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初中生钢笔行书的教学研究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中国书法风格多样,千姿百态:文雅精美的楷书、生动流美的行书、恣肆飘逸的草书……字中风骨,笔里情操,世人仰慕。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初中生钢笔行书,怎样指导与训练,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钢笔行书兼容实用性与艺术性

从实用性、艺术性和个性化角度,笔者选择了“初中生钢笔行书的教学”这个内容。初中生从小学一直到七年级,长达六年的正楷书写训练,有了一定的楷书功底,但随着年级的升高、书写量的增大,要求他们的书写速度也应有所提高,同时也是初中课程目标、提高语文素养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在初中三年对学生进行行楷字的书写指导与训练。

行书不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还有利于表现书法丰富的艺术性。所以,历代书法家对行书都十分注重。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全文共有“之”字二十余个,其笔法与结体却个个有别。行书的点画和结体往往存在着虚实、疏密、繁简、主次、收放等对比,相辅相成,对比中求得和谐统一,是美学概念的延伸。

二、钢笔行书讲究技法与练习

1.

择笔练习

说到硬笔书法,通常指钢笔书法。钢笔最大的优点,是它能写出接近毛笔的效果来,即“笔锋”来,尤其是美工笔,能写出很粗的笔画来,而且可以通过改变笔尖与纸面的接触来改变线条的粗细。如果有人选中性笔也可,但不宜选太细的。

2.

择帖练习

钢笔行书字帖多如繁星,鼓励、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气质和审美情趣,选择一款适合自己个性的字帖很重要。如:全国硬笔书法十杰之首的邹慕白字帖、司马彦字帖等。

3.

养成读帖、临帖、背帖习惯

择帖后,临习之前,先要对字帖有个初步的了解,认真读帖,观察、揣摩字的写法,并把其记在心里。

笔者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观察,抓住典型字例,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教会学生议字。有了前面读帖的铺垫,正式的临摹就容易得多了。临摹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摹,一种是临。具体教学中,我们一般采用后一种方法。临帖的方法有多种,有选临、节临、通临、对临、意临、背临等。

4.

了解结体规则,掌握基本技法

结体,即汉字书写的间架结构。行书结构规则很丰富,常用的有主笔突出、重心平稳、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计白当黑、上开下合、左顾右盼、错落有致、收放自如、避让相融、斜中求正、向背分明、虚实结合等。教学中必须通过例字,详细分析讲解它的结构规则。具体从以下六种技法指导练习。

(1)调整笔顺,变慢为快。

如:主——主

玉——玉

至——至

节——节

(2)变长为短,节省时间。

如:唐——唐

事——事

(3)以点代横(撇、捺)等。

如:关——关

欣——欣

推崇——推崇

依傍——依傍

(4)以圆代方。

如:师——师

匠——匠

颊——颊

跋——跋

(5)笔画连写、虚实结合。

如:形——形

再——再

是——是

摧枯拉朽——摧枯拉朽的“木”旁

眼花缭乱——眼花缭乱中的“花”

(6)化繁为简、借用草书笔法。

如:凄然——凄然

三、钢笔行书强调章法与应用

1.

强调章法训练,并一以贯之。

笔法、字法、章法是书法的三要素。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除了读帖、临帖、背帖写好每一个字之外,要想使整段整篇文章看上去和谐统一、美不胜收,我们注重了章法训练,采用“小步慢跑”,即先在有格的纸上写,再用带暗线的纸写,最后在无格无线的白纸上写。怎样把一行字写整齐,要求有如下三个步骤:

(1)控制字的大小。一般上下结构的字“高瘦”一些,左右结构的字“方”一些,笔画多要收紧一些;还有些字有意写小一些,如“口”。

(2)控制字的间距、行距。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大概有半个字的距离,行距要明显比间距大,视其纸张大小,适当处理。

(3)确保重心一条线。不管什么结构的字,它都有个重心,只有做到了重心一条线,才能做到整体美观。

2.

强调学以致用,并一以贯之。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起初稍微带一下笔的行楷字都不会认,更谈不上写。在课堂上及课外临摹的字,在平时的笔记作业中没有用上,有的学生还是按以前的书写习惯书写。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忘掉大部分帖字的写法。因此必须强调在学习中应用所学的行书技法,边学边用,为应用而学。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复习各种笔画、偏旁部首等的写法,反复默写所学的帖字,让学生对学过的字帖烂熟于心,写起来得心应手。还有部分学生经常改换笔书写,一时钢笔,一时中性笔,甚至圆珠笔。笔芯一时粗,一时细,很不讲究,这样很不利于练习。对此,学生必须选择适合的笔,从基本笔画练习开始,不能急于求成,课内课外持之以恒,就能收获颇丰。

(京山市孙桥镇初级中学

刘连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