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福童
“我想再捐一些医疗物资给荆门,我刚联系到几个供应商,但国外的医疗物资型号与国内不一样,现在需要确定型号,我把清单发过来,看哪些物资型号能用得上……”
在荆门市侨联向海内外侨胞发出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赠款物的倡议后第二天,1月30日,北京时间下午2点刚过,荆门市侨联联络人接到巴西华侨向志虎先生的微信语音来电。等商量完一些捐赠细节,已是巴西当地时间凌晨近4点。这是继1月26日向志虎代表巴西湖北联谊会向武汉捐赠紧缺医疗物资后第二次越洋驰援。
38岁的向志虎,是湖北荆门人,8年前只身一人到巴西创办企业,通过多年扎实耕耘,在圣保罗皮具市场闯出了一片天地。向志虎热衷于侨界公益,是荆门市政协海外委员,现任巴西湖北联谊会监事长、巴西华人协会副会长,在湖北与巴西侨界联谊联络中非常踊跃,被湖北很多侨联人熟知。
“好的,我马上联系指挥部,把物资型号确认好。您先休息,再过4小时,也就是您那边早上8点左右的时候再联系您!”在电话中得知,向志虎为筹集物资已连续两天两夜没怎么合眼了,这已经是当地晚间第四次与他电话沟通,联络人再也不忍心打扰他了。
“不用客气,没关系,有结果就联系我,现在不分白天晚上,我们之间没有时差!你给我时间我也睡不着,物资能早一天到国内,我心里就早一天踏实。”与向志虎打过交道的人都清楚,他有着青年企业家的风火、耿爽。从电话中听得出,虽隔着太平洋,但他恨不能腾云驾雾把物资送回国。
“我们之间没有时差!”向志虎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向志虎成为国内与巴西间的无线传动机,他停下手上生意,动员广大侨胞为鄂捐助、采购紧缺医疗物资。此时的巴西正值夏季,狂风暴雨连作,向志虎驱车于陷入一片汪洋的市区,往返于各大城市,有时为了能多筹集到几十上百的N95口罩和防护服,他不惜连夜往返数百公里。巴西国内没有的,他就辗转到邻国秘鲁、阿根廷,只要能想到的办法、能联系到的人,全部都用上、顶上。湖北是抗疫的重中之重,在他的倡议下,巴西的华人华侨团体和侨商侨领踊跃伸出援手。“疫情发生后,一些医疗物资实在太缺了,不仅价格翻了数倍,有的为了囤货备疫还不愿意卖,市面上流通的数量有限,我只有蚂蚁搬家了!”向志虎打趣地说,有人形象地称他“虎头蚁”,只要哪里有物资,他就“闻风而动”,有物资就往国内搬。
通过湖北荆门与巴西圣保罗之间没有时差的协调配合,已有九批共14.6万只口罩、2万余双医用手套、1000余套防护服等紧缺医疗物资从巴西运回国,为武汉、荆门、襄阳、荆州等地医疗防控一线救急、解压。
与此同时,侨居西班牙的邱增发先生第一时间与荆门市侨联联系,捐赠了1150只医用一次性口罩、73把红外线体温枪。邱先生告诉联络人,他已经代表西班牙特内里费华人华侨协会向国内捐赠了数批物资,附近能买的地方搜集了几遍,这些已经是小镇上仅有的“存货”了。让他高兴的是,在去寄送的路上,临时又淘到了几把体温枪,他如获至宝。听得出来,电话那头的邱先生已“喜形于色”。他转即说:“能再买到几把我很高兴了,能买的都买了,这点物资不多,帮不了多少忙,也请你们理解。”言语中透露的善意让人动容。
向志虎、邱增发先生只是万千援鄂抗疫侨胞中的代表,他们的援助只是多种援鄂方式中的一个缩影。疫情发生后,医疗物资在国内、海外同步紧缺,不少国家和地区航路邮路管控收紧,平日稀松平常的国际寄送变得困难重重。为加快寄送速度,很多物资需绕道他国几经周转才能抵达国内。非常时期,海外侨胞各显神通,迅速组织“高价闪购”“蚂蚁搬家”式的紧缺医疗物资募集,更有“人肉驮队”队员不远万里辗转回国,争分夺秒将物资送到一线,等等,感人的故事不胜枚举。
在抗疫斗争中,让人感触最深的是同胞间的手足情,是侨胞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由于捐赠渠道不一,海内外侨胞单宗几十上百数量的捐赠,难以统计。物资从出港到送达国内,国内海外同时跟进,爱心暖流从巴西、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韩国、泰国等国汇集湖北荆门,凝聚成侨界抗疫的磅礴力量。跨越万水千山、关山重重,捐赠已超越现实意义,饱含了同胞同裳之义,承托着侨胞国泰民安的寄望,同胞的心同在一个频率,同在东八区!
