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白虾”,荆门造!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本报记者

彭文洁

通讯员

官章全

阅读提示:6月21日,漳河清水小龙虾“稻虾共作”生产技术规程荆门地方标准通过专家审定。从此,荆门人养出的漳河清水小龙虾有了规范的养殖标准。

当夏季到来时,餐桌上最吸引人的一道菜非小龙虾莫属。油焖、清蒸、蒜蓉、爆炒、卤煮……烹饪技巧的多样带来不同的口感,让小龙虾迅速占领大江南北的餐桌。

因为有市场,小龙虾的养殖面积在湖北一扩再扩,荆门的小龙虾养殖面积也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发展小龙虾养殖面积82.7万亩,其中“稻虾共作”面积70.5万亩,产量8.9万吨,位居全省第二位,是我省、我国小龙虾主产区之一。

去年,我市提出重点打造农业八大产业,高油酸油菜、漳河清水小龙虾等一批有荆门特色的农产品都在其中。

今年,市水产发展中心再次发力,制定并提交了《荆门漳河清水小龙虾“稻虾共作”生产技术规程》。6月21日,该地方标准通过专家审定,成为我市继“香稻嘉渔”“稻—虾”“稻—鳅”耦合之后,又一个渔业地方行业标准。

一田双收,撬动一亩田的最大效益

4月23日下午,沙洋县曾集镇孙店村2组贫困户王在权午觉醒来就到田里忙活开了。

“下午就两件事:检查虾笼、投食。”王在权边拉网子边对记者说。

只见王在权拉起捕虾网,几个小龙虾活蹦乱跳,他用手捏了捏小龙虾的尾部,就把虾放了回去。发现捕虾网有破洞,他从口袋里掏出针线把洞补好。

“水清,虾的品质就好。”王在权说,以前他都是单纯地种植水稻,扶贫工作队组织他参加了培训,他才知道水田周围养虾可以增加收入。

王在权说,按照“稻虾共作”养殖模式,水稻收益基本上就是一年的成本,那么小龙虾的收益就是纯赚的,算下来一亩田可增加纯收入2000元以上。

水好,虾就好。生活在漳河灌区的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团林铺镇凡桥村村民陈炎森的感触更深。

“好水养出来的小龙虾肉质白嫩,口感Q弹。”陈炎森说,由于品质好,一到小龙虾上市的季节,老顾客都是闻风而动。

对比传统种植模式,陈炎森算了一笔账:一亩田单纯种水稻,利润不足1000元。而采用“稻虾共作”模式,一亩田能产出龙虾125公斤,除去成本,可增收3000多元。

“现在大家都知道潜江小龙虾,但是我们在销售时发现,漳河水养出来的小龙虾品质更好,如果我们也有自己的品牌就能被更多人认可。”跑了几年的市场,陈炎森对品牌的认识尤其深。

近年,我市重点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以“荆品名门”为母品牌,重点打造优质稻米、高油酸油菜、漳河清水小龙虾、漳河果冻橙、大柴湖花卉和京山对节白蜡、荆山食用菌、长寿食品、绿色家居等八大重点产业子品牌。

“任何农产品品牌的根本还是品质。”市水产局副局长朱代宏说。

怎么提升荆门小龙虾的品质,突出漳河清水小龙虾鳃白、腹白、肉白的特点?

市水产发展中心起草了《荆门漳河清水小龙虾“稻虾共作”生产技术规程》。在漳河清水小龙虾“稻虾共作”生产技术规程荆门地方标准专家审定会上,专家组认为该规程符合当前水产业、水稻种植业绿色生产的总体要求,提出的“鳃白、腹白、肉白”的“三白”小龙虾质量指标顺应了市场的需要,推广该技术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该生产技术规程对小龙虾的质量要求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其实施应用可以促进稻田小龙虾生态养殖技术在荆门市乃至全省的推广。

从环境、生产到质量、运输,标准规范严格

通过专家评审的《荆门漳河清水小龙虾“稻虾共作”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了荆门漳河清水小龙虾的定义、养虾的稻田环境条件、田间工程、水草栽种、苗种投放、饵料投喂、水质调节、病害防控、水稻种植、龙虾捕捞、质量标准、标志和包装及运输等技术要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牲。

什么是荆门漳河清水小龙虾?《规程》上定义:用荆门漳河水库水源及全市境内优质水源采用本标准养殖出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以下简称小龙虾),俗称“三白虾”,即鳃白、腹白、肉白。这种虾的养殖充分利用水稻田“一水两用”特点,在水稻种植期间与水稻在稻田中共同生长、互利共生,实现每年种植一季水稻、养殖两季小龙虾。

漳河清水小龙虾质量指标将漳河清水小龙虾的“三白”(鳃白、腹白、肉白)作为主要的感官评价指标。产品符合无公害水产品质量要求。虾稻米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根据规程,要采用漳河水库及流域优质水源,水质良好。养虾稻田生态环境良好,不易受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远离污染源。选择通过国家或省审定,适宜我市种植,具有抗病虫害、抗倒伏、耐水性强、生育期适中、米质优、口感好等特性的水稻品种。稻田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宜少施或不施化肥。

“有了地方标准,农民就可以直接根据标准从事生产,这样更有利于推广应用。”朱代宏说,我市有100万亩水稻田适合采用“稻虾共作”模式,若全部发展起来,每年可为我市农民增加20亿元的收入。

新的地方标准发布后,市水产发展中心将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大力开展漳河清水小龙虾生产技术规程的专项培训和指导,加大宣传力度。根据标准编制荆门漳河清水小龙虾“稻虾共作”生产技术简明画册,让经营主体和农民一看就懂、一懂就用,让标准技术措施真正落地,提升荆门漳河清水小龙虾生产标准化水平,提升漳河清水小龙虾品质,促进漳河清水小龙虾产业快速发展,打响漳河清水小龙虾品牌,丰富“荆品名门”区域公用品牌的内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