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琳
通讯员
王义进
为给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贴心的全方位诉讼服务,市中级人民法院制订《荆门法院诉讼服务提档升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进全市法院诉讼服务提档升级,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
6月20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进展情况。
高标准建设3大平台
《方案》提出,要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作为诉讼服务工作的基本导向,加强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诉讼服务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社会化,努力实现司法更加亲民、诉讼更加便民,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诉讼服务制度体系。
根据《方案》规划,我市将高标准建设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3大平台,高质量整合便民服务资源,将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功能完善、制度健全、布局合理、设施齐备、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司法为民工作平台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渠道、综合性诉讼服务,方便当事人集中办理除庭审之外的其他诉讼事务。
《方案》要求,要加快推进诉讼服务中心现代化建设,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诉讼服务;健全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站服务”的集约化诉讼服务机制;引入社会第三方参与诉讼服务工作,提升诉讼服务社会化水平;普遍推行“分流、调解、速裁、快审”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健全相应信息系统,促进纠纷及时快速解决;加快推进跨域立案改革,推动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解决好异地诉讼难等问题。
与此同时,全市法院还将完善当场立案、网上立案、自助立案、跨域立案服务相结合的便民立案机制,实现诉讼服务“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
在智慧诉讼服务建设方面,我市将推广智能辅助软件,为当事人提供诉讼风险评估、诉前调解建议、自助查询咨询、业务网上办理等服务。最终实现服务群众诉讼、服务法官办案、服务科学决策、服务审判管理的大服务模式。
诉讼服务提档升级会带来哪些变化?
市中级人民法院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诉讼服务中心的建成,将实现功能定位从立案受理向诉讼全程服务转变。
提档升级后,诉讼服务中心统筹考虑诉讼服务对外参与治理、服务群众,对内化解纠纷、服务审判的作用,形成流程全贯通、业务全覆盖、机制无缝衔接的服务体系,提供登记立案、审判执行辅助、涉诉信访、普法宣传等全方位服务。
与此同时,推进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热线建设,形成功能互补、协同有效的诉讼服务格局,实现各平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推动跨层级数据信息共享共用,在为群众提供标准一致、数据同源的诉讼服务的同时,实现服务方式从大厅现场服务向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转变。
此外,还有利于实现运行机制从分散粗放向系统集约转变。诉讼服务提档升级,以增强诉讼服务质效为着力点,科学的集约管理机制、有效的协调对接机制、完善的监督保障机制,做到人员集中、功能集约、效果集成,充分释放诉讼服务中心发展潜力与活力,为法官“减负”,轻装上阵、专心审判,也能真正让老百姓一站通办、减轻诉累。
今年,全市法院完成以下建设目标——
●搭建网上立案平台
目前,全市法院已全部开通网上立案、网上缴费服务。当事人或律师在市中级人民法院注册登陆后,即可选择荆门辖区相应的法院进行网上立案和缴费。
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已网上立案210件。通过网上立案平台,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立案服务,在方便群众诉讼的同时,也提高了法院立案的效率。
●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
“12368”是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全国法院系统通用的司法信息公益服务电话,由人工服务和语音自助服务构成,主要功能是为来电群众提供案件查询、诉讼咨询、信息反馈服务,以及接受群众投诉、建议等。
基于此,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于今年3月12日开通“12368”诉讼服务平台,集中收集、处理全市法院诉讼当事人及其他群众通过热线电话反映的信息,用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为群众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建设电子送达综合平台
全市法院将强化信息化建设,开发专门的送达系统,建设综合送达平台,集电话送达、短信送达、微信送达、EMS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于一体。
●完善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运用
全市法院在今年要完成历史卷宗的扫描,并准备实行新收案件卷宗材料同步扫描,并开展电子卷宗深度运用。
●开发手机终端审务通
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在建设审务通平台,即借助手机终端,应用移动4G专网,实现法院干警掌上处理公文、办理案件。
同时,审务通平台与正在使用的审判流程管理系统等软件对接,实现移动审批公文、办理案件、查阅信息等功能,缩短事务办理时间,提高办公、办案效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