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不熄的烽火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走神州大地

讲中国故事”西线采访组记者

程兴国

邓琼

邓显军

范青枝

出贵阳城,向北行60余公里便到了息烽县城。这座由崇祯皇帝赐名的县城,出名的却是一座魔窟式的监狱——息烽集中营。

集中营设在离息烽县城六公里的阳朗坝公路边。我们来到时,正值6月,满目葱茏、放眼翠绿。不曾想,70多年前,脚下这片土地却是血染一片。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逮捕了许多有影响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关押于南京新监。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下令把南京新监关押人员迁湖北武汉,又转湖南益阳,后迁移贵州息烽。

息烽是国民党军统局的第二大本营,目的是为了确保即使重庆大本营遭到破坏,其机构仍能继续运转。当时军统驻扎人员达到1.5万人,是县城人口的7倍多。

1938年11月,国民党军统局强占息烽县刘姓地主庄园80余亩,修建了一座全国最大的专门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秘密监狱——息烽集中营,军统内称“息烽新监”,对外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

据介绍,蒋介石之所以把这个秘密监狱选址在息烽,一是因为集中营四面都是崇山峻岭,只有此处稍微凹平,林木繁茂,掩蔽性强,川黔公路从附近穿过,便于管理。二是因为息烽地处黔中,不易受到革命烽火和抗日运动的影响,且“息烽”的读音有“熄灭革命烽火”的意味。

在军统设立的三个秘密监狱中,按照军统术语,重庆望龙门看守所被称为“小学”,白公馆监狱被称为“中学”,而息烽集中营因为规模最大、管理最严、等级最高被称为“大学”。

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11月建立到1946年7月撤销,先后关押中共党员、爱国人士、进步青年1220多人,其中600多人被杀害和折磨至死,400多人下落不明。人们熟知的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一家三口、杨虎城秘书宋绮云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爱国将领黄显声、中共川康特委书记罗世文、中共川康特委军委委员车耀先、爱国民主人士马寅初等都曾被囚禁于此。

走近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阔的广场。高大的群雕“忠魂曲”耸立在广场中央,群雕面对大门背对营区,由基础、底座、雕像三部分组成,用红色石块拼雕。正面雕塑了革命先烈的英雄群像,后面雕刻了高墙铁链的造型。仰望群雕,先烈们虽然身披锁链,受尽酷刑折磨,但欲冲破牢笼的造型充分表达了他们不屈不挠、反抗斗争的精神。

参观采访当日,有着装整齐的参观团不断抵达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随着参观的人群,穿过广场,我们便来到息烽集中营旧址。走进悬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繁体字牌匾的大门,路边停着两辆带有国民党徽记的侧三轮摩托与美式吉普车,上方悬挂着“抬起头来”四个大字,意为“抬起头来觉悟才有新生”,将人们的思绪带进了集中营的意境中。

环顾四周,古树参天,肃穆宁静。沿着石板路步行数步,路的左侧是一座操场,操场斜对面是一池平静的碧水,名为“明心湖”。明心湖是集中营内修建的一座人工湖,湖中有岛,岛上有阁,曲折廊桥横卧湖面,是当时特务和军警休闲活动的场所。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主任的周养浩,取“洗心革面”之意而题写“明心湖”三个字于湖畔石壁上。后戴笠视察时又书写“无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标语于湖边。

继续往前走,军统人员办公室和围墙下的牢房就会相继出现在视野中。集中营将监牢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区域,命名为“斋房”,分别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字加以命名。其中,“忠斋”关押重要政治犯,“义斋”关押女犯,“平斋”关押外籍人员,其余均关押一般政治犯。各座“斋房”之间以围墙铁丝网相隔并有独立武装警卫。1938年,杨虎城将军与夫人谢葆贞、幼子杨拯中,被关押于“和斋”的一间简陋的木质房间里。后来戴笠前往视察,认为此地距屋后川黔公路太近,害怕被“劫狱”,于1939年将杨虎城一家转押至14公里外的“玄天洞”,并在山洞中囚禁8年之久。

