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修是位全才,这在当时是一奇。她天资聪慧,又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其父胡宗质,为翰林院大学士;其祖父胡宿,仁宗天圣二年(1024)进士。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胡淑修成长为一个全才,她通五经、谙《史记》、研佛书、作诗词,尤精于算术,说她是一位数学家,也不为过。当时连《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那样的大科学家,也曾经多次向她请教数学难题,并且屡次感慨:“胡氏如果是个男的,肯定是我的好朋友!
”
胡淑修不避艰险、缝制锦衣赠苏轼,是谓二奇。她非常敬仰苏轼,有一次苏轼登门拜访李之仪,胡淑修从屏风间偷偷观察苏轼,并折服于苏轼的谈吐。苏轼离开后,她对李之仪说:“我原以为苏子瞻是个空谈之士,现在才知道他是个做事认真的人,真是一代豪杰!”并多次对李之仪说:“苏子瞻名倾一时,读他的书,让人有杀身成仁之志,你应该多同他交往。”公元1094年,宋哲宗亲政,重新任用新党,将苏轼作为旧党要员处置,先是贬他到定州,然后贬他到英州,还未等苏轼到任,又贬他到岭南惠州。一月之内,三次贬谪苏轼。对于这位倒霉人士,别人都是避之唯恐不及,但是苏轼临行前,胡淑修却亲手为他缝制锦衣,感慨道:“我一个女人,此生能有幸结交这样的人,还有什么遗憾!”当时在常州有多人因受苏轼牵连,被披枷挂牌示众,胡淑修竟然主动站出来,自愿加入到挂牌示众者之列。她对围观的路人激昂地说:“我重苏子瞻其人,慕其义,心领其神已久,自愿同罪,使天下人知道,这世上尊敬苏公的并非只有男子!”
胡淑修冒死救夫的经历,更是让她成为宋代的一位传奇女性。李之仪的仕途非常不顺,为官期间,发生了一件事,如果不是胡淑修的非常之举,李之仪怕是性命不保。李之仪深得老师范纯仁(范仲淹之子)的器重。公元1101年,范纯仁病重,把李之仪叫到病床跟前,口授政治遗言,后来,李之仪整理成遗表呈交给皇帝,并为范纯仁写了传记。此时以打着新法幌子起家的蔡京,做了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大权在握。范纯仁生前一直反对新法,并与蔡京不和。范纯仁一死,李之仪成了接班人,立即站到了风口浪尖。蔡京找出遗表中反对新法之语,发起了一场文字狱,将李之仪逮捕入狱,酷刑拷打。胡淑修知道后马上典当了自己的衣物、首饰,凑足路资,孤身一人赴京来到父亲家中,催促父亲尽快设法救出丈夫。谁知在家里等了不少日子,但得不到明确的答复。因此她下定决心要把范纯仁的手稿弄到手。几经努力,胡淑修终于打探到有位官员家中收藏了范纯仁的手稿,而手稿的内容,正好可以驳斥蔡京的诬告。于是,她急往官员家中恳求手稿。不料那位官员害怕蔡京权势,死活不肯出示手稿。胡淑修救夫心切,想出一奇招,她以重金收买了官员家的仆人,弄清了手稿所藏之处,然后如女侠一样,夜间穿堂入户,将手稿盗出。胡淑修知道祖母常到宫中与光献太后亲近,于是便去祖母处哭诉李之仪遭受的冤情,得到祖母的同情与支持。祖母遂上报太后,最终为李之仪洗刷了冤情。胡淑修此举震动朝野,士大夫啧啧称奇,太后也特地将胡淑修接到宫中,给予抚慰。
李之仪出狱后,并没有官复原职,而是被贬官到太平州(安徽当涂县)。一家人到达太平州后,他们的女儿、儿子相继去世,胡淑修因受到的打击太大,次年便撒手人寰,年仅58岁。
(明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