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爱华
通讯员
高愫
伍忠梅
统稿
市直卫生健康系统“红旗党支部”
荆门一医行管党支部
荆门一医行管党支部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基层建设新要求,结合医院中心工作,凝聚支部合力,着手开展“领航先锋”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倾力打造“学习型”党支部、“创新型”党支部、“服务型”党支部。多种渠道学理论,支部活动走出去、请进来,服务工作俯下身子、做出样子,不断激发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引领行管职能科室工作人员更好地服务中心、服务临床、服务患者,争当理论学习先锋、志愿服务先锋、创先争优先锋,为推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促进医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健康荆门”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荆门一医后勤党支部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后勤党支部36名党员全员投身战“疫”第一线,招标采购办的党员白天黑夜连轴转,紧急筹措调拨医用物资;后勤管理科、基建办、保卫科的党员全力保障医务人员衣、食、住、行;医学装备科的党员风雪无阻抢运物资、抢修设备;财务科、医保办、审计科的党员坚守岗位,用自己的默默付出守护荆城百姓安宁。他们在医院重大工程建设、招标采购、医保支付、医用耗材集采、平安医院创建等工作中,发挥“头雁效应”,使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耀眼成绩的背后,彰显着支部的先进、党员的活力,基层战斗堡垒变得更加坚强。
荆门一医离退休第一党支部
离退休第一党支部现有党员48人,平均年龄74.6岁。支部老党员十分注重思想政治学习,“荆门一医退休论坛群”“荆门一医离退休一支部工作群”中有他们活跃的身影。他们离岗不离心、退职不褪色,积极参加医院各项组织生活和党内活动,如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专题党课、党务干部培训会、“建院70周年暨讲述我的抗疫故事”演讲比赛、“百名党员讲党史活动”等。这支“夕阳红”队伍老当益壮,不忘发挥余热,积极为医院发展献计献策,为贫困儿童捐钱捐物、为新入职员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疫情期间为抗疫捐款近7000元。
市直卫生健康系统
“优秀党务工作者”
雷鹏
荆门一医行管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荆门市“招硕引博”引进专业人才,担任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部荆门临床医学院医院管理教研室主任等职。
他始终将“学习、服务、创新、效率、廉洁”作为支部建设目标,充分发挥行管支部的党建排头兵、“领头雁”作用,推动职能部门管理效能建设和医院高质量发展。疫情期间,他连续70多天日夜奋战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岗位,充分诠释了一名优秀党员干部的觉悟和担当。近3年,他主持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项,在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孙文
荆门一医临床八支部书记、医务科副科长兼皮肤科副主任,荆门市“招硕引博”引进专业人才,湖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留学生责任导师,市级“学科带头人”、“荆门名医”培养对象。
疫情期间,他以身作则,坚守抗疫阵地70余天,和支部党员冲锋在抗疫第一线。作为医院优秀临床专家代表,他坚持7天工作制、24小时总值班制,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释放无限的工作热情。他率先在荆门地区成立了皮肤外科亚专科,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主持省部级、厅局级课题3项,参加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SCI论文、中文核心论文多篇。
市直卫生健康系统“时代先锋”兼“‘五星’共产党员”
易军
荆门一医党办主任,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二级主任医师,湖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全国及省内多个学术组织的常委及委员。
他是荆门地区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的开拓者,先后开展胸腔镜下肺癌、肺段、亚段、袖式切除术,胸腔镜食管癌、纵隔镜食管癌切除,非插管手术,微创心脏手术,介入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等多项微创新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他是湖北地区微创外科青年医师的杰出代表,在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胸腔镜手术技艺大赛上荣获华中区冠军、全国六强,多次在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全国年会发言,到全国多地讲学交流。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身为荆门一医ECMO团队核心成员的他坚守一线2月余,被授予“湖北省抗疫先进个人”。