带着铁丝网的院墙上散布着标语,如“天堂地狱惟人自择”“成功失败稳操我手”,又如“迷津无边

回头是岸

宁静忍耐

毋怨毋尤”,处处透露着教训、施恩、引诱的意味。

一座座监牢正面门上方,书写着新生活运动的标语“简单”“朴素”“整齐”“清洁”,可实际却是低矮、潮湿、狭窄、昏暗。每间监牢不过十几平方米,一半面积是用木板搭成的地铺。很难想象,十几个人关在一间窄小压抑的牢房里如何生活。关禁闭的矮小监房高不到1.5米,美其名曰“感化室”,成年人根本无法站直身子,知名学者马寅初就曾被关押在此。监牢院落中,摆放着对囚犯进行暴晒惩罚的木笼,黑黢黢的木笼仿佛在无声控诉那些丧绝人伦的过去。

讲解员讲解,军统特务对“囚犯”们除了“思想感化”就是严刑拷打。据幸存者回忆,除了毒打、上镣铐、坐老虎凳等“家常便饭”,还有灌辣椒水、钻刺指甲、开水烫、烙铁烫等残酷的毒刑。

营区内部有一个天然溶洞叫做“猫洞”,位于岩壁之下,如果不走近根本不会察觉。山洞出入口有一面铁丝网,透过铁丝网可见幽深洞底下分布有审讯椅子,刑架、锁链、镣铐、烙铁、火盆等刑具,让人心头一震。

据介绍,猫洞是重禁闭室,洞中有阴森、黑暗、潮湿的水牢和10多种惨绝人寰的刑具,因为隐蔽性强,在洞中严刑逼供,受刑者即使发出撕心裂肺的叫声,洞外却听不见,杀害的人被就地掩埋。1946年息烽集中营撤销,军统特务从外地运来黏性极强的泥土将洞填塞。在解放后的一次发掘中,挖出一堆白骨,有的骨架上还套着脚镣或手铐。1997年又进一步挖掘出石梯十多级。

在息烽集中营这座阴森的人间魔窟里,特务们对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们软硬兼施,企图用肉体折磨和精神打击瓦解他们的斗志,转变他们的立场,摧毁他们的革命意志。但是,高墙关不住革命者的必胜信念,酷刑磨不灭革命者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决心。1941年,在这特殊的战斗环境里,以罗世文为支部书记、车耀先和韩子栋为支部委员的“中共狱中秘密支部”诞生。这个党的秘密组织领导狱中党员,团结难友,进行有效的对敌斗争。铁骨铮铮的革命先烈们在狱中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用钢铁般的意志维护了革命者的尊严,保持了高贵的革命情操。

七十余载再回首,青山绿水早已恢复宁静与和平,但一间间监牢、一件件刑具展示着那段真实而悲壮的历史……

历史不能被忘却。1997年,息烽集中营旧址经修复后对外开放,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新馆落成开馆。纪念馆分为四个展厅,分别从“历史沿革”“革命烈士英雄气概”“狱中党支部活动情况”“警示后人勿忘历史”四个方面系统地介绍息烽集中营的历史和设施,重点向观众介绍了杨虎城、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张露萍、宋绮云、“小萝卜头”以及其他烈士的生平和斗争业绩。展厅内的展柜里还展出了80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车耀先自传手迹、杨虎城遗物和其他烈士遗物等,集中展示了中国革命的一段斗争史。

我们在参观采访期间,恰逢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讲师李元梅刚刚结束一堂党课讲解。在教室外,她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息烽集中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约80万人学习参观。我在向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宣讲这一段红色的历史时,和大家一起感动着、受教育着。我们受革命先辈故事的感召,更想要为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再去多承担、多奉献。”

来自北京的参观者郑仁龙在参观结束后感言:“在这里,我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共产党取得了胜利,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牺牲了很多革命先烈。我们不要忘记他们,不能忘记初心!”

新中国成立已70年,革命的战火早已平息,但革命的精神永远被铭记,革命的烽火永远不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