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华
通讯员
高愫
“感谢罗主任和他的团队!要不是他们及时为我爱人找到病因并实施手术,要不是他们精湛的技术,我爱人的手术不可能这么成功,恢复得这么快,谢谢,真的太感谢了!”说这话的是在市一医神经外科II病区住院的患者严女士的丈夫。最近严女士刚在市一医接受了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半个月来,他亲历了妻子在市一医神经外科专家的救治下“起死回生”的过程。
突然发病,家庭主妇猝然倒地
半个月前的2月5日,正值农历大年初一,家住漳河新区的严女士晚饭后和家人有说有笑地看着电视,忽然间觉得天旋地转,不一会便失去知觉猝然倒地。家人被这一情形吓呆了,回过神来的丈夫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几分钟后,救护车赶到,将严女士送到了荆门一医急诊科。
在医院急诊科,经CTA检查,发现严女士脑部有一个巨大的动脉瘤,正是这个脑动脉瘤破裂导致了出血,进而引发了昏迷。经多学科会诊,参加讨论的专家一致认为应为患者实施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由于患者脑动脉瘤已经破裂,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家属经商量,决定选择手术治疗。
精准施治,排除颅内“定时炸弹”
CTA血管造影显示,严女士脑部动脉瘤位置十分特别,紧挨着颅内前床突下方,完全遮挡了动脉瘤的手术空间。术前评估时,专家团队一致认为,手术前必须先行磨除前床突,否则手术无法开展。
正月初三上午11点左右,57岁的严女士被推进手术室,神经外科II病区主任罗勇带领的医学团队将为其实施手术。当患者头颅被打开后,罗勇主任第一步要做的是在高倍显微镜下用高速磨钻磨除紧挨着瘤体的前床突,使狭小的操作空间得以扩大。磨除过程中稍有不慎,高速磨钻的发热振动可能造成动脉瘤破裂。高超的医技总是于细微处体现,一个多小时后,随着前床突磨除,下方硬脑膜层被打开,一个鹌鹑蛋般大小的脑动脉瘤被完整地暴露于视野范围。随后,患者的脑动脉瘤上被夹上了第一个跨血管夹,第二个血管夹则绕过颈内动脉,避开脉络膜前动脉,夹透远端瘤颈,进而第三个血管夹夹向了前两个血管夹之间可能的缝隙。至此,动脉瘤处血管完全被夹闭,手术取得成功。
据罗勇介绍,多年高血压史及冬季气温较低都是诱发严女士脑动脉瘤破裂的原因。脑动脉瘤虽称为肿瘤却并非肿瘤,而是动脉血管由于长期受到血流的冲击在某些相对薄弱的部位鼓起了一个包,像气球一样越吹越薄,凸出来的管壁比其他地方都薄,非常容易破裂,还会挤压其他组织,因此,鼓包的部位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破裂会造成颅内大出血。
我国成年人脑动脉瘤发病率约占7%,而这7%的患者中有1%会发生破裂,破裂者中有三分之一当场死亡。专家表示,脑动脉瘤是一种安静而凶险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死亡率非常高。而四五十岁以上人群是脑动脉瘤“爆破”的最活跃时期,临床又以女性患者居多。高血压脑出血重在预防,因此罗勇主任建议,过了40岁之后要定期做脑部检查,特别是女性朋友。市民平时如出现突发性剧烈头痛、眩晕、呕吐等症状,万万不可大意,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技术加持,造就强大救治实力
据了解,荆门一医神经外科每年都要完成脑动脉瘤手术近百例,是省内为数不多的能独立开展此项手术的地市级医院之一。此次开颅夹闭手术的成功,标志着荆门一医神经外科治疗巨大脑动脉瘤手术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8年,该科室在拥有高倍显微镜、神经电生理监测仪、神经内镜、多功能手术床、血管造影机、64排CT等高精尖设备的基础上,引进了神经内镜、立体定位仪,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一层的技术支持。
为方便院内外同行观摩学习交流,罗勇将患者术前的影像资料、手术过程、手术前后对比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制作成美篇放在微信朋友圈,几小时浏览量便超过1000次,就连武汉大医院的专家都由衷地发出赞叹,认为手术过程熟练、精细、完美。
市一医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为颅内高压脑溢血、颅内肿瘤、需要手术的颅脑外伤及颅脑的血管畸形等,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开展则代表了当前神经外科疾病治疗的专业高度。目前,市一医神经外科医疗水平已处于全省前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