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吴涛,70后,现供职于沙洋县文化馆,从事美术创作辅导工作,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是国际水彩画协会会员、湖北楚天画院画家、湖北省百名美术人才培养工程画家。
第一次听说吴涛,是6年前在荆门市群艺馆美术展厅内。当时,吴涛的一幅名为《品》的水彩画,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纷纷驻足欣赏。画面中,一个外国老头双手抱于胸前,斜坐窗边,桌子上放着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杯中装着小半杯葡萄酒,淡淡的阳光从老人身后投过来,一切显得是那么惬意。吴涛将人物面部刻画得非常精准而富有层次感:密实的雪白胡须、高而挺的大鼻子,虽然戴着一副墨镜,但仍能感受其神韵。整幅作品,明与暗、虚与实、光与色、水彩画的干湿画法恰当结合,营造出生动而明快的感觉。
这幅作品是吴涛在加拿大看到的一个场景,他用相机拍下来后回国创作完成。当时,让吴涛深受感动的是加拿大老人的生活态度:淡然、闲适。这幅作品曾入围全国第十届水彩水粉画展。而创作这幅作品的时间,离吴涛真正开始创作水彩画仅仅只有两年。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湖北水彩画异军突起,在全国也有十分响亮的名气,包括白统绪、刘寿祥等教授。也正是从身边这些老师的作品中,吴涛深深感受到水彩画的魅力。学环艺设计的他重拾画笔,选择了向往已久的水彩画。没想到短短两年时间,他的画技飞速提升,作品日渐成熟。从这一幅幅灵动飞扬的作品中,吴涛也渐渐感受到绘画这门艺术的魅力,他常常抛开一切名与利的追求,背上画具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进行采风、学习。
起初,吴涛对人物画比较偏爱。他深知,水彩画中,人物画是最难表现的一个素材。水彩画不像油画,可以反复修改,水彩画讲究的是气韵,是一气呵成的流畅圆润。而人物画不仅要做到形似,还要做到有神韵,这样作品才有内涵,才能打动人。
吴涛有一幅名为《沐》的作品,尺寸并不大,但获得的好评却极多。这幅作品还入围了土耳其国际水彩画展。通过对层涂、罩色、接色、枯笔等技法的运用,把老人脸上的沧桑感表现得极为细致而准确。吴涛还喜欢到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采风,画那些少数民族老人。比如新疆老人,他们浓浓的眉毛、深邃的目光、高挺的鼻梁,都极富表现力。还有苗族老奶奶,她们头上的发饰以及身上镶有花边的服饰,都很有特色,这些特色激发了吴涛的创作灵感。
吴涛的人物画极注重人物面部刻画,虚化背景以及衣饰。这种作品传递的信息,往往更能让观者走进画中人物的内心。内心的宏大,带来作品内涵的外延。
水彩画有很多种特技,比如撒盐、涂蜡、划痕等。这些技巧,若是用好了,便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若用不好,就是画蛇添足。近年来,吴涛除了潜心钻研人物画,也在尝试风景、花卉等画作的创作,并进行一些技巧训练,让作品更加多元化、更加饱满和有视觉冲击力。
艺术家都需要有一种探险者的精神,打破固有的成功模式,不断追求,不断尝试。吴涛进行的特技训练和题材把控的扩展,就是对自己的挑战,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挖掘。
在近几年创作的风景画里,吴涛的用色更加沉稳、饱满,意境悠长不失灵动,从古巷到山野,都能很好地运用色调和构图展现其风味、显示其神韵。吴涛也喜欢进行写生。他说,只有把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才能真实感受到自然的风味,闻得到花香,才可画出花之风华;听得见鸟鸣,才可画出鸟之婉转。
艺术家靠作品说话,好的作品需要勤奋、探索、思考等多方面功力辅成。这几年,不论春夏秋冬,也不管刮风下雨,吴涛都专注于水彩画世界。他说,他喜欢水润的感觉,当色与水相融、相撞,带给他的便是奇妙而快乐的感觉,这种感觉也让他的人生丰富而美好。
如今的吴涛,不仅喜欢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更喜欢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欢乐,或是痛苦的体验,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创作作品的灵感。在吴涛的画室里,他指着一幅红色的画对我说,这是最新创作的作品,是他在菜市场见到的场景。当时他看到那些装在红色盆中的鱼,鲜艳的色彩刺激了他,让他对这些微不足道的生命有了更深的思考。
思考会让艺术家走得更远,敏锐的触角会让艺术家创作出独特的作品。一个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艺术家,也必将会走出更加宽阔的艺术之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