我们之间没有时差!抗疫吃劲的时刻,侨界干部群众夜以继日,与党中央同频共振。
党有号召,侨有行动。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国内归侨侨眷紧密联系海外,为抗疫捐资出力、献计献策,个个争当先锋。广大侨界干部群众积极响应、靠前发力,有的成为冲锋在抗疫一线的“战斗员”,有的则是“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守门员”,有的当起群众生活保障的“外卖员”。哪里需要“侨”,哪里就闪现“侨”。
半夜1点多,沙洋县人民医院灯火通明、依然繁忙。该院承担着全县新冠肺炎病例确诊、定点救治任务。侨眷、该院放射影像科主任周雄,刚从诊断报告室回到办公室,他利用院感防控消杀间隙梳理前一天的检查、院感防控情况,安排新一天的工作。CT检查是新冠肺炎初期筛查、确诊救治的重要依据和手段,疫情发生后,该科室最多一天完成了230余人次的检查,而且检查、预防交叉感染、诊断比平常要求更高,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周雄的妻子是沙洋县人民医院内镜室学科主任,夫妻俩为了全身心投入战“疫”,将孩子送到亲戚家里委托亲戚照顾。作为科室负责人、业务骨干,为便于及时形成准确的诊断结论,有时累了周雄就在值班室里“眯一下”,随时待命。“现在是战时状态,医生必须时刻保持战斗状态,要从我做起”,周雄道出了一名侨界“战士”的战斗宣言。
清晨5点,很多人还在睡梦中,钟祥市王府大酒店后厨已准时开工。简单的早例会后,锅碗瓢盆开始飞转,翻滚的烟火气冲破了早春清晨的寂静。“请注意餐点的保温,待会儿装车要按顺序,防止洒汤。昨天的用餐反馈我们要改善好……”归侨、钟祥王府大酒店总经理肖凡反复叮嘱餐饮部负责人,随即又拨通了客房部经理的电话,了解医护人员住宿服务情况。疫情发生后,该酒店第一时间为抗疫捐款10万元,并主动承担起钟祥市人民医院抗疫一线日均1600余人的配餐和一线医护人员住宿任务。为保证配餐服务质量,酒店组建了30余人的送餐志愿服务队。酒店还克服交通管制等困难,尽最大能力解决食材采购难题,照顾好内蒙古、浙江援荆医护人员饮食习惯,确保菜品种类、口味、品质,尽最大努力让医护人员在宝贵的休息时间里睡个好觉。肖凡说:“我不能冲到一线,但能支援前线,尽我所能做好我能做的。”生于1989年的肖凡,展现出了一名青年企业家的担当和新侨一代的责任感。
晚间23点,已接近转钟,身处不同地点的荆门侨联人同是疫情防控的“守门人”。荆门市侨联办公室副主任、掇刀区明月里巷卡口临时党支部书记楼青峰,召集临时支部成员召开工作会议,传达疫情防控工作精神,核对疑似人员观察期满回家基本信息,商量小区4名孤寡老人的入户照顾等工作。明月里巷卡口由7名工作人员实行三班倒轮流值守,负责600余户约1500人的进出把关、劝返、健康监测,他们满负荷运转,方便面、矿泉水成为他们的生活标配。同样在沙洋县参加抗疫的刘晓晖,是沙洋县侨联副主席、沙洋县委抗疫工作督查组成员,同时也是中央花园小区志愿者。他在督查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时间,和其他志愿者一道承担起小区430户居民生活物资采买分发任务,他刚上门分发完代购药品,就忙着与超市确认第二天早上6点的物资采买清单。京山市侨联主席、京山老五金公司小区疫情防控负责人张琼慧,下午4点将因高血压引发身体不适的小区空巢老人吴爹爹送医,晚上吴爹爹病情好转她又将其从医院护送回家,晚上9点多下班回到家后,她开始整理小区物资采购需求信息。这些信息有从微信、短信上得来的,也有手写在登记表、香烟纸上的,她用了2个多小时整理完。这项工作虽费眼费时费力,但张琼慧却做了近个把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疫情万万急,侨联万万众。此时此景,不分海内海外,没有男女老少,都在为全面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而日夜兼程。不禁让人想起海内外侨胞与中国革命的血肉联系,峥嵘岁月虽已远去,但海内外侨胞的赤子情深未曾改变,在疫情大考关头,绘就了新时代侨界抗疫英雄谱。
习近平总书记曾殷切勉励:“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广大海内外侨胞深受鼓舞,怀揣“根魂梦”,饱含家国情。在非常时期,广大侨胞进行着一场跨越海内外、没有时间差的抗疫接力赛,有力彰显了侨界真情、侨界担当、侨界速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