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银行消费贷款监管趋紧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本报记者

郭立

阅读提示:随着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先消费再还款”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一时间,银行及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各种消费贷款产品。过度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楼市、股市的现象也频频出现。为防范金融风险,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始收紧消费贷款“口袋”,消费贷款也该降降温了。

近日,刚刚申请了装修贷款的市民何女士接到了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她要保留装修购物时的各类消费凭证并合影拍照。何女士不禁有点纳闷,向银行借了钱,按时还款就行了,何必还要过问贷款去向呢?何女士一打听才发现,最近不少像她这样申请了装修贷款的市民都接到过银行的类似通知,有些用装修贷款付房贷的客户还被要求提前还款。

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商业银行,为您道个究竟。

突飞猛进的消费贷款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居民财富的增长,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当前,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高,消费升级加速,带动了消费贷款等零售业务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也不断增强,为消费贷款需求提供了支撑。

消费型经济的迅速崛起正引领消费金融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银行作为传统消费金融的提供者自然也不甘示弱,从传统的信用卡业务到装修、购车、旅游贷款,已经成为银行收益的新增长点。

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9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居民经营性贷款平稳回升,结构持续优化;消费贷款增速有所回落,但依旧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消费性贷款余额4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比上季末低0.7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万亿元,同比多增597亿元。数据显示,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是消费金融的黄金时代,各月的短期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率均保持在30%以上,在2018年2月达到顶峰(40.19%)。

消费贷款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银行有增加消费贷的动力、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P2P爆雷等。货币政策宽松叠加宏观经济影响,银行增加消费贷的动力增大。居民借贷消费的理念不断深入,居民短期贷款由此增加。P2P的爆雷,也使部分原本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消费信贷回归到银行体系。

相比其他贷款产品,消费贷款一般无需抵押,但利率更高,因此银行的收益也更大。根据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显示,2018年底,个人消费贷款利率为5.91%,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5.75%。从2010年至今的情况来看,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始终高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但个人一般贷款利率一直处于高位。例如,近年银行力推的各类信用卡分期业务,分期手续费一般可以达到每月0.6%~0.8%左右,那么对应的年化利率就可能接近10%甚至更高。相比企业贷款单笔贷款金额大但风险高,居民贷款具有单笔贷款金额小但不良率较低的优点。风险低、收益高,因此银行花大气力去推广消费贷款业务。

消费贷款监管趋紧

高速发展的消费贷款背后,也隐藏着危机。数据显示,我国的短期消费贷存量已达8.4万亿元,信用卡应偿总额已经达到了6.6万亿元。消费贷的增速一直维持在20%以上,快速增长的同时,风险也在累计。

消费贷款自银行流向个人之后,由于缺乏监督和统计机制,对其流向很难加以判别。新增消费贷和信用卡贷款部分流入房地产市场,使得消费贷的风险在不断累积。

目前,根据消费贷款申请人申请时的需求,可以将其分为大件耐用品如汽车、电脑的购买,美容旅游等增值服务的购买,个人住房装修、培训以及由以上贷款派生出的各种专项贷款。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客户都将贷款挪作他用,如购买房产,投资股市、保险等。由于投资存在风险,消费贷款的不良率可能上升。存量较大的消费贷加大了楼市贷款杠杆,将对市场形成连锁反应,带来严重金融风险,造成资金在金融领域的空转而不产生实际价值,而超额发放的消费贷款也间接挤占了企业的信贷资源,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融资难题。

近日,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座谈会,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认真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适度增长,严禁消费贷款违规用于购房。

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下,各商业银行纷纷抬高了消费贷款。采访中,不少商业银行个金业务经理告知:消费贷不仅贷款利率提高,而且要求的证明文件也多了许多。

“现在申请贷款需要提供最近一年的工资流水证明、住房公积金流水、单位收入证明等,银行主要走公积金模型,用公积金缴存基数来反推职工工资收入,缴存的多少会影响贷款的额度,缴存越多贷的越多。如果单位是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贷款额度一般都能申请到20万元,如果是个体、民营企业,一般只能贷款3万元至5万元。”某国有大行支行的个贷专员表示,之前由于客户贷款资金用途出现问题,我们行内部进行了政策调整,目前申请消费贷比之前更审慎,入户提交的资料和环节要比之前多,贷款利率也上浮了近2成。对于已贷款的风险客户,银行也会及时通知要求提前还款。

除了准入条件提高,银行对消费贷的用途、消费范围也有明确的限制。当记者表示想要申请消费贷时,银行的个贷经理都会询问贷款用途及消费凭证,并且明确表示不能用于购房付首付以及投资。同时,有的银行会要求提供相关证明及合同,甚至是指定的消费合作商才可以。还有银行要求贷款金额直接打给商户,以杜绝挪作他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