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逢2021年高考,本报推出这期“让知识改变命运”专题,
就是想让我们身边的人,讲述自己如何靠知识改变了命运。他们说,“我深刻体会到知识确实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我用知识武装自己,知识才是最好的救赎。”“通过读书学习掌握本领,才能走到更高更远的地方,成就精彩辉煌的人生。”“惟知识改变命运,惟拼搏创造奇迹。”“知识,是一种底气、一种宁静。”
从昨日起,荆门1万多名学子在考场上挥洒才智,绘就自己的梦想答卷。不论是个人的奋斗,还是社会的进步,一次考试不是全部。“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只要肯学习、能吃苦,各行各业都能成才,人生出彩之路总会越走越宽。年轻的学子,高考加油!
诗书兴业传家
全展(大学教授,1977年参加高考,今年65岁)
我出生于1956年,父亲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母亲地主成分,属于典型的“黑五类”子女。我高中毕业招工到荆门电石厂,做了3年多炉前工。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我有幸成为七七级大学生。大学期间,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事关中华振兴、事关民族伟业,于是如饥似渴地学习,锻造了良好的思想素质,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参加教育工作后,我从未懈怠,一直努力前行,先后教6年中师、30年大学,在三尺讲台之上传播知识,教学相长。
我做过10年系主任(荆楚理工学院教授),主持主讲的写作课被评为湖北省首届精品课程。我还做过10年的学报主编,所在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学报。我深刻体会到知识确实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我35岁破格晋升高级职称,而后锻炼成为学者教授,2015年至今一直担任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多次出席海内外学术研讨会,去过近20个国家和地区考察或休假。这些经历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界。
诗书兴业传家,我女儿全舒刻苦学习,高考顺利考入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博士后)学成归来报效祖国,31岁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和博导。
知识是最好的救赎
朱丽娟(电力系统员工,1984年参加高考,今年55岁)
彼时高考,须先通过五月份的预考,方能获取高考入场券。我高中就读于沔阳中学,梦想以后的职业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没承想高考发挥失常,以3分之差与医学院失之交臂,与自动化仪表专业握手言和。1987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至化工厂仪表车间,1990年调至供电局计量所。
此后,我用两个月时间拿下理论与实操测试,以综合成绩第一名取得电能表检定员证。1999年和2005年,进入省公司电能表修校高技能人才库。由我主笔的多项QC成果多次斩获国家级、省级奖励;由我主持开发的一个产品获2011年国家实用型专利。
2013年,我以47岁高龄转岗至工程管理岗位。为了迅速转换角色,2015年,49岁的我开始备考二级注册建造师。2016年,建造师考试最难啃的《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我考出76分的成绩,高出合格线16分。因为有专业知识托举,工作渐入佳境,领导同事皆赞赏有加。
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34年职场生涯的所悟所得。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知识武装自己,知识才是最好的救赎。
不断地学习让我脱胎换骨
刘军(律师,1990年参加高考,今年49岁)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华丽转身,可是改变命运哪有那么容易?想要拥有更好的生活,就必须不断地努力。如果说生活有一种捷径,那么最廉价的投资方式莫过于读书与不断地学习。
1990年,18岁的我考上大专,大专毕业后到国企办公室上班,接触到企业许多法律纠纷,起初都是请律师打官司,我提供辅助工作。在与律师交往中看到律师在法庭上精准辩驳,娴熟地利用法律知识化解纠纷,我非常羡慕。
在得知考律师资格证需要本科文凭和充分的复习准备后,我便报名函授经济法本科的学习,下班一回家就钻进书屋抱着律考资料、做大量的备考试题、研读法律书籍。经过2年的艰辛学习,我对法律有了充分的理解,并考取了律师资格证。
我辞去稳定的工作,成为一名执业律师。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服务水平,我每年到全国参加劳动法、公司法等方面的培训和讲座,多次参加各种线上培训,阅读了国外法学名著,让自己的精神领域变得更加充实,眼界更开阔,认识更深刻。以前我是寻求别人帮助,现在我为他人提供帮助。读书和不断地学习,让我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
知识让我通往更大的舞台
钟颖(博士在读,2012年参加高考,今年27岁)
我出生在沙洋县马良镇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工人,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认识到教育对子女的重要性,经常督促我好好学习。我在当地乡镇读完小学三年级后转学至荆门城区学校。当时家境并不富裕,母亲在荆门城区一边做零工一边照顾我。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一直努力学习,因为我知道,能够改变我命运的最简单最靠谱的办法,就是通过读书学习掌握本领,走到更高更远的地方,成就精彩辉煌的人生。
高考后,我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入学时,我没能就读到自己心仪的专业,但我积极争取,在第一学年结束时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获得转专业的资格,转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期间,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科技创新竞赛,在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中获奖。大四学年,因为成绩优异,我获得北京大学研究生保送资格。在北京大学就读研究生期间,我又获得北京大学和剑桥大学资助,前往剑桥大学联合培养一年。这大大提升了我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现在,我正在北京大学学习,预计明年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读博士,在学校里我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这使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开阔了视野,也增长了报国本领。