杨昌明
荆门一医临床五支部书记,麻醉科主任,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市级把关人才,荆门市“科研突出贡献者”“优秀共党员”,2020年当选“中国好医生”。
他是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基层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康复分会全国委员、省医学会麻醉学会委员、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主持省市级课题15项,具有丰富的疑难危重患者救治经验。从事临床麻醉工作24年来,他甘当“幕后英雄”,用精湛的技术和崇高的医德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带领医院ECMO团队成功救治的一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成为全国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中康复效果最好的患者之一。
市直卫生健康系统“‘五星’共产党员”
王少杰
荆门一医终身名誉主任、省眼科学会常务委员、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眼科二级岗位专家、市管科学技术人才。
她是一名学者型专家,在全省范围内率先主持开展了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引进项目,顺利通过了专家鉴定,荆门一医因此被原卫生部授牌为荆门市白内障复明中心;她率先在我市成功开展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玻璃体切割术等显微技术,为荆门一医眼科步入现代眼科行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想方没法将最新最好的眼科技术引进荆门,造福了大量有需求的眼科患者。
刘建宏
荆门一医宏图分院院长、漳河分院院长,曾获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作为荆门一医紧密型医联体成员单位漳河分院(漳河新区漳河镇卫生院)的负责人,他积极创新实践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推动漳河分院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辖区群众健康获得感明显增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带领漳河分院全体干部职工不畏困难,恪尽职守,出色完成各项疫情防控任务,取得优异成绩。分院荣获“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多名职工被评为省、市抗疫先进个人。
周传发
荆门一医基建科科长、后勤支部组织委员,多次被评为医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在基建岗位上,他带领科室人员高质量完成南院区整体项目建设、北院区住院大楼及附属楼维修项目等重点基建项目建设,医院硬件设施全面提质;疫情期间,他带领后勤保障人员,冲锋在战“疫”一线,筹集“粮草”“弹药”,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固大后方;疫情后期,他全力推进荆门市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等一系列重大民生项目,全面提升荆城百姓就医环境,为打造江汉平原区域医疗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吕超
荆门一医北院区综合外科病区副主任,2020年被授予“荆门好医生”、医院“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对于骨科病人,医生治疗是一方面,康复则是最重要的。很多骨折患者手术做得很好,但是错过了康复锻炼的时机,导致肢体功能受限,手术效果大打折扣。每次手术前,吕超总是认真地跟患者讲述手术方式和风险,同时花更多的时间向患者讲述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术后查房时他会到床旁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他说,当术后患者能活动自如地来院复诊时,是自己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许敏
荆门一医门诊部副主任,多次获得医院“先进工作者”称号。
面对汹汹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他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同事守好医院门诊这一疫情防控的第一关口,快速、准确地分流患者,避免交叉感染,做到了门诊无一例交叉感染事件发生。担任抗疫临时物资运输组组长期间,他带领小组成员“走南闯北”,大雪纷飞中远赴河南调运呼吸机,多次到武汉转运医疗物资。面对困难险阻,他说:“作为共产党人,我必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站好这一班岗!”
