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丹
阅读提示: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线钳工成长为湖北工匠,郭振恩靠的是对初心的坚守,靠的是他把设备当“病人”的丰富情感和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钻研精神,以及倾囊传授技艺的博大爱心。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湖北楚天名匠”“湖北工匠”“荆楚楷模”……
这些重量级的奖项,都被他收入囊中。
“他绝对配得上这些荣誉。”“他的严谨和执着让我们佩服。”“他会的全都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了。”……
无论是技能、工作态度还是为人,身边人给出的都是肯定的答案。
他就是荆门石化机修钳工首席技师郭振恩。从业31年,他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的含义。
1990年,19岁的郭振恩从技工学校化工机械专业毕业,成为一名钳工。郭振恩记住了同是石化工人的父亲的话,要当一名万能钳工。凭着勤学肯干爱动脑,他很快成为生产骨干并屡次在厂技术比赛中获奖。2003年7月,在湖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荣获第一名,并获得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三名。往后的数十年里,“石化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中央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第五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杰出青年创新创效奖”、首届“湖北工匠”等专业技术类奖项更是接踵而来。
2012年,郭振恩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落户荆门石化,这支由10名高级技师、技师组成的团队在荆门石化重要装置大检修和抢修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病’的设备到了郭老师手上总能‘痊愈’。”工作室成员尚学杰说,设备有小毛病,他看一眼就知道怎么解决;设备上的“疑难杂症”,他总能找到“治疗”方案。
2020年3月,荆门石化首次安装三催化强制循环热水泵,该设备在国内是第一次进行国产化安装。在做解体检查时,郭振恩发现叶轮密封环和壳体密封环不同心,但是生产厂家配发的找正工装不适用于现场的测量环境,请来设备生产厂家也不能解决,离工期却越来越近了。
“当时我们想着实在解决不了的话,只要不影响设备运行,能够按时安装好就可以了。郭老师却说设备一旦安装好,检修就是4年后的事情了,长期使用会造成设备磨损,降低设备使用寿命,给公司造成损失。”尚学杰回忆,面对临近的工期,郭振恩没放弃,而是带着大家开始设计新的测量工装。
边设计、边制作、边修改……一个完全自主设计加工的新工装被郭振恩团队制作出来,测量精度由0.30mm提高到0.05mm,为该装置开车一次成功提供了技术保障。
“人病了要看医生,找出病因然后治好。设备也有生命,维护就是找出设备潜在的毛病,维修就是给设备做手术,学好‘设备医学’的‘内外科’,让设备正常运转,就是我该做的事。”郭振恩说,可不能让设备带着“隐疾”工作。
31年来,郭振恩积极参加技术攻关活动,先后参加或独立主持实施设备技术攻关项目61项,为国家创效500余万元。2015年—2019年,他带领团队完成了中国石化样板工程新建20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和新建150万吨/年S-ZORB装置、新建28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新建55万吨/年高压加氢装置、新建20万吨/年烷基化装置、新建15万吨/年硫酸装置转动设备安装及开工前的各项调试工作,安装设备总吨位达到2000吨以上,开车一次成功。并带出一支能打硬战、能啃硬骨头的队伍。
为挖掘和培养人才,郭振恩把自己的所知所学毫无保留地跟大家分享。“现在技术不是什么秘密,会与不会只是时间的问题,与其让大家自己摸索不如把自己会的早点教给他们。独享远远不如分享快乐。”郭振恩说。
“师父有好多记着‘秘笈’的笔记本,手机和电脑里还有好多电子‘秘笈’。”郭振恩的徒弟冯皎说,“秘笈”就是师父记录的“问题+故障分析+解决措施”,在教我们的时候,师父总是会翻开笔记本、打开手机和电脑,用“照片+手绘图+‘秘笈’”的方式,给我们现场讲解,让我们更能理解。
“没拜师之前,我是供水钳工,只会修水泵,在别人眼里都算不上技术工种。”冯皎说,拜师之后,我接触到了压缩机、汽轮机等好多没见过的设备,在师父言传身教之下,学得相当快。第一次考高级技工职称时,就是吃了接触设备少的亏,好多题目都不会,跟着师父学了不到一年,轻松就考过了。
现在,跟郭振恩签订师徒合同的徒弟虽然只有9个,但是合同外的门生超过了300人。
“匠人就是要执着、严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还有一颗赤子之心。楷模就是要做好自己,在不断学习的同时带动更多的人共同进步。”对工匠精神、对楷模称号,郭振恩有着自己的理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