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烈火雄心铸辉煌提质强能展新颜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消防部队正式成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2019年12月31日,荆门市消防救援支队正式挂牌。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从“专业队”到“国家队”,荆门消防在大时代经历着大变革,在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对于荆门消防而言,不容易、不轻松,更不平凡。

这一年,市消防救援支队被应急管理部和市政府表彰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被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表彰为“支队级优秀班子”“年度工作考核先进支队”,安全工作、执勤训练、政治工作、装备管理、消防监督执法等6项工作跃居全省前列。

这一年,改革转制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全市消防工作快速发展,火灾形势和队伍管理持续保持“双稳定”。

这一年,新建队站圆满投勤,消防基础设施更趋完善,队伍素质明显增强,基础工作和队伍建设实现了“双提升”。

这一年,荆门消防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用坚毅的信念和忠诚赢得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双肯定”。

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为指引,以“创新发展年”为总定位,坚持“两严两准”和“五个不动摇”,团结带领全市消防指战员勇担重任、扛旗奔跑,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各项应急救援和消防安保任务,展现了消防救援队伍的新面貌、新形象和新作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贡献着消防力量!

新时代、新精神

全力强化队伍政治素养

新时代呼唤新精神,新时代鼓励新担当。

支队各级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铸创立”专题教育、纪念授旗训词周年系列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锤炼洗礼队伍,坚持“两严两准”和“五个不动摇”,从严管理队伍,抓党建带队建,抓条令促管理,抓督察促正风,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队伍风清气正。

筑牢思想之魂,支队党委坚持将理论学习作为提高决策议事水平、增强驾驭全局能力的重要途径。落实党委议教制度,健全党委议学、自学、评学、述学等机制。以“三项教育”为主线,扎实推进学习九江支队、陈陆先进事迹,以案促改、“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行职责”等专项教育,抓实“夜读”学习平台,邀请专家来队授课10余次,运用消防救援网络学院、青年大学习、荆楚政线等App开展线上全员大学习,凝聚指战员意志力量,永葆队伍政治本色。

在疫情防控、抗洪抢险、各类安保工作中,成立12支党员突击队,设立26个党员先锋岗,开展火线立功、火线入党、特色党日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建活力、彰显组织战斗力。支队被表彰为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名同志分别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和“荆楚楷模·最美消防卫士”,5名同志荣立三等功,百余名同志受到各级表彰。

深入推进从优待队工作,建立为基层办实事清单,支队党委常委落实蹲点调研制度,全年深入基层调研30余次,协调11个职能部门落实消防员优抚优待政策,提升消防员荣誉感、幸福感。

推进“一站一精品、一队一特色”文化建设,提升队伍凝聚力。完成3个大队消防员之家建设,先后开展“火焰蓝杯”三人篮球赛、“践行训词精神、担当神圣使命”主题演讲比赛、“三个一百”主题授课比赛、政治岗位练兵比武竞赛、授旗训词两周年风采展等活动,为队伍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新体制、新使命

全力打造应急救援“尖刀”

面对“全灾种、大应急”任务挑战,加快转型升级抓紧练兵备战。

支队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砺练精兵,落实党委议训治训制、主官抓训管训制,引导各级指战员加强学习、科学施训,着力提升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

稳固建队之基,扎实开展全员岗位大练兵。紧盯“高低大化”场所和地方主要灾害类型,多次开展地震、水域、危化场所等大型实战联合演练。开展3次全员普考、2次集中比武对抗,常态化开展战训大讲堂、战例和技战术研讨,举办指挥员、安全员、专业救援技术培训15次,培训骨干200余人次,开展熟悉演练1200余次,完善预案500余份……2020年参加省消防救援总队岗位练兵比武竞赛取得团体总分第4名的历史最好成绩。

全面提升各级指挥协调能力、专业救援能力、机动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构建了以特勤站和普通站为支点,全市48支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22支企业专职消防队和1233家微型消防站为补充的密集作战力量网络,形成“一处接警、秒级响应、多线出击”作战格局。

健全科学高效的战斗保障机制,推进应急救援信息化和装备建设。组建了支队、大队应急通信保障队,配备有通信先导车、消防前突车、方舱指挥车、动中通、无人机等高精尖装备,对城区10个消防站按照“初战控火、城市主战、增援保障”分类编组。

