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晓雪
通讯员
熊治宇
张志伟
孙德华
3月26日上午,荆门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下简称荆门B保中心)正式通过由武汉海关、财政部驻湖北专员办、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北省分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验收组验收。当天,验收组实地检查了B保中心的卡口、巡逻通道、保税仓库、查验平台、海关监管仓库、报关大厅、海关机房等区域,并在海关监控室观看了荆门保税物流中心各点位实时视频图像、录像回放、集装箱车辆进入中心的现场演示及隔离围网抛物报警等功能性演示。经过认真评审,验收组对荆门B保中心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荆门市政府、荆门城控集团高度重视荆门B保中心的建设,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了建设任务,各项基础和监管设施基本符合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具备封关运行条件,同意通过验收。
荆门B保中心地处荆门高新区·掇刀区麻城镇中山村和裴庙村,位于荆门国际内陆港核心区,东侧主大门紧挨东三环,北侧距沪蓉高速入口约2公里,西侧距襄荆高速入口约5公里。项目总占地面积361亩,概算总投资5.32亿元,设计年物流作业量160万吨(仓储量80万吨),总建筑面积8.39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为土建工程(物流作业区、海关查验监管区、综合服务楼、停车场)和信息化工程(海关业务管理、园区业务管理、荆门国际内陆港信息对接)两部分。
作为对外开放功能性平台,荆门B保中心主要发挥以下功能:出口退税和进口保税功能、仓储功能、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功能、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配送功能、转口贸易和国际中转功能、信息中心功能、海关监管功能等。该项目于2017年12月26日获批,2018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由荆门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荆门城控集团)所属江汉枢纽(荆门)保税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奋战,圆满完成海关验收标准所要求的各项建设任务。
高位统筹
合力推进项目实施
2017年12月26日,国家海关总署、财政部、税务总局、外汇局准予设立荆门B保中心,荆门扩大对外开放再添新平台,发展外向型经济有了新“龙头”。获批后,2018年4月2日,荆门B保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荆门城控集团签下“如期完工确保通过验收”的军令状,在武汉海关及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举全集团之力,投入到项目推进中。
成立市级项目建设指挥部。由市长任指挥长,市人大、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指挥长,指挥部成员由商务、财政、国土、住建、规划、消防、行政审批等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及荆门高新区·掇刀区主要领导组成,积极主动为项目建设做好各项服务协调工作,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市主要领导带队赴武汉海关,与武汉海关主要领导对接荆门B保中心项目建设等有关事宜,并与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工地一线,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在建设过程中,武汉海关、荆州海关、荆州海关荆门办事处等领导多次实地调研,提供B保中心建设标准、分享其他B保中心建设的经验教训。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主动作为、补台补位,落实专人驻点办公,积极为项目建设做好各项服务协调工作,形成了“一切为了项目建设、一切服从项目建设、一切服务项目建设”的强大工作合力。
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多次带队赴海关对接工作,研究协调建设和验收事宜;市财政局在融资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优先安排了1亿元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启动建设;市国土局分管领导带队到省国土厅驻点,及时协调土地征转手续;市规划局的工作专班加班加点,推进项目前期规划进度;市公安消防支队负责人多次带队上门服务,衔接消防工程建设事宜;市行政审批局创新服务方式,实行“容缺审批”,确保项目建设提速提效;由于荆门B保中心地处城市边缘,周边基础配套设施缺乏,给项目建设带来不少困难,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政府为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多方协调,解决项目供水、供电、用地等问题,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
在市直各部门及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至2018年6月25日,荆门B保中心取得项目选址意见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初步设计批复、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不动产权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全部前期手续,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合法合规。
荆门城控集团紧紧围绕打造“安全工程、精品工程、廉洁工程”的建设目标,统筹资源,提级管理,由集团主要负责人总协调,分管领导负总责,制订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统筹荆门B保中心项目的建设、招商及运营等工作。集团党委直接对工程招标、方案设计、工程变更、资金拨付等事项进行集体研究决策,提高决策水准,确保廉洁高效。
同时,充分发挥核心子公司职能,市城投公司成立江汉枢纽(荆门)保税物流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保障资金推进项目建设;荆门城建集团所属荆门市鑫建城镇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项目代建,保障规范有序推进。
高速度建设
全力保障如期通过验收
资金是项目推进的保障。在项目启动期间,荆门城控集团统筹调度资金5800万元,全力保障项目启动建设。面对资金不足和融资形势趋紧的局面,集团副总经理、市城投公司董事长鲁爱群加大与各金融机构对接,积极创新融资方式,落实项目贷款3.5亿元,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建设项目部直接驻扎在工地上,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时间精确计算到天,精确到小时,具体到相关作业面。工地大力推行“123工作制”(每天通报一天完成的工作量,明确第二天需要解决的问题,制订第三天的工作计划),周密部署、滚动安排。300多个日夜里,建设、施工、监理、检测、跟审等八方人员全部集结于此,随叫随到,有问题现场开会解决,形成了一支高效决策的战斗团队。
“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建设最火热的时候现场施工队伍班组10多个,近800人参与会战,机械设备多达30多台套,每天有100多个作业面同时施工。”荆门城建集团副总经理周年昌说,为切实提高施工效率,项目建设专班制订了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节奏。工作中始终突出“主动”,与参建单位主动沟通、主动协调、主动配合,及时调整施工时间和工作任务,酷暑严寒等恶劣天气以及春节期间项目施工不停歇,特别是从2019年2月7日(正月初三)开始,我市又遇雨雪降温天气,施工人员仍然冒着严寒抓紧时间施工,把时间排满,把空间占足,最大限度减少停工、待工、窝工等现象。
