,是指人身保险公司(下称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以投保人持有的保单现金价值为质,向投保人提供的一种短期资金支持。《管理办法》首先规定,保单质押贷款是指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以投保人持有的保单现金价值为质,向投保人提供的一种短期资金支持。其本质是一项保单增值服务。

此外,《管理办法》还界定了保险公司保单质押贷款的定义和性质,明确其法律属性和业务属性,以及可提供贷款的保单范围、保单贷款期间的保险赔付原则等。规定保险公司保单质押贷款所遵循的业务规则。规范保险公司开展保单质押贷款业务的管理要求。明确保险公司保单质押贷款业务应纳入国家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规定了相关流程要求。明确保单质押登记规则,规定质权登记平台的条件和要求。明确监督检查及对违规问题的监管措施等。

新规规定了贷款期限、额度

采访中,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保单质押贷款的初衷是保险公司考虑到如果投保人的经济状况发生变化,影响短期现金流,可能发生退保,而保单质押贷款既可以解决投保人短期财务问题,又可以继续提供保险保障。

近年来,保险行业保单质押贷款业务呈现增长态势。但是,保单质押贷款业务此前并没有统一明确的监管规范,这也使得该业务存在突破监管规定变相开展中短存续期业务、借助质押贷款非法骗取客户资金等风险与问题。银保监会此次下发《管理办法》旨在规范保险公司保单质押贷款业务,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管理办法》规定,保单质押贷款的申请人应为投保人,保险公司不得向投保人以外的第三方提供保单质押贷款服务。同时,保单质押贷款金额不得高于申请贷款时保单现金价值的80%。

市民周先生为其子女投保了长期人寿险,因交费时间长,保单沉积了不少资金。“以前听保险公司说,最多只能贷半年,想了想也就算了。这贷款期限设置感觉太鸡肋了,贷款期限能够长一点那是最好了。”对此,《管理办法》做出了新规定:保单质押贷款申请办理时间应在保险合同犹豫期满后,贷款期限应在保单有效期内,每笔保单质押贷款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这较此前6个月的贷款期限上限有所延长。简单而言,就是保单生效后,就可以申请保单质押贷款了,但是贷款期限应在保单有效期内,而且每笔贷款最多贷一年。

需要注意的是,《管理办法》规定只有具有现金价值的保单可以进行保单质押贷款。比如普通型或新型终身人寿保险、年金保险以及长期健康保险等。不得对投资连结保险保单、团体保险保单提供保单质押贷款。

对于消费者比较关心的抵押贷款额度方面,《管理办法》规定保单贷款比例不得高于保单现金价值或账户价值的80%,但是在此之前,最高是可以贷现金价值的95%的。

新规规范了资金用途

《管理办法》对保单抵押贷款资金用途进行了规范,加强贷款流向跟踪。新规要求,保险公司在签订贷款协议时,应对贷款用途进行审核,并明确要求贷款申请人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将所借款项用于房地产和股票投机,不得用于购买非法金融产品或参与非法集资,不得用于未上市股权投资。

保险公司应将保单质押贷款发放至投保人本人的银行账户。投保人应按照贷款协议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并如实向保险公司提供使用情况信息或证明。投保人未如实提供、超过贷款协议约定范围使用贷款资金的,保险公司有权解除合同或提前收回贷款。为了避免部分个人或机构违法套利,《管理办法》规定,保险公司不得利用保单贷款变相改变保险产品期间以及收益水平,变相突破保险产品监管相关规定。

《管理办法》界定保单贷款属于质押贷款,如在借款期触发理赔,保险公司还是要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进行理赔。此外,在贷款利率方面,保险公司应当参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综合考虑公司资金成本、保险资金运用水平、流动性状况等因素,从服务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确定合理的保单质押贷款利率。保单质押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万能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上一年度实际结算利率的平均值。

在谈及《管理办法》对消费者影响时,不少保险业内人士指出:“保单质押贷款减轻了消费者投保资金压力,有利于减少退保,还能够为公司带来一定的利息收入。”而且“保单质押贷款利率划算,放款速度快,还款方式宽松。投保人在借到钱后,其当初与保险公司约定好的对被保险人的保障并不会受到影响,这也是保单质押贷款最重要的优势所在”。

但对于消费者而言,保单质押贷款业务并非全无风险,需谨慎对待。

具体而言,质押贷款业务需要支付利息,而且有可能对自己保单的保障权益产生潜在影响。因此,保险消费者需要根据自身实际资金需求谨慎选择质押贷款业务。在办理保单质押贷款业务时,消费者需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无论是通过柜面渠道还是电子化渠道办理质押贷款业务,都应该认真确认自己的权利义务,不可在未看清条款的情况下草率签字或点击“确认”。通过电子化渠道办理保单质押贷款业务时,消费者要注意保护信息安全,防止账户密码和电子证书被窃取盗用,如果没有贷款的业务需求,最好不要开通账户的相应权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