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夫妻微店出深山四季乡味在指尖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阅读提示:在东宝区仙居乡,百货经营者陈强夫妇积极转型,探索农村电商新业态,通过互联网,将仙居乡的土特产、新鲜果蔬送往大山外,微店经营风生水起。

春和景明,菜花黄,桃花红,樱花白。3月4日,驱车沿着荆襄古道向深山进发,一路上绕弯、爬坡、下坡,终于到了位于东宝区仙居乡的三泉村。

这个时节,静谧的山里,绿色尚未完全苏醒,蜜蜂唤醒了大片的金黄,粉色都只能算点缀。坐落在田间的村居也静悄悄的。走到一家院子门口,走廊的竹竿上,挂满了白色的纱布,隐约能听到石磨转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很有节奏。渐行渐近,轻叩门扉,声音戛然而止。见有客人来访,大爷、大妈停下手头的活计,笑着迎了出来。

大爷、大妈擦了一把手,搬出凳子,热情招呼。闲谈得知,大爷叫许祖银,门口晒的纱布是做卷曲粑粑用的。刚才“嘎吱”的声音,是老两口在磨做卷曲粑粑的米面,一个推磨,一个放米。

“现在我们的卷曲粑粑可俏哩!过年前后那段时间最忙,一天要用70斤米,做200多条卷曲粑粑。”许祖银乐呵呵地说,“我们哪里会想到,这山沟里的粑粑能卖这么好!”

给许祖银带来惊喜的是镇上的百货经营户陈强夫妇。许祖银的卷曲粑粑大部分是由陈强的微店卖出去的。几年前,年过六旬的许祖银和老伴儿在陈强的鼓动下,开始做卷曲粑粑卖,家里祖传的老石磨又重新转动起来。他们的米面全部由手工磨成,做出来的卷曲粑粑口感极好,在陈强的微店有了口碑后,不仅很多老顾客在微店上频繁下单,更有许多痴迷传统美食文化的顾客慕名而来,现场观摩、订做。近几年,许祖银和老伴儿还做起了南瓜粑粑、魔芋、米粉等,大受欢迎。两口子一边照料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和上学的孙子,一边忙活手工生意,日子忙碌而充实,收入也丰厚,一年增收四五万元。

“我问他咋能卖那么多,他说微店现在做起来了,你做的好吃,熟客就多。我说你动下手指头,手机上点一点,就能有那么多人买?他讲了我也不太懂,反正卖得好就对了。”许祖银憨笑着说。

在仙居乡,有100多户像许祖银一样的村民,感叹陈强指尖的“神奇”。在陈强的百货店门口,一天来往四趟的物流车说明了一切。

下午两点半,早上送货出去的货车回来了,陈强和妻子陈琪将一件件包装好的快递搬上车。不一会儿功夫,满载快递的货车再次出发,夫妇俩又赶紧和另外两名员工一起继续打包。打量陈强的店面,三间房屋,虽面积不大,但陈列的百货很是齐全。有一间专门用来展示微店产品,有蜂蜜、香菇、麦酱、土鸡蛋等。进入微店,仙居产美食琳琅满目,可尽情挑选。“我们一年四季卖不同的产品,以仙居新鲜果蔬、仙居土特产为主。产品有的是农户产的,我们帮他们包装了卖。有的是我们自己加工的,比如麦酱,全是我们夫妇俩亲手做的,一年要做三万斤。”陈强自豪地说。

说话间,陈强接了一通电话,对方想买熏肉,陈强致歉:“真是不好意思,熏肉没有了,再过年时提前帮您安排。”他告诉记者,年后接到了好些订购熏肉的电话,可惜,熏肉年前就卖光了。年前一段时间,微店一天卖熏肉就能卖好几万元。事实上,熏肉一直很抢手,基本上都是从熏房里一拿出来就被抢购完了,每年熏肉销量都有四五百斤,这还不够卖。

“过年前后,特别忙,也特别累,过完年,才稍微松了一口气。”陈强说。

“哪能歇?再过个把月,又要忙鲜笋了。年年春天鲜笋销量大,一万多单货。为了保鲜,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抽真空、加冰块发出去。”一旁的陈琪接过话茬。在她的记忆中,搞电商后就没闲过。微店主营新鲜食物,商品季节性很强,上架快,下架更快,要保证快递发到顾客手中,东西是卫生的、安全的,还要口感好、质量好,并不容易。“我们卖的就是乡土味儿、鲜味儿,顾客多半都是回头客,你只要有一单货发出去有问题,可能就失去这个顾客了。店里有两名长期帮忙的村民,加上我们夫妇俩,所有的事,都是我们亲自动手做,我们要对得起仙居特产的名号。”陈琪说。夫妇俩的勤劳、淳朴,让这家开在深山里的微店声名鹊起,让仙居的四季乡味飘到全国各地。现如今,陈强的微店年销售额在500万元左右,已经远远超过了实体百货店的销售额。

告别陈强夫妇,返程路上,遥望北河水库畔,雄山耸立,桃花怒放。山路再远,有了追寻诗和远方的心,美景便不怕远。深山再深,有了“指尖”的快车道,美食便不怕藏得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