黄明军
荆门一医医保科副科长。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时刻保持军人的优良作风,用党纪政纪约束自身行为。工作中,他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生活中,他乐善好施,甘于奉献,不计报酬。在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他主动请缨深入一线战“疫”,搬运防控物资,做好后勤保障,为战胜疫魔、取得抗疫阶段性胜利贡献了力量。
黄娟
荆门一医临床一支部书记、体检科副主任,先后获得市级及医院“‘五星’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
她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为患者提供高效、高质量、最优质的服务为目标,处处以患者为先。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狠抓体检质量,突出服务亮点,为广大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和个性化的健康体检服务,帮助受检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她说:“真诚待人、踏实做事,让每一位体检者享受优质的体检服务,为健康保驾护航,就是我们的责任。”
邵靖雯
荆门一医泌尿外科病区副护士长,连续两年被评为医院“‘五星’共产党员”,疫情期间被医院评为“扶危战士”。
没有惊心动魄的豪言壮语,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她犹如田野里一株平凡的小草、大海里一滴不起眼的浪花。她用热情和行动,践行着“为患者排忧解难,替健康精打细算”的院训。工作中她总是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并要求大家在与病人的接触中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担心,多与患者沟通,用真诚的心、乐观开朗的情绪去感染患者,拉近与患者的距离。
李巧
荆门一医院感科工作人员,曾荣获医院“‘五星’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连续两年获医院“质量管理工具应用技术比武活动”二等奖。
院感工作无小事,于细微处见真功。为锻造过硬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她坚持学习院感管理理论知识及技能,刻苦钻研每一个细节。无论在日常管理或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她都勇担责任,迎难而上,任劳任怨。职业防护培训、临床一线指导、疫情防控督查等,每一项工作任务,她都踏实地完成。在平凡的岗位上,她日复一日地坚守,点点滴滴地累积,发挥了一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晋红
荆门一医超声科医生,同时兼顾脑卒中超声质控工作,先后获评医院“‘五星’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她待患者如亲人,精心检查,耐心解释,贴心服务,热心宣讲健康生活习惯,给病痛中的患者心里增添了一份温暖。她总是虚心向科室主任和同事学习,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查文献、找指南、看中国专家共识,积极参加科室业务学习及讲课,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她始终坚守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奉献。
许强华
荆门一医神经外科医生,多次获医院“先进工作者”“十佳医生”“优秀本科带教老师”等荣誉。
他所从事的神经外科是风险最高、最具挑战性的专业之一。2020年他主持并完成新技术“横窦、乙状窦的术前精准定位”,避免了术中患者横窦、乙状窦的损伤,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术中大出血的风险。对于一些院外需长期口服药物及随访的特殊患者,他建立了微信群,随时动态了解患者院外情况及指导患者药物的调整。他在为患者提供严谨治疗的同时不忘给予亲情般的关怀,受到患者一致好评。
何琪
荆门一医儿科护士,2020年获医院“先进工作者”“先进抗疫个人”等荣誉称号。
从入党的那天起,她时刻牢记党的章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走上儿科护理岗位,怀着强烈的职责感和事业心,她用心主动认真地学习专业知识,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她毫不犹豫地主动报名勇上一线,默默守护、关心着每一位病患。她说,虽然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护士,但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让患者满意,才算无愧于医务工作者这一崇高职业,才能对得起党员这个身份。
董晓帆
荆门一医心血管内科护士,两度荣获医院“优秀带教老师”“‘五星’共产党员”荣誉。
“不做传统的打针发药的机械护士,而是做视患者如亲人、凡事站在患者角度出发的暖心护士”是她一直坚持的初心。凡是打过一次交道的患者她不仅对其病情了如指掌,对患者的家庭状况也是了然于胸,对无陪护的患者她及时给予生活上的帮助,为患者安排订餐,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病区环境及建立与其他病友的友好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疏导,让患者随时能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爱。
吴仪
荆门一医麻醉科主治医师,临床五支部组织委员,先后获得医院“先进工作者”“先进抗疫个人”“‘五星’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在高风险的临床麻醉岗位上,他甘当“幕后英雄”,为每一位手术患者保驾护航。担任临床五支部组织委员期间认真履职尽责,所在支部连续被市卫健系统和医院评为“红旗党支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气管插管队”的成员,他第一个进入北院重症病房,完成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和动静脉穿刺一百余人次。在科主任带领下,成功开展了全市首例“保留自主呼吸的肺部手术”,为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提供了有利条件。
吴迪
荆门一医口腔科医生,医院第七临床支部组织委员,荆楚理工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带教老师。
他长期从事口腔医学临床及教学工作,对本专业各种疾病的诊疗具有丰富的经验。疫情期间,他坚守一线。他待患如亲,敬业乐业,专注奉献,他说:“作为一名医生,不但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医者德为先的高尚情操。”为了让更多患者早日康复,他博览专业医著,结合临床经验,悉心求索,参与省级、市级课题数项,发表SCI及中文核心论文数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