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乡丰收壮歌照亮缤纷梦想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本报通迅员

李航

嘉瑞

东宝区栗溪镇位于荆城西北,地处荆山余脉,雄踞荆门屋脊,是一个800多年前就有行政建制的古镇,素有“荆门后花园”“香菇之乡”的美誉,是湖北省养羊第一大镇、湖北省森林城镇、荆门市旅游脱贫示范乡镇。全镇国土总面积373.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49.8万亩,耕地面积24150亩,森林覆盖率达89%,下辖25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0248人。

近年来,栗溪镇在市、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重点,以建设“湖北生态旅游名镇、城北生态产业核心基地”为目标,按照“榨一壶原生态的山茶油,酿一罐纯正的土蜂蜜,准备一桌生态美味的可口菜”的总体思路,大力探索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壶油

茶果油脂原生态,摇钱树生发健康产业

茶油是从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澄清透明、气味清香,享有“东方橄榄油”美誉。茶油具有食疗双重功效,神医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茶油性偏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治肝血亏损、驱虫。益肠胃、明目,又云“茶籽”。苦含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疾垢。”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食用茶油后,曾为之赋“芳香滋补味津津,一瓯冲出安昌春”的诗句。

“茶油是个好东西,要大力发展油茶产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栗溪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油茶,至今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

初步形成了以荆门市崇源农业有限公司为主,4个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补充,群众积极参与的油茶产业发展格局,现有无污染生态油茶种植基地2万亩,注册“野栗溪”山茶油商标,致力于将野栗溪茶油打造成“油中茅台”。自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崇源农业公司联合合作社以“发展油茶事业,致富贫困百姓,引领健康生活”为宗旨,在全镇范围内辐射带动贫困户226户700余人种植油茶,人均年增收1200元以上。下一步,全镇将继续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条,让油茶树成为山区群众的“摇钱树”“致富树”。

栗溪的油茶生于大山、长于大山、产于大山,身居天然氧吧,汲天地灵气与日月精华。在油茶整个生长过程中不施任何农药、化肥,人工采摘、低温压榨、物理精炼出茶油,营养不流失,最后采用无尘灌装技术,确保提供给您的每一滴油,都来自天然,去往健康。

来栗溪,让美味与健康,“油”然而生。

一罐蜜

琼浆玉液纯天然,土蜂蜜催化特色产业

栗溪地形地貌多样,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适宜,森林覆盖率达89%,是一个天然“氧吧”。栗溪蜜粉源植物丰富,非常适宜土蜂(中蜂)繁衍生息。栗溪养蜂历史悠久,山区农户家家户户都有养蜂的习惯,“栗溪土蜂蜜”远近闻名。清乾隆年间《荆门州志》在物产篇——货之属中就有“蜜”的记载,证明栗溪“土蜂蜜”在当时已经是非常有名的土特产。

栗溪土蜂蜜均采自农户土法饲养,初闻花香扑鼻,蜜汁香甜绵柔,色泽浓郁深沉,回味醇厚悠长,尤以刺楸蜜和五倍子蜜为特色上品。根据温度不同,蜂蜜会呈现不同的样子,温度低时呈膏状,温度高时呈流状。因为坚信天然的就是最好的,所以“野栗溪”牌土蜂蜜采用纯手工压榨,一级蜜的波美度可达41.5度。

栗溪镇党委政府将中蜂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之一,通过组织辖区中蜂养殖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合作社自行研配优良品种等方式,栗溪镇中蜂养殖产业规模增速明显,现500群以上规模化中蜂养殖合作社有2个,分别位于栗溪镇桑垭村和插旗村。截至目前,全镇共有中蜂养殖户877户,养殖中蜂6797群,其中499户贫困户养殖中蜂3154群。下一步,将通过栗溪土蜂蜜养殖专业合作社集中进行技术指导、质量把关、产品回收和品牌创建,让“野栗溪”牌土蜂蜜成为“蜜粉”们爱不释手的好蜜。

生态栗溪野蜂蜜,让你我生活充满丝丝甜蜜!

一桌菜

美味佳肴无公害,乡土情浸染绿色产业

栗溪“肉拼”系列

肉羊——得益天地人,冠领省市区

栗溪镇山林面积49.8万亩,资源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因此有着五百多年的养羊历史,养殖户还利用4600余亩闲置荒地培植牧草,为养羊产业打下牢固基础。养殖山羊十分辛苦,但无论严寒酷暑、晴雨风雪,勤劳坚韧的栗溪人民,都爬山涉险坚持在山林间放牧,绝不圈养,绝不投喂饲料,从最初的黑山羊,经数代优胜劣汰,培育出波尔、大耳、涧阳等优良品种。经多年发展,栗溪镇肉羊饲养户达到850余户,肉羊存栏量超13万只,摘得湖北省养羊第一大镇桂冠,引领带动东宝乃至全市养羊产业蓬勃发展。

熏肉——烟升色香味,火爆名优特

香熏肉是一种食物,也是栗溪人民朴实勤劳的写照,是山区人民生活中熟悉的味道。香熏肉做法极为独特,新鲜的猪肉经腌制之后,再放入烘烤房内进行烘烤、烟熏,待烘烤完成后,放在日光下曝晒,再将完成的香熏肉切成薄片,清蒸、爆炒、水煮、油煎均可。香熏肉的防腐能力强,能延长保存时间,熏好的腊肉,色泽金黄、肥瘦相宜,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大块地放进嘴里,让人赞不绝口!