知识可以成就人生
周江(私营企业主,2005年、2009年参加自修取得大学文凭,今年46岁)
我出生于沙洋县后港镇一个农民家庭,1991年考取湖北电子工业学校,毕业分配到东光电器厂工作,让我从乡村进到了城市。
2000年,逢国企大改革我下岗了。于是,我南下深圳到一家台资企业工作。工作中,由于英文水平欠缺与微软工程师沟通不畅,涉外贸易知识不足,业绩一直上不去。这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由于知识的不足,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于是,我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于2005年到北京语言大学自修英语,2009年到深圳大学学习商务管理,汲取知识和力量,不断提升工作能力。随后,我从技术员提升为公司经理。
2014年,为了照顾家庭,我回到荆门并利用所学知识创办了湖北星洲科技有限公司。这不仅解决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问题,还吸纳了10多人进厂工作,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用知识成就未来
刘洋(高中教师,2005年参加高考,今年34岁)
人本生而平凡,但即使是生如蚁,也可美如神。十九年寒窗苦读,十年一线从教的经历告诉我: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母亲和小姨都是靠读书从泥田里走出去的。我深知,惟知识改变命运,惟拼搏创造奇迹。在此思想的引领下,我开始了漫漫求学路。
2005年,我考上大学,并选择了跟母亲一样的师范专业。
2009年,我选择考研深造。在不懈的坚持之下,我成功考入理想的学校读研。就读期间,我钻研专业课知识及教育教学理论,紧密跟随导师进行课题研究并发表论文。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下,我于2012年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并有幸成为一名普通高中教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十九载校园学习之路见证了我作为一名平凡学子的成长之路,而教师之路则助力我迈向人生新阶梯。后来,我又经过能力提升,于2018年来到掇刀石中学这所重点高中任教。身处掇刀石中学这个大家庭,我更加坚定了“学无止境,教海无涯”的信念。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张懿(培训学校教师,2011年参加高考,今年29岁)
2011年高考,我被新疆艺术学院录取后,心中虽有些失落,但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渴望。进入大学后,我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组织,筹办学生活动。当时我主修文化产业管理,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但我没有放弃为自己创造机会,与志同道合的学弟学妹们,结合专业打造出一系列品牌活动。
大学最后一年,在同学们奔波于学校与公司之间时,我毅然选择了继续考研深造,因为我深知:羽翼尚未丰满,何以振翅高飞?
此后,早起晚睡成了我学习的常态。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初夏,我如愿考进了贵州师范大学,研修师范专业,憧憬着日后成为一名教师。
两年的研究生学习经历,我发现要学的知识越来越多。在恩师们的指导下,我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有作品发表于北大核心期刊,参与省级课题研究发表成果。
2017年夏天,尚未走出校门的我,先是荣获当年贵州省普通高校“优秀毕业生”,同时还收到湖南女子学院和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的录职通知书。彼时的我内心无限感激,感激恩师深情教诲,感激知识充盈人生,感激自己从未放弃。现在,我是荆门城区一家大型培训学校的教师,曾多次到市图书馆“象山讲坛”讲座。
知识是一种底气
徐茜(现就读于北京大学,2020年参加高考,今年19岁)
知识真的能够改变命运吗?如果换作一年前,那个怀着激动和忐忑走出高考考场的我,可能无法给出答案;但是现在触目是未名湖光、博雅塔影的我,所及是名家大师、全国精英的我,面对这个问题,我想我无法给出否定的答案。
知识如何改变了我,这是一件很难言说的事。我想那或许是一种底气、一种宁静,也是一种谦卑、一种敬畏。知识的获取往往体现在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技术的增长,但我认为,我在不断学习新知中获得的最大改变,便是于尝试中逐渐健全的人格,于迷途中不断明晰的方向。人习得知识越多,往往会把自己看得更小,于是天地便在这一刻开阔,灵魂也在无形中充盈自洽。
在北京大学学习的一年,也是在元培学院自由选择的环境中探索的一年。广泛接触各类课程后,我选择了社会学作为这四年的学业目标,它不仅授予我专业的技术和阅读能力,也改变了我观察社会的视角,让我在纷杂的世界中理智而思辨地看待事物。
与此同时,学院的通识教育课程也让我撷取些许哲思,懂点生活智慧,在繁重的学业中依旧守着平和愉悦的内心花园。在以后的学习路程上,我渴望博览各类学识,不断探索自己的可能性,期盼成为一名交叉复合型人才。
1979年至2021年,荆门共有62万余人参加高考
记者从《荆门教育志》中统计发现,从1979年至2017年,荆门共有551827人次参加高考,被专科以及本科录取人数共为323824人。综合历年数据,荆门平均录取率超过60%。数据显示,从1979年至2021年,荆门共有62万余人参加高考。
数据显示,1979年至今,历年中荆门参加高考人数最少的是1986年,仅3839人;参加高考人数最多的是2007年,人数高达30263人。1979年至今,历年中录取人数最少的是1979年,人数为323人,录取率仅为3%,当年参加高考人数为10673人;录取人数最多的是2005年,共有20395人考上专科或以上大学。
数据还显示,1979年、1980年两年,荆门高考人数均超过万人,1981年到1986年参加高考人数逐年递减,1986年达到历史最低。之后,参加高考人数出现增长,1997年突破万人,2007年达到顶峰,当年参加高考人数为30263人。2011年至2016年,我市高考录取率均在82%以上,2016年更是高达94%。
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近几年,媒体不再公布具体高考升学率等信息。
本版策划统筹:张洪
钱华云
内容采写整理:吴兰艳
朱舜
方丽荣
张兆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