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语文教研组组长
李
艳
考生要回归教材内容,夯实基础知识。越是临近考试,越要重视教材内容的再次回顾与落实。与课文直接关联的知识要确保万无一失,如名句默写;与课文间接相关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能熟练地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如文言文。
要分类整理错题,做好查漏补缺。复习备考后期,要进行适度的综合训练,但认真整理以前试卷中的错题也必不可少。错题整理宜分门别类,按题型分板块整理,最好注明考查角度、失分原因等。
强化审题习惯,规范答题思路。答题前务必要细致分析题干,准确把握考查角度,明确此类题型的基本答题思路,再结合文本组织语言,分条规范答题。
数学中考:要构建知识体系
数学教研组组长
宋林莉
初三学生要学会构建知识体系。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体系的根本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要扎实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知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且可以灵活地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具体问题。
学生要重视各类数学解题思想。要每日安排基础训练题,并且要养成解题后归纳总结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解题技巧,比较各种解法的优劣。总结出练习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去提炼。
要利用好错题本,及时归纳错题。我们要在复习阶段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掌握学习方法。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
英语中考:夯实基础
活化考点
英语教研组组长
田艳枫
夯实基础。第一阶段针对已学基础知识部分已遗忘的共性,本着“温故知新”的原则,可以按照课程标准考查要求,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这一阶段建议做到每天背记当天复习的单词或短语。每周用两节课完成一个语法项目的复习。
重视能力,抓解题能力的培养。这一阶段中,巩固第一阶段的语法点。针对题型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对各种题型的解题能力,对听力、单项填空、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进行专项训练,并把重点放在解题技巧的点拨上,引导学生了解、熟悉各个题型的特点,强化分类练习。练习针对性要强,精练和泛练相结合,重点突出。
活化考点,查漏补缺和综合模拟。在第一、第二阶段复习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对所复习的知识重新整理,查漏补缺。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综合练习,彻底消除自己的模糊意识,强化考点。
政治中考:理解是关键
政治教研组组长
廖伶俐
政治要想得高分,记忆是基础。相信大家手中都有一套复习资料或背诵提纲,这是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和中考考试范围集中编写的知识点,虽然比较多,大家还是要耐心制定计划、逐一落实、过教材关。如果大家觉得记忆比较杂乱,那么建议做好知识体系的构建,记忆就有章可循了,效果就会更好。
现在中考的政治题目越来越灵活,所以在背记的基础上要加强理解,尤其是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理解。政治题目总是以材料背景为依托,考查学生利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考出水平,就要讲究方法。答题要做到三步走:审问法、审材料、组织答案。审问法要求紧扣题意,抓住关键词;审材料要求抓住关键信息,寻找答题突破口;组织答案要求条理清晰、字迹工整。
历史中考:听思路
听解题方法
历史教研组组长
李政华
我们要用新的方式听好老师复习阶段的辅导课。复习阶段听老师讲课,我们要听思路、听提炼、听挖掘、听补充、听小结、听解题方法的指导。
要研究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考生们还要查漏补缺。所谓查漏补缺,即还有哪些考点是盲点、漏点,同学们自己要查找出来,通过复习、练习及时补上。
生物中考:强化记忆与理解
生物教研组组长
兰为军
考生要巩固课本知识,强化记忆与理解。生物知识点纷繁庞杂,课本上的概念、名词、图片、生物体特征、生理过程的变化,都需要准确记忆和灵活运用。如数字记忆: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成“311132”(头胸腹3部分,触角1对,复眼1对,口器1个,足3对,翅2对)。
要全面复习夯基础,重点复习求突破。建议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不断回顾课本,在做题时发现有遗忘和不熟悉的内容时,一定要及时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
要分析中考试题,注意错题整理。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收集近五年的中考真题,认真训练,并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地理中考:要常看地图
多读图
地理教研组组长
刘家香
在复习中以图为载体。在中考中虽不是题题有图,但无图考图,图文转换,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考查用意很明显。为此,要掌握相应的读图技巧,要常看地图,多读图,甚至手绘地图。特别是区域地理中考纲要求的国家和地区,要常画轮廓图。
知识网络的构建,可用小专题的形式进行。把零散地理知识重新整理,有利于把握主干知识。具体方法有归纳法、列表法、对比法等。
复习的关键词即总结和反思。查漏补缺,把知识点彻底吃透;整理做过的试卷,看做错的题,查找原因,看做对的题,强化答题技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