线路图的每一个节点都是一次冲锋。在多方齐心协力推进下,荆门B保中心拔地而起。房建工程、路网工程、围网工程、信息监管系统工程等相继完工,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和要素保障迅速到位……2018年9月25日,综合服务楼主体结构封顶;2018年12月30日,1号至5号保税仓库及海关监管仓库建设完成。截至2019年3月15日,完成围网范围内、卡口、综合服务楼海关验收要求的全部建设内容及配套设施,信息化建设完成云卡口、视频监控系统,与荆州海关视频监控实现顺利对接。2019年3月19日,荆门B保中心顺利通过预验收。
高标准管理
确保项目质量安全
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构建大通关、大物流和大开放服务平台,是市委、市政府在新时代的召唤下做出的科学决策,承载着多年来全市外向型企业的渴望。安全建设荆门B保中心,确保项目按期保质推进是对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建成后平稳运营的基础保障。
“一定要正确处理安全、质量和速度三者的关系,把项目建成精品工程、放心工程。”荆门城控集团常务副总、荆门B保中心项目现场总调度张杰多次在项目推进会上要求。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荆门城控集团严守基本建设程序,完成各项前期手续,落实项目“四制”规定,优选业绩优秀、口碑良好的各方参建主体参与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合法合规。同时,建立项目专项管理制度,制定《荆门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管理制度》,从工程进度、质量监管、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规范了建设、代建、施工等单位管理行为,确保项目进度、质量、安全、廉政等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每个单项工程、每个环节、每个部位的施工质量,都必须经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等主体审核确认。对土方回填碾压、现浇混凝土等隐蔽工程、关键部位进行巡查监督,凡是不符合建设标准的一律返工,并定期不定期巡视检查,确保项目质量达标。”荆门城控集团总经理、城建集团董事长丰金亮介绍,项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口,狠抓安全管理,现场建立了建设、施工、班组“三级”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安全责任。对因赶工期而出现安全问题的,及时约谈项目负责人,限时督办整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省住建厅专家评审,荆门B保中心项目荣获2018年度湖北省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现场和2018年度湖北省建筑结构优质工程称号。
高质量运营
打造对外开放新引擎
荆门B保中心的建成,对我市加快建成湖北区域性增长极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不仅能整合我市物流资源,带动一批国际物流产业进驻,降低物流成本,还将对优化我市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同时,有利于我市吸纳更多的资金流、信息流、货物流在荆门集聚,提升区域竞争力,成为我市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新名片、新平台,推动我市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升级。这一切,都要靠后期运营。
自获批设立之日,我市就高度重视荆门B保中心的招商工作,把招商作为增强中心发展后劲、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来抓。
为提早谋划荆门B保中心运营,早日实现正常规范运转,为荆门外向型经济服务,荆门城控集团积极组织运营团队外出培训学习,深入企业招商,练内功、打基础,认真做好运营前期工作。
综合考虑前期招商和我市实际情况,按照自建、自营的模式,荆门城控集团以江汉枢纽(荆门)保税物流公司为主体,充实专业人员力量,引进物流、信息化等专业人员,组建经营管理队伍。
为弥补专业和经验方面的不足,集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前往中山、苏州、义乌、商丘、新疆阿拉山口、宜昌、襄阳、仙桃、杭州、宁波、深圳等地考察学习。同时,邀请专家、顾问进行专题培训4次,并拟采取市场化方式,向第三方购买定制化培训、咨询、驻点指导等服务。
同时,积极与海关联系沟通,了解海关需求,熟悉相关政策和业务流程。拟订B保中心运营方案及成本测算方案,协调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拟定支持B保中心运营发展政策,全面征求财政、商务、“一港一中心”指挥部办公室等有关各方意见。
为促进招商落地,集团利用全市进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培训会开展B保中心宣传和外贸企业摸底,并发放调查表。抽调精干人员,成立招商工作组,深入进出口、物流、货代等企业进行宣讲、调研和招商,先后与多家电商、外贸企业签订入驻意向协议10余份。
“我们一定将这个开放平台运营好、管理好,用好用足国家赋予保税物流中心的各项优惠政策,让更多的企业充分利用保税中心的功能,享受到国家保税优惠政策,为企业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和经营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荆门城控集团董事长杜佐鹏表示,今后,将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一批有实力、有品牌、有市场竞争力的外向型企业在周边集聚,做大做强加工贸易产业链,形成集产业一体化、通关一体化、供应链一体化为一体的对外开放示范区,将荆门B保中心打造成我市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助力构建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为荆门市争当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排头兵提供有力支撑。
(本版图片均由荆门城控集团提供)
市城控集团简介
荆门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经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同年10月8日揭牌,注册资本20亿元,总资产476.7亿元,主体信用评级AA级。集团下设荆门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湖北荆门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荆门市城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荆门市城控土地投资开发经营有限公司4家核心子公司及市供水总公司,共有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70家,员工3000余人,为市属最大国有企业。主要负责荆门中心城区政府性投资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政府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及城市资源的特许经营;保障性住房及棚户区项目的融资、投资、建设及管理;市政府委托的城区土地一级市场开发整理,参与土地二级市场开发和经营;开展小额贷款和其他创新性的金融服务;开展对外投资业务;对外承接开发建设及其他经营性项目。
集团先后投资195亿元参与120余项有较大公共影响力工程建设。投资建设了象山大道、漳河大道、白云大道、西外环、三条高速公路出入口改造及李宁产业园、化工循环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道路等市政道路;政务服务中心、体育文化中心、“两馆两中心”、市民中心、荆门传媒中心等公共公用建筑;绿色生态科技产业城国际会展中心、生态运动公园、天鹅广场、凤凰湖湿地公园、竹皮河改造、杨树港污水处理厂等生态工程项目,积极服务荆门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