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保护“母亲河”任重道远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阅读提示:漳河,荆门人的母亲河。7月以来,天气酷热,前去漳河水库游玩的人群络绎不绝,然而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让漳河美景大打折扣,更煞了风景,保护“母亲河”任重而道远。

漳河副坝:乱扔垃圾时有发生

7月17日下午接近六点半,在漳河副坝付集闸(位于漳河新区漳河镇付集村)附近,十几位游客有的戴着游泳圈,有的带上跟屁虫,有的牵着宠物狗,三三两两进入漳河游泳。

站在坝上的张女士说,她不会游泳没敢下水,站在坝上看看风景,看着家人下水游泳,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漳河副坝付集闸的外墙上,记者看到挂有“水深危险”“禁止入内”等字样的警示牌。随后,记者来到离付集闸不远处的沙滩上,发现了一些散落在地的垃圾,有被丢弃的泳裤、莲蓬皮、塑料袋等。

“扔垃圾的人随意性强,人走了一波又来一波。垃圾中最难捡的是散落的烟头和花生壳。”漳河工程管理局副坝管理所工程管理员李雪告诉记者,

7月以来,随着来漳河副坝游玩的人增多,乱扔垃圾、丢弃烟头等一些不文明行为经常发生,垃圾种类五花八门,从塑料袋、烟头、花生壳,到卫生纸、纸尿裤、烟花残渣、西瓜皮等。

据了解,漳河副坝是漳河水库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近10公里,其工程范围内有渠首闸、同乐闸、付集闸、陈井闸四座进水(取水)闸,其中渠首闸是我市城乡工农业供水的重要取水口。

令人忧心:又到一年游泳高峰期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尤其到了双休日,来副坝游玩的人一天高峰期接近300人次,以游泳的居多,这给漳河水面安全和环境卫生造成了严重影响。”漳河工程管理局一负责人说,漳河水库水质清澈,看似波澜不惊,但副坝水域最深处达到30多米。

提到水面安全,漳河水库几乎每年都有令人痛心的溺亡事件发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烧烤、露营已成了不少市民到漳河游玩的新选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让人忧心。

“烧烤和露营带来的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虽然有些游客会在库区烧烤露营后把垃圾带走,但油污和游人的排泄物是带不走的,会直接污染漳河水体。每年几乎都有发生烧毁周边公益树林的事件,因为烧烤或露营留下的火种和没有掐灭的烟头极易引发火灾。”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保护漳河需多方合力

“有人不理解,我们怎么劝都不听。来副坝游玩的人中,有的自行把垃圾带走,有的把垃圾装袋放在显眼处,更多的是随手丢弃。”7月16日,在副坝管理所工作快20年的刘炎松向记者感慨道。当天上午10时许,他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他在副坝靠近漳河镇同乐村附近树林里捡到的一大袋垃圾。经记者辨认,垃圾除了泳裤、烟头、废纸外,还有袜子、不少休闲零食的包装袋。

“近年来,漳河工程管理局加大了水资源保护和宣传的力度,在坝堤上安装了许多警示标语,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劝阻,并每天开展垃圾清理,但是收效甚微,看着游客们留下的大量垃圾,以及越野车在坝体上留下的车轮印记,的确很心痛。”漳河工程管理局副坝管理所一负责人说。他呼吁更多人从自身做起,保护漳河,对影响水源地的不文明行为说“不”。

一位资深环保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说,保护“母亲河”,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漳河需要更为细致全面地落实好河湖长制,需要法制与制度保障,需要水管单位、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联动,共同努力,保护漳河,任重而道远。

为了加强对漳河水库的保护,7月14日,《荆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漳河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定(草案)》已通过《荆门日报》《荆门晚报》等主流媒体,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该草案明确规定,加强旅游和体育活动管理,禁止在漳河水库游泳、组织开展可能污染水质的涉水休闲娱乐活动和体育赛事;科学合理控制旅游开发强度,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保护漳河重在落实,贵在坚持,利在千秋。漳河,荆门人的生命之河。作为市民,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