立足“全灾种”,构建专业多元的力量体系。建立了覆盖全市15大类灾害事故159人的应急处置专家库,与公安、卫健等10个部门及森林、蓝天、飞鹰救援队等4支地方救援专业队建立联勤联训联动机制,提高联合作战能力。完成公安网脱网和政务外网接入工作,消防业务信息系统在政务云平台上稳定运行,为“智慧消防”建设打下基础。

2020年以来,全市接处警2573起,抢救800余人,抢救财产价值过亿元,圆满完成重大活动、节假日安保和灭火救援任务。疫情防控期间,由基层消防员组成的“119党员突击队”坚守一线、日夜奋战,共处置涉疫勤务545起,完成洗消杀毒、物资转运、转送治愈患者的特殊任务,全面履行着灭火抢险救援、防疫安全保障、社会救助服务等各项职责,更好服务疫情防控和安全防范、应急救援工作大局,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新目标、新举措

全力构筑消防安全“防火线”

改制转隶以来,支队在“防”上下足功夫,创新消防管理,压实火灾防控责任,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面对繁重的消防监管任务,支队认真贯彻《关于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和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举措,转变监督执法思维,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积极探索“十化”导向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新思路,努力提升消防监管能力,坚决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

我市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文明城市创建、综治考评、年度考核和政务督查内容,组织实施三年整治行动,开展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人员密集场所、大型综合体、电动自行车、消防车通道、“控小火、防亡人”等专项治理,深化火灾事故延伸调查,对3起典型火灾事故开展调查,行政拘留8人、行政问责11人、提出工作建议13条,逐级压实消防安全责任。

隐患整治有“力度”。2020年以来,全市共检查单位5079家,整改隐患5294处,督改重大火灾隐患30家,行政处罚89家、查封13家、“三停”5家,服务复工复产企业653家,指导整改隐患665条。开展危化品重大危险源排查整治,排查单位32家,整改隐患60条。联合有关部门排查农贸市场、医院、学校等场所150家,指导整改隐患420余处,专项行动见成效。

增强全民消防安全意识,筑牢“安全网”。以做大做强支队、大队两级全媒体工作站为基础,在市级主流媒体开办特色品牌栏目,打造新媒体品牌——“红按钮”消防快闪。开展为期三年的消防宣传“亮屏、育苗、宣讲”三大行动,依托消防培训学校、消防站建成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省级1个、市级1个、县级6个,建成“消防宣传示范街”1条、“消防公交巴士”主要线路5条。深入各行业各部门及280多家社会单位开展消防宣传培训,使消防安全宣传影响力更大、覆盖面更广,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新发展、新气象

全力夯实综合保障基础

支队积极推动城乡消防规划落实落地,超额完成“十三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建设任务,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高标准高品质发展,不断强化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三年四个亿、队站增三倍”的总体规划,有序推进队站建设,新增消防队站14个、训练基地1个,48个乡镇全部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新增企业消防队22支;建成社区、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1233个;新建市政消火栓2300余个。占地170亩的支队训练基地和高新消防站已开工建设;所有大队新建勤务指挥楼,50%已投用,其余即将投用;漳河新区消防救援大队组建工作推进顺利,东宝工业园消防站、钟祥城区第二消防站正在进行装修及设备采购;南台模块化消防站已开工,月亮湖站拆除重建即将开工,胡集特勤站启动升级改造。

结合“美丽队站”和正规化建设,支队营区绿化、亮化建设完工,机关大楼改造已动工,基层队站升级建设基本完成。支队丹桂路战勤保障站建成投用并实体化运转。地方政府及总队统一采购的33辆消防车、2台消防机器人和1.2万余件(套)装备陆续到货,实现车辆装备数量跃升、结构升级。此外,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144人、文员15人、执法辅助人员28人,已完成培训考核,充实基层一线,实现大队和消防站满编执勤。

同时,启动新一轮城乡消防规划修编,提请市政府将消防规划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内容,城乡抗御火灾能力显著提升。

作为一支新队伍,制度重构、体系重建之路任重道远,化解风险、防范火灾、维护安全仍面临很多挑战。沐浴着党的十九大的强劲东风,荆门消防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训词精神为统领,不断提升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为开创“十四五”发展新局面,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维护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图片由市消防救援支队提供

文字:张彩云

熊杨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