栗溪“素拼”系列

香菇、黑木耳——天宝福寿禄,物华精气神

栗溪香菇肉质肥厚细嫩,特具清香味道,食之滑爽、细嫩。栗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种植食用菌。目前,全镇香菇种植总规模1300万袋,并逐步形成了全省乃至全国闻名遐迩的香菇交易市场。

栗溪镇香菇(木耳)龙头企业荆门市碧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有“荆碧鲜”商标,主打产品为鲜菇和黑木耳。该公司依托荆门市卢子垭香菇种植合作社带动发展社员380名,辐射带动香菇种植专业大户865户,其中带动贫困户235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近年来,栗溪镇还探索种植了大球盖菇、羊肚菌等高价值的菌类产品,不断拓宽了菌类市场。

菜葛——滋养身心颜,保健食药美

在栗溪,还有一种既可清火解毒醒酒,又可美容护肝养生的农产品,当地人称“栗溪菜葛”。栗溪菜葛在当地种植普遍,全镇共有500多亩菜葛园,其中9个村都实现了菜葛的规模化种植、葛制品的加工及销售。

栗溪镇葛二妮葛根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原生态种植和绿化栽培为基础,使种植出的有机鲜葛根更加美味。菜葛吃法多样,不仅可打粉喝,亦可煎、炖、炒、炸、蒸、煮食用,口感清香、软糯无渣,生吃熟吃均可一饱口福。栗溪镇与荆门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合作,不断创新葛制品的研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栗溪葛宴”。

花椒——红誉佳多宝,青睐鄂渝川

都说花椒是个宝,养生药用价值高。栗溪镇山花椒久负盛名,以麻味纯正、香味久而著称。栗溪依托荆门市东宝区金咏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红袍约2.8万株、九叶青花椒4000余株。红花椒和青花椒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有着相同的药用价值,青花椒比红花椒更麻,所以作为调料青花椒更好,红花椒则更宜养生。

栗溪“主食”系列

稻蛙米——稻田养青蛙,品质顶呱呱

栗溪镇拥有丰富的山泉水资源,栗溪人民将山间的水稻田利用起来养殖青蛙,夜间灯光诱虫让其自然消化稻田害虫,残饵蛙粪成为水稻的营养,青蛙与水稻和谐共生,产出的有机稻米绿色纯天然,品质上乘,整精米率60.0%,除直链淀粉含量15.1%以外,其他指标均超过国标一级标准,外观和食味可与进口泰国香米媲美。

荆门蛙稻共生家庭农场,以“绿色健康环保”为发展理念,在栗溪镇胡畈村发展稻蛙联作产业50亩,每亩年收益可达2万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5户,实现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该合作社选用中国优质稻“鄂中5号”,在含“锶”山泉水的养育中,四年来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除草剂,来自大山里的“蛙蛙叫”有机稻米与全社会追求绿色健康的朋友同行。

蛙蛙叫来了大山深处的生态有机稻。

“西瓜红”红薯——土生高富帅,皆宜老中青

貌不惊人的红薯在抗癌食物中位列第一。栗溪特有的山区小气候种出的“西瓜红”红薯,外表鲜艳、形态瘦长,有着“雨打烈日烘,埋头底下红”之美誉,亩产可达6000斤以上。全镇现有种植面积500亩以上,其中带动贫困户种植近300亩。

“芯似鸡蛋黄,食有板栗香”,“西瓜红”鲜艳漂亮的外形、软糯香甜的口感,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高质高产的它已成为栗溪镇新兴农业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栗溪“果拼”系列

八月瓜

——时令八九十,产出百千万

栗溪的小朋友在唱:“八月瓜,九月炸,十月掏来豁娃娃。”八月瓜,又称八月炸,口感与香蕉相似,故又名“野香蕉”,原为中国古代皇室贡品,野生珍稀树种。

生态栗溪不光拥有野生的八月瓜,还将此发展为特色产业,让瓜瓜走出大山,栗溪镇的“小目标”是依托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100户,打造千亩八月瓜种植基地,亩产纯收入超过2万元,切实让该产业成为栗溪又一个绿色、生态、富民产业。

栗溪镇八月瓜是长在藤上的哦!

甜柿——

田园种采加,尽享鲜脆甜

栗溪首个甜脆柿子园位于马集村。目前,果园面积20亩,带动全村50户贫困户发展30亩,年产甜脆柿子近10万斤,产值超过20万元,贫困户人均年增收2000元左右。栗溪甜脆柿子果肉鲜嫩、清甜细腻、香脆爽口,每一口都吃出幸福感。

栗溪甜脆柿子,送您一场舌尖上的旅行。

野猕猴桃

——光合日月星,地孕野灵奇

栗溪的山野林间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水果之王”,那就是野生猕猴桃。野生猕猴桃富含丰富维生素C以及其他营养成分,可以抗氧化、防衰老,一般都生长在大山深处。

野板栗——

物博何其贵,山珍几多好

等待,是久远的,却也是幸福的,当秋风终送来些许凉意,又到了栗果挂满枝头之时。受栗溪山水滋养,野板栗生食脆甜,熟食糯香,自然有机,不打农药。2019年,鲜栗下树,等您来尝!

林间小小树,馥郁汩汩油。花丛嗡嗡碌,蜜巢黄金留。烟火袅袅户,霜蹄映玉钩。青藤涩涩果,丰收咧咧秋。栗溪农民用朴实的汗水谱写出劳动的壮歌,书写下美丽乡村的缤纷梦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