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8年,从事科技工作30多年,市科技局成果转化科科长黄韶辉说他心中永存着三个难以割舍的情结:“爱党、爱部队、爱科技!”从部队到地方,正是凭着这一份热爱、这一股钻劲,他的人生被谱写成了一曲最激昂、最动听的凯歌。
积极努力、刻苦肯干凝成爱党情结
1979年,黄韶辉参军入伍,从湖北到了寒冷的吉林。
“在家务农时,村支书尽心尽力为村民办事,大家都很尊重他。我那时就想:将来我能不能也入党为老百姓办点事。”黄韶辉说,正是当初这个念头让爱党情结伴随了他一生。
入伍后,黄绍辉年年写入党申请书,每半年向党组织做一次思想汇报。不仅如此,平时他也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入伍的第四年,他终于如愿入党。
“向党员看齐,遇事就要想想党员会怎么干?”这是入党前黄韶辉的口头禅。
1981年,长春的冬天特别冷,低温把公共厕所冻住。作为副班长的他叫上四五个战士去挖粪池。公用厕所比普通学校厕所要大,粪池又脏又硬,黄韶辉和战友们舍不得弄脏部队发的毛皮靴,打着赤脚下去,一镐一镐地将大粪撬开,然后装车运走。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不仅身上弄脏了,脚也冻伤了。可看到厕所能正常使用了,黄韶辉笑得比谁都开心。当晚,连队干部就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号召全连战士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入党后,黄韶辉觉得自己更要好好干。一次,他随团长参加演习,回程时,炊事员做饭不小心失火了。团长第一声就喊:“小黄,你跑哪儿去了?赶快跟我到现场去!”当时的事故处理全是黄韶辉一个人跑下来的,处理得妥妥帖帖。
榜样的力量、人民的信赖让爱部队情结融入血液
1984年,黄韶辉所在部队接到任务:援建沈阳军区干休所。
在沈阳,他遇到了对他影响颇深的董存瑞战友——郅顺义。郅顺义当时是沈阳军区正师级离休干部,又是著名战斗英雄,本可以享受很多待遇,但他平时穿布衣布鞋,简单朴素,随和亲切。他的孩子没正式工作,但从不找组织要求解决。干休所领导知道他的情况,想帮忙,他也不同意。
一到周末,郅顺义就给战士们讲当年亲历的战斗故事,他说:“能活下来,已经是我的造化大。还有什么理由再向党、向组织伸手?”那段时间,郅顺义的事迹对黄韶辉和战友们的影响特别大:“把他们这些老革命一看,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有一次,黄韶辉带着战士执行从长春运送润滑油到辽宁营口的任务。当时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走到半路化油器漏油了。他和战友修了半天也没修好。北方的下午四点多钟天就黑了,两人没办法只能站在路边拦车。一直等到七点钟才来了一辆车,司机是当地人,问清楚情况后说:“走,我带你去买配件!”司机将他送到二十多公里外的一个镇上,买了配件后又将他送回去,等他安装好了才走。
后来黄韶辉问他:“我一拦你就停车,不怕遇上坏人?”司机说:“看你是当兵的,别人我不会停。”
战斗英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了黄韶辉莫大的鼓舞和激励,人民群众对军人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给了他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这两件事让爱部队的情结深深融入到他的血液中。
脚踏实地,用成果来证明爱科技情结
1986年,黄韶辉转业到市科技局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
“我这一生没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干每一件事都脚踏实地、认真努力,要干就干好它。”黄韶辉说。
黄韶辉工作非常用心,慢慢从门外汉成为一个各种业务都得心应手的骨干。
市科技局是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门,更是为企业服务的部门。在成果转化科时,黄韶辉经常到企业调查,他发现大部分企业遇到科技难题求助无门,而另一方面各科研院校的科研技术无法实现转化。
“需要我们扮演红娘的角色,让企业需求和专家科研技术相亲,最后结成正果。”黄韶辉说,他带领科室积极推动校企共建,通过科惠网荆门分中心进行对接。几年下来,荆门市涌现了很多创新型企业。
今年4月,全国创新技术挑战大赛启动仪式在荆门举行。黄韶辉事先将企业的技术需求发布到网上。很快,上海大学的专家打来了电话;山东大学的教授发来了邮件……路演后,本地的一家企业负责人给黄韶辉打电话:“感谢你,帮了我们的大忙。”
在黄韶辉的努力下,仅2018年,市科技局就组织了100多家企业分3次走进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校企合作、成果对接,签订成果转让和合作协议20多项。同年,我市申报的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数量达到了8个,其中一个获得国家科技二等奖,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在市科技局工作30多年了,黄韶辉依然是个科长,但他从没向组织伸过手,要过待遇。有人为他抱打不平,但他说:“能有今天这样,我很满足。一个农村娃到一个科长,我从内心真诚地感谢党、感谢部队、感谢组织。我唯一能回报的,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