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翠兰:山林为伴,生态养殖带来绿色生活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阅读提示:郑翠兰,一个老公嘴里“喜欢折腾”的女人。第一眼见到她,让人丝毫无法将其与女强人联系到一起,但就是这个看上去温柔贤淑的女人,骨子里却有种不服输、爱折腾的劲儿。她与丈夫从一无所有,到有房有车,后因在异乡遭遇同乡欺骗而一贫如洗,如今回乡创业。虽然艰辛,但他们从未气馁,而是相互鼓励,另辟蹊径,用勤劳与汗水,成功闯出一条幸福致富路。

2月初的一天,记者来到位于漳河新区漳河镇团坊村一个叫天命垭的地方,顺着一个很陡的长坡上去,一片开阔的林地出现在眼前。林中,散养的土鸡在悠闲地散步,大白鹅在水中扑腾,两排平房掩映在林中,一排是崭新的猪舍,另一排的北面几间房是户主居住的宿舍、厨房,南边几间是仓库与鸡苗培育房。郑翠兰提着一大篮青菜朝围着铁围栏的林中走去,她将蔬菜放到鸡舍边,刚转身,在林中散步的鸡仔们飞奔过来抢食,好不热闹。

“现在只有100多只土鸡了。”郑翠兰向记者介绍,她与丈夫从2019年初夏开始在此发展养殖业,村委会给了他们很多支持,她和丈夫到畜牧站学习了养殖技术。去年,她与丈夫共喂养了1800多只土鸡、1000多只白鹅、100多只土鸭和40多头生猪。虽然去年发生了疫情,对家禽、生猪饲养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因为他们饲养得当,一直坚持绿色生态的健康养殖模式,所以并没有受到太大损失。

今年49岁的郑翠兰是掇刀麻城镇人,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1995年嫁给大她两岁的丈夫,婚后,夫妻俩承包了20多亩农田,当时农耕机械化程度不高,耕田、插秧、收割等都靠人工,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劳作,一年辛苦到头挣不了多少钱。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家庭开支也越来越大,仅靠种田已难以维持生计。刚好那时离家不远的石膏矿招收工人,夫妻俩同时报了名招工入厂。郑翠兰负责开提升机,老公有技术,负责打电钻,两人每月的工资收入比种田高多了。虽然每天在厂里上班,但家里的口粮田依然种着,每到农忙时节还会回家种田,厂里也会给他们放几天假。他们的小日子也开始好起来。

2015年11月,石膏矿关停,郑翠兰与丈夫下岗回家。两人本来打算过完年再出门找工作,但考虑到专业不对口,没有其他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再加上年纪偏大,很难找到轻松满意的工作。于是他们决定重拾老本行——回乡务农,准备搞种植与养殖业。因为以前承包的农田已被收回,没有更多的地方发展养殖,于是他们将目光瞄向了漳河附近的一片山林,那里有一处废弃的养驴场。2016年4月,他们以低廉的价格租下来,引进了山东郓城的毛驴进行试养,但没想到的是,成驴出栏时,驴肉的销售行情不好,销路不畅。这可急坏了夫妻俩,他们到处跑销路,最后虽然勉强全部销售出去,但算下来,仅保了个本,一年的辛苦白费了。

创业没有捷径,有时即使辛苦付出,也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相应的回报。2017年,在一亲友的介绍下,郑翠兰与丈夫去内蒙古一石头场打工,石头场的承包人是他们的亲友,亲友声称因为投入太大,资金周转不过来,让夫妻俩帮忙垫资。郑翠兰夫妇陆续垫资20多万元,却没想到被坑惨了,到年底一分钱工资没拿到不说,垫付的20多万也没能如期收回,他们心急如焚,找亲友理论,却不被理睬。无奈之下,他们报了警,在当地劳动监察大队的帮助下,他们拿回了一部分资金,但余下的十多万元至今没有下落。夫妻俩哭着返回了家乡。坐在回乡的车上,郑翠兰决定另找创收出路,钱没有了,但生活还要继续。

平时言语不多的丈夫与她商量:“要不,我们还是搞老本行?现在农村的政策好,搞种植养殖业,国家扶持还有补贴。”夫妻俩商量后决定,搞生态养殖,将绿色健康带给更多的人。2019年4月,郑翠兰夫妇来到漳河新区漳河镇团坊村,看中了一处山林,林木茂盛,还有水塘,空气清新,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以前这里曾有人搞过养殖,建有猪场、鸡舍。夫妻俩马上与户主签订了租用合同,并请来工人进行了修缮,还重新搭建了鸡舍、鸭棚,并用专用铁丝网建起了围栏,用于养殖土鸡,而山林下的鱼塘则是鸭子与大白鹅活动的地方。

“养,就养有品质的东西。”大学毕业的儿子对郑翠兰说,现代人都注重健康,搞养殖一定要养些有品质的产品,土鸡、土鸭、跑跑猪……虽然都是农村常见的家禽家畜,但饲养的方法不同,成品的味道就会迥然不同。搭建好鸡舍、鸭棚,郑翠兰与丈夫开荒种地,并租种了附近农户的十几亩农田,种上了红薯、玉米、南瓜、白菜、土豆等蔬菜,保证了家禽、生猪的饲料供应。每天清晨,郑翠兰与丈夫就会放出棚里的鸡鸭,让它们自己去林中觅食,为保证食物充足,他们每天会投喂两次。这种自然散养的方式、开阔的活动场地,给家禽们带来了健康。

2019年,郑翠兰与丈夫喂养了40多头生猪。生猪饲养,最担心的是生病,猪场的卫生非常重要,他们几乎每天都要进行清扫,并保证通风。山林里空气新鲜,天气晴好时,他们会让猪仔们到加了围栏的山林中自由撒欢,增强它们的免疫力。今年,他们准备安装电子围栏,以保证生猪在户外活动的安全,也让人更放心。

“搞生态养殖,是非常辛苦的,丝毫不能松懈,要保证品质,就不能在饲料中添加任何添加剂。”郑翠兰与丈夫亲力亲为,开荒种地,以保证饲料的供应。她说:“既然选择了,再难我们也会坚持下去。”在儿子的建议下,郑翠兰和丈夫打算开视频直播,并接受预定,让客户通过视频了解预定的家禽与生猪的成长状态。

郑翠兰说,经历了创业的各种艰辛,也尝遍了人间的辛酸苦辣,但不论何时,守住初心,在偏僻的山林中,也能闯出一片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